歷史進程中的中國與世界:中國歷史學博士後論壇2012卷(全3卷)

歷史進程中的中國與世界:中國歷史學博士後論壇2012卷(全3卷)

本書內容涵蓋考古學、中國古代史、中國近代史、當代中國研究和世界史等學科,突出反映了各學科相關領域前沿的新進展新成果,以及當前史學研究中的熱點和焦點問題。許多論文著眼於我國政治、經濟、外交、民生髮展問題,從歷史研究的角度提供了有益借鑑。

內容簡介

本書為中國社會科學院與全國博士後管理委員會、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會與中國史學會共同主辦的“首屆中國歷史學博士後論壇”的成果結集,內容涵蓋考古學、中國古代史、中國近代史、當代中國研究和世界史等學科,突出反映了各學科相關領域前沿的新進展新成果,以及當前史學研究中的熱點和焦點問題。許多論文著眼於我國政治、經濟、外交、民生髮展問題,從歷史研究的角度提供了有益借鑑,體現了作者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在研究方法方面,跨學科研究理論方法的借鑑互補是《論壇》論文的顯著特點,表明博士後的研究視野和空間取得了相當的拓展。論壇專家委員認為,入選論文遵守學術規範、觀點鮮明、論據充分、說理透徹、原創鮮明,對深化相關領域研究都作出了貢獻。

作者簡介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是國家專業中國近代歷史研究機構,1840年(清道光二十年)至1949年間中國歷史的國家專業研究機構。1950年5月在華北大學歷史研究室的基礎上正式創建。初屬中國科學院。1954年至1959年一度稱為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第三所。1977年中國社會科學院成立﹐改稱現名。

目錄信息

上 卷

中國古代史

甲骨文所見“方”方考【李 發】/1

水上交通與商代文明【張興照】/26

里耶秦簡與身份相關諸“守”考——兼談秦的“守官”制度【趙 岩】/43

秦漢律簡“同居”考論【賈麗英】/58

淺議秦漢三國時期借貸關係中的幾個問題【張燕蕊】/78

漢“科”獻疑——從出土漢簡談起【李俊芳】/87

漢代授鳩杖制度探究——兼論授鳩杖制度從先秦到漢代的變遷【莊小霞】/99

古龜茲國王族及帛姓僧侶與佛教東傳——從佛圖澄到鳩摩羅什【尚永琪】/114

論南朝雅樂歌辭文體新變及其歷史意味——以五帝歌為中心【李曉紅】/135

唐代吏部尚書仕履考察——以遷入官和遷出官為中心【董劭偉】/150

清抄本《京兆翁氏族譜》與晚唐河西歷史研究【李 軍】/168

唐宋國家“勸富濟貧”荒政職能之形成與發展【薛政超】/186

契丹選汗說商兌——兼論所謂北族推選傳統【林 鵠】/202

試論北宋元豐改制後中央政務的覈察機制【古麗巍】/223

“經筵”異說七種【鄒 賀】/240

宋代役法與限田之制研究【耿元驪】/250

官治、民治規範下村民的“自在生活”——宋朝村民的生活世界【刁培俊】/265

《麟台故事》刊行考略【王照年】/287

金代宗室教育與歷史文化認同【李玉君】/297

論明代鈔關的差官制度【余清良】/310

“千年田換八百主”與中國近世土地關係

——從政治權力與土地占有的角度分析【彭 波】/331

明中期“搜套”戰爭與延綏鎮“棄地守牆”長城防禦模式的興起【趙現海】/353

明末學風與士風管窺——以曹學佺《石倉宋詩選》為中心【張 波】/371

晚明張燧《千百年眼》與宋人著述關係考【朱志先】/385

乾隆朝駐防漢軍官員出旗調補辨析【孫守朋】/405

客土衝突與調適——以18世紀的廣西潯江平原為例【唐曉濤】/415

中卷

中國近代史

越南使臣對晚清中國社會的觀察與評論——以越南北使的“入華行紀”為中心【陳國保】/431

“康黨”與戊戌維新派的關係離合【賈小葉】/454

清末五大臣出洋考察團載澤一路編譯書籍考略【潘 崇】/475

日本法學博士與清末新政——以交往、輿論與制度轉型為視角【史洪智】/494

清末司法審判體制的過渡形態探析【謝 蔚】/512

常與變:清末新政中的禮學館【李俊領】/524

萬變不離其“宗”:陳炯明自治施政中的宗族【〔日〕宮內肇】/545

“五五憲草”的擬定(1933—1936)【馮 峰】/562

朱家驊與戰時國民黨的黨務整頓【劉大禹】/580

“民族”與“宗族”的艱難調適

——蔣介石《中國之命運》“宗族論”的命運簡析【楊思機】/595

鋪保制度與近代北京房產交易【吳麗平】/611

中國民間金融組織網路述論——以上海錢莊為例(1840—1927)【劉梅英】/631

承繼與建構:近代通商口岸的腹地變遷——以福州港為例【水海剛】/646

近代大變局中的東亞糖業(1895—1937)——以中日糖業發展競爭為中心【趙國壯】/665

應對危機:20世紀二三十年代國民政府救濟農村的財稅政策【尹紅群】/683

“經濟自衛”與“經濟割據”:廣東省營企業統制經營研究(1931—1936)

——以廣東士敏土廠為中心的分析【盧征良】/397

“危”與“機”:1935年國民政府與中國、交通銀行改組【潘曉霞】/711

義與利:戰前細紗交易困境及民族染織廠的應對【趙 偉】/729

經濟與思想之改進:戰時工合運動與西北社會變遷【尚季芳】/744

準條約視角下的中國電報局與電信初創時期的對外交涉【侯中軍】/762

盛宣懷檔案中近代華洋軍火貿易【費志傑】/779

抗戰爆發後張季鸞對日態度的演變【劉憲閣】/798

抗戰後期與戰後國民政府恢復引水權的活動考察【劉利民】/816

近代法國傳教士在西藏的傳教活動及失敗原因【郭永虎】/834

從無國之虞到路徑之爭:梁啓超對伯倫知理《國家論》的譯介與刪補【劉珊珊】/846

中國教育界與1920年代日本庚款糾葛——以中華教育改進社為中心【何樹遠】/862

東亞視角下的孔教運動【金 俊】/879

“我的外國朋友胡適之”

——北大英文系早期外教與胡適交遊考(1917—1926)【邱志紅】/887

民國曆法科普之“一般思想史”考察【湛曉白】/909

蔣廷黻“揚琦抑林”議【尹媛萍】/919

延安時期勞模表彰運動的實際功效——以吳滿有形象的建構及影響為例【孫 雲】/933

“敵我之分”:以土改時期的山東省鄆城縣鄉村社會為中心【羅衍軍】/951

近代徐州城市災害與社會應對【趙良宇】/967

下卷

當代中國史

新中國成立初期愛國衛生運動中的文化宣傳活動【李自典】/987

新中國成立前後《紐約時報》對中國西藏的報導剖析【程早霞 張博強】/1001

農業合作化時期農村社會生活的變遷——以山西保德縣為中心【王俊斌】/1013

20世紀60年代初期私塾“復活”問題述論【吳修申】/1024

《中國季刊》與1960年代西方的當代中國研究【管永前】/1041

當代中國軟實力的總體評價【邱 霞】/1065

世界史

中世紀義大利商人銀行家與英王的借貸活動【陳 勇】/1082

試論近代英國貴族對倫敦地產的開發【何洪濤】/1103

近代英國政府濟貧觀念變遷及其對濟貧法的影響【滕淑娜】/1114

18世紀英國治安法官基層司法實踐——一項全球史視野的分析【楊松濤】/1130

史蒂芬·波拉德之死

——18世紀末至19世紀初英國臨床醫學的誕生與醫療救助的另類真相【鄒 翔】/1147

德川時代日本對朝鮮通信使的賓禮儀分析——以《海行總載》的記錄為中心【金禹彤】/1167

印度鐵路建設擔保體系研究(1845—1869)——基於英國投資的視角【黃 虎】/1187

美國與西歐社會主義運動歷史條件的比較研究【鄧 超】/1199

全球史視域下的科技人力資源跨國流動——以英美兩國為例【張 瑾】/1216

當代美國實踐國際法與國內法的外交悖論【鈕維敢】/1231

考古學

華南與東南亞地區新石器時代文化簡論【陳洪波】/1242

小麥最先入華的兩地點考論【宋亦簫】/1254

商周考古中的禁類器物【牛長立】/1265

戰國時期齊國“市”之考察——以銀雀山漢墓竹簡《市法》為中心【郭 麗】/1582

放馬灘秦簡《丹》篇校注【孫占宇】/1293

附錄 首屆中國歷史學博士後論壇優秀論文/1306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