榧子[中藥]

榧子[中藥]
榧子[中藥]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榧子,中藥名。為紅豆杉科植物榧Torreya grandis Fort.的乾燥成熟種子。秋季種子成熟時採收,除去肉質假種皮,洗淨,曬乾。

生理特性

品呈卵圓形或長卵圓形,長2~3.5cm,直徑1.3~2cm。表面灰黃色或淡黃棕色,有縱皺紋,一端鈍圓,可見橢圓形的種臍,另端稍尖。種皮質硬,厚約1mm。種仁表面皺縮,外胚乳灰褐色,膜質; 內胚乳黃白色,肥大,富油性。氣微,味微甜而澀。

產地

主產於浙江、福建。

入藥部位

植物的乾燥成熟種子。

炮製方法

去殼取仁。用時搗碎。

性味

甘,平。

歸經

歸肺、胃、大腸經。

功效

殺蟲消積,潤肺止咳,潤燥通便。

主治

用於鉤蟲病、蛔蟲病、絛蟲病,蟲積腹痛,小兒疳積,肺燥咳嗽,大便秘結。

相關配伍

1、治十二指腸蟲、蛔蟲、蟯蟲等:榧子(切碎)一兩,使君子仁(切細)一兩,大蒜瓣(切細)一兩。水煎去滓,一日三回,食前空腹時服。(《現代實用中藥》)

2、單用炒熟嚼服,治痔瘡便秘;亦可與大麻仁、郁李仁、瓜蔞仁等同用,治腸燥便秘。(《本草衍義》)

用法用量

煎服,9~15g。

禁忌

大便溏薄、肺熱咳嗽者不宜用。

相關論述

1、《日用本草》:殺腹間大小蟲,小兒黃瘦,腹中有蟲積者食之即愈。又帶殼細嚼食下,消痰。

2、《生生編》:治咳嗽,白濁,助陽道。

3、《本草備要》:潤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