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黃假花耳

橙黃假花耳,屬花耳目,花耳科,拉丁名為Dacryopinax aurantiaca。

簡介
編 號 7288
拉丁綱名 Basidiomycetes
中文綱名 擔子菌綱
拉丁目名 Dacrymycetales
中文目名 花耳目
拉丁科名 Dacrymycetaceae
中文科名 花耳科
拉 丁 名 Dacryopinax aurantiaca
中 文 名 橙黃假花耳
定 名 人 (Fr.)McNabb
采 集 地 在闊葉樹朽木上生。:

形態描述

擔子果散生至群生;桔黃色至金葉黃色,或琥珀黃色;硬膠質;分化為柄及菌蓋,菌蓋呈窄的小匙狀,或寬且具深裂,寬3-6mm,子實層生於腹側,表面有縱皺褶;柄短,柱狀至扁平,直徑1-1.5mm,全體高5-10mm;乾後紅褐色,柄有時呈近黑褐色。菌絲具隔,薄壁,光滑,無鎖狀聯合,直徑2.5-3mm。柄及不育面被有薄壁至稍厚壁的,圓柱狀或膨大的,光滑,具隔且稀疏近柵欄狀排列的皮層菌絲。原擔子近棒狀,基部具隔,26-44.2×3.5 -5μm,成熟後叉狀。雙核化側絲菌絲狀,頂端不分枝。擔孢子彎圓柱狀,薄壁,具小尖,(9-)10.4-13×3.5-5μm,常1隔,偶2-3隔。以分生孢子和、或芽管萌發。

討 論

作者所研究的標本與Calocera pallido-spathularia Reid在外形與內部結構上都很相像,但後者的擔子果幼時橫切面呈三個環帶,而前者的子實層始終單側生,且柄及不孕面具相對特化的皮層菌絲。
Dacryopinax aurantiaca以較堅實的擔子果,1隔、薄壁的孢子,無鎖狀聯合及不育 面具圓柱狀或膨大、薄壁的皮層菌絲為特徵。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