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碧川

台灣作家、社會主義研究者、歷史研究者、左派台灣獨立運動(台獨)人士。楊碧川早年就讀台北市私立東方中學(1982年9月改名為台北市私立東方高級工商職業學校)時,讀了鄭學稼的著作《史大林評傳》,就對托洛茨基深感興趣,並且痛恨史大林及其官僚集團。楊碧川(1949年12月-),台灣作家、社會主義研究者、歷史研究者、左派台灣獨立運動(台獨)人士,筆名楊默夫、高伊哥,新竹市人。楊碧川出獄後,曾做工維生,繼續投入反抗中國國民黨的運動,也鑽研台灣史與世界史,尤其醉心於社會主義思想史,把左派台獨當成最高理念。

簡介

楊碧川(1949年12月-),台灣作家、社會主義研究者、歷史研究者、左派台灣獨立運動(台獨)人士,筆名楊默夫、高伊哥,新竹市人。

生平

楊碧川早年就讀台北市私立東方中學(1982年9月改名為台北市私立東方高級工商職業學校)時,讀了鄭學稼的著作《史大林評傳》,就對托洛茨基深感興趣,並且痛恨史大林及其官僚集團。1970年,楊碧川涉及“飛虹盟事件”,被國民政府以“蓄意顛復政府”為由逮捕,在綠島服刑七年,服刑期間向黃明宗(黃華)學習英文、向江漢津學習馬克思主義,自己戲稱為“火燒島大學畢業”。楊碧川出獄後,曾做工維生,繼續投入反抗中國國民黨的運動,也鑽研台灣史與世界史,尤其醉心於社會主義思想史,把左派台獨當成最高理念。之後,當時國立台灣大學(台大)學生李文忠安排楊碧川到台大學生社團講授台灣史與世界史,楊碧川因此認識學運世代。1984年,新潮流系官方刊物《新潮流雜誌》(The Movement)創刊,楊碧川等18人同任創刊編輯委員,合稱“十八飛鷹”;但民進黨於1986年9月28日建黨後,楊碧川從未加入民進黨。

1987年,在柯旗化鼓勵下,楊碧川發表自己的第一本台灣史著作《簡明台灣史》。2002年至2004年,楊碧川在好友趙天儀安排下,擔任靜宜大學歷史學系臨時講師,時薪新台幣580元。2004年,楊碧川開始向靜宜大學歷史學系辦公室申請轉任教授,然而礙於中華民國教育部的法令規章而無法如願,他拒絕續任臨時講師。

2010年9月至2011年6月,楊碧川在世新大學開設3個通識教育課程:“當代社會思潮”、“現代社會”與“台灣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