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優選擇

“次優選擇”在經濟學上是一個對應“最優選擇”的專業辭彙,“次”在漢語中含有“差於”、“第二”的含義。

“次優選擇”在經濟學上是一個對應“最優選擇”的專業辭彙,“次”在漢語中含有“差於” 、“第二”的含義。
【故事】諾貝爾獎獲得者西蒙在天津大學做演講的時候,舉了好幾個例子,這幾個例子都是我們生活中的,都講得很對。第一個例子,一人到商店裡去買針,沒有人說,哎,服務員,給我拿個最尖的針,一盒子都拿出來挑吧,用放大鏡看。沒人這樣,都是一盒子針拿出來讓你挑,第一個看看,第二個看看,第三個……行了,我何必花那么多時間全部翻一遍呢?這就是次優決策。第二個例子,女同志買紗巾,沒有哪個講我買的是最好的紗巾。要買最優的紗巾,不可能。在南京,你要打個計程車把南京城裡的商店逛遍,才能挑出最優的。人們多半是看了第一家再看第二家,看看第三家,行了,問買的紗巾怎樣?還行。這就是次優選擇。
次優選擇的經濟意義在於以有限的資源獲得次優但是仍然讓人滿意的結果。對應的極端情況是不計成本耗用資源(時間,人力,金錢)以獲得最佳結果。
博弈論中的“囚徒困境”也表明,我們往往被迫做次優選擇以得到最佳結果,這時候的次優選擇實際上是最佳選擇。在不考慮對手策略情況下的最優選擇往往會導致最差的結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