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清上下一千六百年·人物篇

內容介紹

樂清地處東海之濱,背山面海,山川秀麗。東臨樂清灣,南瀕甌江,北有雁盪山,被譽為”海上名山,寰中絕勝“,為國家重點風景旅遊名勝區,鍾靈毓秀,人傑地靈,自古有”小鄒魯”之稱,文化發達,人才輩出。尤以南宋時期為最盛,僅以進士而言,就有150多人,為歷代之冠。究其原因,一是南宋定都杭州以後,北方人口大量南遷,移居樂清者也不少,其中趙宋宗室尤多。由於人口增多,生產力發展。農業上興修水利,建陡閘,築海塘,浚河道,開運河,兼以沿海有漁鹽之利,市鎮工商業繁榮,全縣經濟日益發展,人民生活不斷提高。其次是南宋時樂清的教育發達,除了縣學以外,還有許多書院和書塾,著名的如宗晦書院、梅溪書院、鹿岩塾、白石塾、萬橋塾等,理學家朱熹也曾來樂清講學。對培養人才起了重要的作用。
本書選錄樂清歷史人物200多人,上起東晉,下迄民國,分上、下兩編,上編為本籍人物,下編為外籍人物。選錄標準大致分為三類:(1)凡籍貫在樂清,其主要活動和事跡也在樂清;(2)籍貫在樂清,而主要活動和事跡在外地;(3)籍貫不在樂清,而主要活動和事跡在樂清的。所選的人物中,本籍的大都是在政治、學術、文學、科學、藝術等方面有突出貢獻的人物;外籍的有名流學者、詩人墨客、名宦廉吏、高僧雅士等。所撰寫的人物,搜羅資料豐富,考訂翔實,以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科學求實的態度,客觀、公正地進行研究和評價。並做到文史結合,互涵互通。這樣寫的傳記,體現了中國史學的優良傳統,所謂以史筆為史,以文心寫史,才能獨具魅力。史學工作者必須有文史兼長的功力,在史料上要去偽存真,去粗取精;在文字上要生動活潑,引人入勝,司馬遷的《史記》就是一個典範,後人稱它是”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