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景濤

由此,樂景濤部聲威大振。 不久,樂景濤便離開了部隊。 樂景濤退出內人黨後,在北平任蒙藏委員會職員,後加入了國民黨。

樂景濤(蒙名慕容嘎) 男,蒙古族,克什克騰旗熱水塘人,生於1884年(光緒十年)。其父樂山,是克旗管旗章京。著名詩人席慕容之外祖父,妻子為蒙古王族寶光濂公主。
樂景濤自幼讀書,後在北平受過啟蒙教育。清末民初時,他看到軍閥混亂,蒙古民族由於經濟、文化落後,倍受欺凌,於是便產生了辦教育以振興民族文化的思想。辛亥革命後,克旗扎薩克府從草地遷入經棚,1915年,他親手創辦了本旗第一所蒙古族國小一萃英國小。
1922年春,他自北平蒙臧學校同白雲梯、郭道甫及路級三等人去外蒙古學習,1924年結業回到克旗,依靠其父樂山的身份抓軍事。在達王廟,建立蒙古騎兵隊伍,有300人,他從蘇聯及外蒙古搞回了2000條步槍及30萬發彈藥,進行裝備,這支軍隊即是後來的內蒙古人民革命軍的前身。樂景濤為爭取民族民主解放做出了貢獻。樂景濤在他組建的學校、軍隊中,公開宣傳蘇聯十月革命的先進思想,講“階級鬥爭”,講進化論,鼓動學生在經棚街上張貼打倒王公貴族的漫畫,大講民族平等。因此當時人們都說他是“紅黨”。
1925年10月,內蒙古人民革命黨在張家口召開了第一次代表大會,樂景濤當選為中央常委(軍事委員)。
“內人黨”第一次代表大會以後,樂景濤受“內人黨”總部派遣回到克旗組建軍隊一內蒙古騎兵團。他在原達王廟300名士兵的基礎上進行擴充,至12月末擴充到600人。同時,在經棚還設立了蒙旗軍官學校,以他過去親手創辦的萃英國小的學生為基礎,招收了40名蒙古族青年學習軍事、政治,培養幹部,他親任校長,金永昌任教導主任。
在此期間,中共北方區委為開展武裝鬥爭,決定在馮玉祥軍隊中建立自己的武裝力量。與馮玉祥商量決定先在內蒙古東部地區建立三個騎兵縱隊,命名為“內蒙古特別民軍”。第一縱隊編5000人,“內人黨”推薦並經馮玉祥同意,由樂景濤任司令官。第二、三縱隊各編3000人,由共產黨員陳鏡湖(李鐵然)、鄭丕烈任司令官並決定樂景濤部與陳鏡湖部配合馮玉祥的國民革命軍攻打熱河的奉軍。
1925年12月6日,樂景濤部奉命率600騎兵由達王廟起兵攻打經棚。當時駐守經棚的是奉軍石文華部約1000人。交戰中,奉軍有200人投降,樂部占領經棚後,隊伍擴充到1200人。不久又攻下林西,鏇又率部向烏丹進軍。12月11日攻下烏丹。一周之內,連下三城,大獲全勝,並俘奉軍參謀長1人,士兵1000人,繳獲大炮7門,還有大量武器彈藥。樂景濤部損失很小,士兵僅戰死1人,負傷4人。此時樂景濤部人數已達3000餘人,又追擊奉軍到開魯、洮南。逮捕了民憤極大的巴林左旗章京色楞、阿拉坦格日勒,林東設治局長王立三等50餘人,受到民眾熱烈擁護。由此,樂景濤部聲威大振。奉軍頭子張作霖大為震驚。事後派員調查,並呈報民國政府蒙藏院要求對樂進行查辦。
1926年3月,馮玉祥的國民軍西撤。樂景濤的縱隊也撤離錫、昭、桌盟西下。在林西起兵時,處決了林西縣稅捐局長全濟及林東設治局長王立三,大快人心。
樂景濤西下是從經棚南白岔向多倫進發的。在多倫城住六、七天,與湯玉麟部打了一次大仗。
之後樂部由張家口乘火車到歸綏(今呼和浩特),在歸綏常住下來。不久,樂景濤便離開了部隊。
1927年8月,“內人黨”特別代表大會在烏蘭巴托召開。在這次會議上,由於樂景濤搞軍運工作未被充分肯定,在加上他在外蒙學習的四弟跟郭道甫關係密切,在批郭的同時,樂景濤也受到了牽連,因此,會後他自動退出了“內人黨”。退黨後他說:“第一。退黨是自己自願的。第二,退黨後決不做有損於黨(告密)的事。”以後的事實證明,樂景濤是實踐了他的諾言的。
樂景濤退出內人黨後,在北平任蒙藏委員會職員,後加入了國民黨。此後,歷住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國民政府監察院監察委員,國民政府委員。1944年病逝於西安,終年61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