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青川

多年來一直從事苜蓿的常規育種、分子育種、遺傳基礎等方面的研究。 20多年來,一直在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從事苜蓿的遺傳改良、優異基因的發掘、分子標記、新品種選育及推廣套用工作。 以苜蓿的子葉為外植體,通過農桿菌介導的轉基因方法,開展菸草、苜蓿的遺傳轉化研究,已獲得了轉耐鹽、抗蟲等基因的菸草和苜蓿。

楊青川,男,1966年生,現任中國農業科學院畜牧研究所科技創新一級崗位,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草學會理事,中國草學會牧草育種學術委員會常務理事,中國草學會牧草 種子分會常務理事,北京市草業學會副理事長。2000年曾去澳大利亞考察訪問,2006年去美國明尼蘇達州立大學參加了北美苜改良大會。多年來一直從事苜蓿的常規育種、分子育種、遺傳基礎等方面的研究。
20多年來,一直在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從事苜蓿的遺傳改良、優異基因的發掘、分子標記、新品種選育及推廣套用工作。主持完成了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畫(86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農業部農業結構調整重大技術研究專項、國家牧草良種工程項目、國家科技支撐等20多項課題。育成耐鹽苜蓿中苜1號、中苜3號,高產苜蓿中苜2號三個苜蓿新品種,中苜系列品種的推廣面積累計達260多萬畝,遍及山東、河北、山西、河南、北京、天津、內蒙等省區,產生了較大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耐鹽苜蓿新品種選育”獲中國農業科學院科技進步二等獎,“中苜1號苜蓿新品種的選育及推廣套用”獲北京市科技進步二等獎,“中苜3號耐鹽苜蓿新品種的選育及推廣套用”獲中國農業科學院科技進步一等獎;獲得國家專利2項。從苜蓿中分離出11個耐鹽抗旱基因,100多個與抗旱、耐鹽相關的ESTs序列,都已在Genbank註冊。以苜蓿的子葉為外植體,通過農桿菌介導的轉基因方法,開展菸草、苜蓿的遺傳轉化研究,已獲得了轉耐鹽、抗蟲等基因的菸草和苜蓿。先後在國內外雜誌發表論文80餘篇,SCI或EI收錄論文8篇;主編、參編學術著作11部,培養碩士、博士25人。現為國家牧草產業技術體系育種與良種繁育研究室苜蓿育種崗位專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