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亭李大釗故居

樂亭李大釗故居

李大釗故居始建於清光緒七年(1881年),是由李大釗的大祖父李茹珍監造的。故居坐北朝南,呈長方形。高階台,黑大車門,分為三進的宅院,是一座典型的冀東農村莊戶的格局,南北長55.5米,東西寬18.2米,占地面積為1010.1平方米。大門和二門之間為前院。有東廂房三間,曾是李大釗的伯父李任元教私塾的學館。進二門為中院。

樂亭李大釗故居簡介

釗故居位於河北省樂亭縣大黑坨村。1958年7月1日建立故居紀念館。1988年1月13日,經國務院批准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李大釗故居始建於清光緒七年(1881年),是由李大釗的大祖父李茹珍監造的。故居坐北朝南,呈長方形。高階台,黑大車門,分為三進的宅院,是一座典型的冀東農村莊戶的格局,南北長55.5米,東西寬18.2米,占地面積為1010.1平方米。大門和二門之間為前院。有東廂房三間,曾是李大釗的伯父李任元教私塾的學館。進二門為中院。1889年10月29日(清光緒十五年十月初六),李大釗同志就出生於此院的東廂房北屋。中院北面是六間相連的正房。東面三間是李大釗同志長期居住過的屋子。過正房後門是後宅,後宅的東院有兩間東廂房和兩間敞面棚子。廂房是李大釗家中過去盛糧食的房子,大釗童年時為了安靜,時常在此屋讀書、寫字、作文章。因此,也稱為李大釗童年時期的書房。棚子是當年家中放農具和備雜牧用的。故居紀念館的西半院,從南至北,原來是李大釗三祖父李茹璧的房產,現也進行了復原陳列。
李大釗故居,是大釗同志誕生和幼年成長的地方,在這裡,李大釗接受了嚴格的家教,對他以後思想性格的形成產生了很大影響。
李大釗故居分前院、中院和後院。自中院往北至後院,又分東西兩個半院,後院中間有一道隔牆。
故居前院東側三間廂房是李大釗伯父李任元的教學館址。中院有東廂房三間。1889年10月29日(農曆十月六日),李大釗就誕生在中院東廂房最北頭一間房內。現屋內陳列的板櫃、梳妝坐鏡、藍色花紋雙喜字撣瓶都是李大釗母親的遺物。中院東廂房北面是三間正房。西邊一間是從中院到後院去的穿堂。東側壘有鍋灶,西側放著古老的食櫥。另外兩間是住室。室內陳列著李大釗祖先和夫人趙紉蘭的遺物。兩個樟木箱子是李大釗同志1924年1月到廣州開國民大會時買來的,後做為隨手使用的木箱。炕上有一個八仙桌,大釗幼年常在上吃飯、讀書。炕下放頂箱、立櫃、春凳、坐椅、八仙桌和紅漆板櫃等,大都是夫人趙紉蘭與大釗結婚時的嫁妝。柜上有大釗留學日本時使用的兩個紅漆木茶盤和一個茶葉筒。這些遺物都是按原樣擺設的。李大釗幼年時期和結婚以後曾長期居住在中院。後院東邊有兩間廂房和棚子。廂房原用做存放糧食和雜物。李大釗幼年時喜歡後院廂房清淨,常到此讀書、習字、寫文章,後來,人們把這兩間廂房稱做“大釗書房”。
近幾年來,到李大釗故居參觀學習的人次不斷增力口,廣及全國20多個省市自治區。李大釗故居現已成為進行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黨史教育、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基地和旅遊勝地。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