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掃西西里

橫掃西西里

《橫掃西西里》是2011年安徽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美)派屈克·布索爾斯基。

基本信息

圖書信息:

橫掃西西里
作 者:(美)派屈克·布索爾斯基|譯者:葉春雷
出 版 社:安徽文藝出版社
出版品牌:安徽文藝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1年01月
定 價:29.80
I S B N :9787539636016
所屬分類: 社科 > 政治/軍事
標 簽:軍 事 軍事理論

內容簡介:

《橫掃西西里》真實再現了盟軍登入西西里島的全過程。
西西里島登入戰役是英美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繼北非登入後聯合進行的第二次大規模登入,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規模最大的登入戰之一。盟軍以損失微小的代價實現了“愛斯基摩人”計畫的大部分目標,占領了西西里全島,使同盟國在地中海的交通線安全得到保障。西西里島登入戰役的勝利,促使墨索里尼垮台,極大地提高了同盟國在中立國家心目中的地位。由於西西里島被盟軍占領,德國人徹底喪失了在地中海的制海和制空權,地中海實際上又成了英國的“內湖”。
《橫掃西西里》原著由派屈克·布索爾斯基編寫。

目錄:

第1章 “愛斯基摩人”計畫
NO.1 卡薩布蘭卡會議
NO.2 艱難的籌劃
NO.3 蒙哥馬利的作戰計畫
NO.4 蒙哥馬利的心機
NO.5 目標西西里島
NO.6 爭奪作戰指揮權
NO.7 美軍戰前訓練
第2章 精妙絕倫的“肉餡計畫
NO.1 “肉餡”計畫
NO.2 登入艇專家“馬丁少校
NO.3 “馬丁少校”的傳奇之旅
NO.4 “馬丁少校”的未婚妻
NO.5 希特勒上當了!
第3章 “瓶塞鑽”行動
NO.1 目標班泰雷利亞島
NO.2 致命的空襲
NO.3 沒有傷亡一人的登入行動
NO.4 奪取西西里島戰區制空權
第4章 命運迥異的搶灘登入
NO.1 第二次阿爾及爾戰時會議
NO.2 在狂風巨浪中航渡
NO.3 糟糕的空投行動
NO.4 搶灘登入
NO.5 “門羅式紙彈”
第5章 西西里島鏖戰
NO.1 德意軍隊反擊
NO.2 傑拉激戰
NO.3 蒙巴二將爭功
NO.4 卡塔尼亞防線
NO.5 巴頓攻克巴勒莫
NO.6 墨索里尼政權的垮台
第6章 巴頓搶占墨西拿
NO.1 美軍轉為主攻
NO.2 特羅伊納戰鬥
NO.3 盟軍的軍紀
NO.4 耳光事件
NO.5 德意守軍撤離西西里
NO.6 巴頓的“蛙跳”式兩棲攻擊
NO.7 巴頓搶占墨西拿

書摘:

世界上許多事情都是這樣的,人們在目的上並沒有根本性的分歧,所存在的最大的差異往往在於採取的途徑和方法。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以美英為首的同盟軍在儘快打敗德意為核心的軸心國,迅速結束歐洲戰場的目標並無二致,但在研擬如何以最佳的策略擊敗軸心國,盟軍內部一直爭執不休。
1943年1月中旬,正當美、英軍在北非登入成功,進攻取得勝利的時候,在剛剛從法西斯魔爪下解放不久的摩洛哥瀕海城市卡薩布蘭卡(現名達爾貝達),迎來了兩位神秘的人物“P先生”和“將軍”,他們在嚴格保密的情況下商討北非勝利後的作戰方針,並初步商定突尼西亞的軍事行動結束後,下一步的進攻目標。他們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三巨頭其中的兩位,“將軍”就是美國總統羅斯福,而“P先生”則是英國首相邱吉爾。
1月12日,邱吉爾先期到達這座飽經戰火洗禮的城市。卡薩布蘭卡為這位臨危受命的英國人及其隨行人員提供了安靜的住所。但為了安全起見,邱吉爾還是將守衛換成自己的保全部隊。這位首相在戰爭結束以後回憶說“我和龐德還有另外兩名參謀在岩崖和海灘上作了幾次愉快的散步。驚濤拍岸,捲起巨浪,這使人難以相信竟會有人從海上登上灘頭。沒有一天是風平浪靜的。高達4.5米的巨浪以排山倒海之勢衝擊著巨大的岩崖。難怪有那么多登入艦艇和小艇連同士兵被弄翻了呢。”邱吉爾的這段描述既反映了當時他本人在戰爭期間,由於該地環境迷人而產生的一種愉快心情,也表明了兩個多月以前美軍在卡薩布蘭卡的登入作戰確非易事。
美國總統羅斯福於1月14日下午到達卡薩布蘭卡。公務繁忙的羅斯福不遠萬里從華盛頓起飛來該市,沒有邱吉爾遊山玩水的閒心,到達卡市的當天就在安法兵營舉行聯合參謀會議,討論緊張的戰爭形勢和下一步的作戰計畫。所謂聯合參謀會議,是根據英美兩國的協定而建立的最高軍事領導組織。1941年12月,英國首相邱吉爾及其陸海空軍參謀長訪美,雙方在會談時,提出建立一個盟軍聯合指揮機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英美兩國軍隊的運用,是在統一的戰略下實施的,而統一戰略的制訂,出自聯合參謀會議。在作戰問題上,凡是涉及到兩國各部隊戰略指揮、兵力物資分配、情報的使用、交通的協調以及對占領區的管理,均由聯合參謀會議負責協調。參加本次聯合參謀會議的都是英美雙方的軍界精英人物。美國方面有:馬歇爾將軍、海軍上將金·阿諾德將軍;英國方面有:艾倫·布魯克將軍、龐德將軍、空中元帥波特爾。這次會議的主要議題是:美英法軍隊已從東西兩面對突尼西亞的德意法西斯軍隊形成包圍之勢,勝利在向盟國招手,而當盟軍擊潰這股敵軍之後,下一步的行動計畫是什麼?
兩國的三軍參謀長討論這個問題時,產生了嚴重的分歧。美軍希望“把地中海的這一插曲趕緊結束”,以便抽出手來一舉打過英吉利海峽,開闢第二戰場。英軍認為,橫渡海峽是一場無謂的冒險,可能會引起災禍,不如從義大利的西西里島開刀,將“利劍”刺向敵人的“軟腹”。在會議上,邱吉爾和布魯克、蒙巴頓等人極力主張通過所謂出擊歐洲軟腹部的“巴爾幹戰略”。
何謂“巴爾幹戰略”?根據戴高樂的確切說法,該戰略的要旨是:在地中海,“英國既想捍衛它在埃及和所有阿拉伯國家,如在賽普勒斯、馬爾他、直布羅陀已奪占的陣地,還打算在利比亞、敘利亞、希臘、南斯拉夫奪占新的陣地。正因為如此,英國才極力把英一美聯合進攻的矛頭指向該戰場的翼側”。同時,邱吉爾想利用在次要方向作戰的時機來積蓄力量,以便在戰爭的最後階段向德國進攻,摘走這枚誘人的桃子。
作為邱吉爾參加這次會談的主要助手之一,蒙巴頓在鼓吹“巴爾幹戰略”方面頗為賣力。他對美國人說:“俄國人不是一直要我們儘快開闢第二戰場嗎?英國認為第二戰場的地點不僅僅是俄國人限定的法國。誰能否認我們在地中海和巴爾幹採取進攻行動就不是開闢第二戰場呢?”
英國堅持主張開闢第二戰場的“巴爾幹方案”,不僅是出於維護自己的勢力範圍和軍事上的考慮,也是從政治上著眼。隨著史達林格勒會戰即將結束。蘇軍的反攻已是勢所必然。英國要先行一步,擋住蘇軍通向巴爾幹之路,制止當地共產黨力量的增強,鞏固英國在地中海及其沿岸的陣地,保持它對近東的控制。為了把“巴爾幹戰略”付諸具體實施,邱吉爾此前提出過建立巴爾幹一多瑙河聯邦的構想,即巴爾幹和多瑙河沿岸諸國聯合的計畫。該聯邦應以保加利亞科堡王朝為首。其成員有:保加利亞、南斯拉夫、土耳其、希臘、阿爾巴尼亞。聯邦對外應是一個獨立的國家實體,而實際上則受英國領導。1942年1月,希臘和南斯拉夫流亡政府簽訂的政治聯盟條約便是建立該聯邦的一個步驟。當時在倫敦還簽署了關於建立中歐聯盟的波一捷協定,一步步地實現著邱吉爾的構想。羅斯福對自己的兒子埃利奧特說過:“首相一有機會就提出經過巴爾幹實施進攻的主張,這使所有與會者都十分清楚他的意圖何在,他是想在中歐打進一個楔子,以便阻止蘇聯軍隊進入奧地利、羅馬尼亞,如有可能,還阻止他們進入匈牙利。”P3-5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