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文森[軍旅作家]

楊文森[軍旅作家]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楊文森,著名軍旅作家,甘肅靈台人,1973年出生在一個普通醫生的家庭。楊文森的童年和少年經歷了人民公社的貧窮和改革開放模糊而自我的認識,因此,他的文學創作有濃濃的反思情結。楊文森的作品因為對道德價值的苦苦追求,被“中國新聞人網”譽為“文壇銅奔馬”。

個人簡介

作家楊文森 作家楊文森

中文名:

楊文森
別名: 夜半鬼祟
國籍: 中國
民族: 漢族
出生地: 甘肅
出生日期: 1972年11月
職業: 作家
畢業院校: 西安陸軍學院
信仰: 無神論
主要成就: 低調的小說創作
代表作品: 《大鐘無聲》、《十五日》
特點: 直爽 坦率 真誠
愛好: 飲茶

主要作品有長篇《大鐘無聲》、《十五日》,《國防線》,短片小說《三爸的包子》、《一個寡婦一個兵》,《你是我的騎士》,報告文學《撼醒沉寂的高原》、《鑄盾大西北》。

主要作品

有作品長篇小說《大鐘無聲》、《國防線》,純中國元素志怪小說《十五日》。其中《大鐘無聲》獲得了解放軍崑崙文藝獎和人民武警文藝獎,同《大校的女兒》等其餘三部小說被媒體列舉為近年熱銷的軍旅小說,矛盾文學獎入圍作品(海南日報)。《十五日》被譽為“中國式貴族”的判決書、中國玄幻史詩,在天涯社區連載期間,因備受讀者追捧,出版社開機印刷10萬冊,2011年,《十五日》獲解放軍崑崙文藝獎,這是楊文森自2008年以來,3年內連續獲得的第三次國家級獎項。此外,楊文森的報告文學《撼醒沉寂的高原》、《西北鑄盾人》、《俏笑“e空間》、《楊連長和他的兵》均在《解放軍報》以專刊形式刊發,一經報刊雜誌發表,就收到了國內外的廣泛關注,其中《撼醒沉寂的高原》被“鳳凰”、“中國日報”及國外等媒體轉發,反響強烈。《西北鑄盾人》獲《西北軍事文學》年度優秀作品獎。

《大鐘無聲》

小說寫的是一部當代青年學生和士兵的心路歷程。在當代改革開放的大潮中,當市場經濟如同潮水迎面而來的時候,人們無法迴避面臨的眾多選擇,選擇是一個機遇,選擇勢必要思想裂變,要有所為、有所不為,要有拋棄,有爭取。地處黃土高原溝壑區腹地的山坡上,從祖先傳承下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自然經濟方式,讓新一代子孫感到不適,他們需要調整自己的生活方式,是固守農村還是離開故土,是墨守千年的祖訓還是改變落後的面貌,這是擺在他們面前的選擇。小說主要人物郝建家和王仕兵是選擇由農民而軍人,從農村到城市,同樣小說的主角白妍妍亦選擇的是從農村到城市,置換身份。而師範畢業的於世堂選擇的卻是依然回農村去真實平淡地活著。 這四個普通的農村青年,抱著一腔熱血,想要做出不同於祖先的業績。但這個世界是平凡的,普通和充滿了世俗的日常生活衝突將一個普通人變成真正的普通人。普通人的生存環境常常是由貧窮構成,而貧窮在給人性塑造一種樸實、不平和忍耐。郝建家、王仕兵要從一個農村青年千方百計地去當兵,讓部隊提供自己一個不同於祖輩的平台,在這個平台上還要千方百計地再衝刺成為“公家人”,吃“公家飯”,做領工資的人,這些只能在城市辦到,城市於是變成一種地位、一種位置、也是一種身份的象徵。郝建家在通過自身的小心和努力獲取了這個象徵之後,他基本上已經滿足,想的是如何地在崗位上做好自己應該做的事情;而王仕兵看中的是錢,在經濟大潮中他的觀念發生了一些改變,那就是由農民而軍官,由軍官之後他又忽然發現,似乎能真正讓自己改變的惟有金錢,錢可以真實地改變自己的處境和地位,於是他在軍官的位置上繼續向自己心中的最高處審視著。白妍妍也是一個帶有普通意義的人,她的追求也是不回農村,因為現實中的城鄉差別依然巨大,而且還有著人格的落差。他們三個人身份的置換,表現出的是追求權利、金錢和人生富裕,實際是取掉了人性的“貧窮”——樸實、不平和忍耐,從貧窮到富裕將人性中的樸實變為機智,把忍耐變為無情的競爭,對於不平卻認同。這是人格的變化,也是城鄉的變化和貧富的深層次變化。

2007年、2008年,《大鐘無聲》先後分別榮獲解放軍崑崙文藝獎、人民武警文藝獎。同年,於《大校的女兒》、《火藍刀鋒》、《狼牙》等三部小說同登“今年最有影響力的軍旅小說”榜首(深圳特區報)。

《十五日》

楊文森歷時43天創作的23萬字長篇鬼話小說《十五日》榮登“2010年網路十大熱帖”,2011年,小說榮獲解放軍崑崙文藝獎。此獎才一公布,立即受到了眾多媒體的關注,《中國甘肅網》對作者鬼話小說榮獲解放軍最高文學獎項持懷疑態度,撰文《鬼話小說獲獎,文藝大繁榮的開始?作者近水樓台》,一時引起網上廣泛關注。後經眾多媒體採訪證實,楊文森獲獎,依靠的是實力。其中一直關注楊文森的《平涼日報》以題為《楊文森:依靠實力再次獲得崑崙文藝獎》的報導,對獲獎事做了採訪報導。

人物事件

《十五日》是楊文森43天寫成的急就章,預簽約的念念文化公司以支付版稅的形式付給楊文森人民幣27萬,這是迄今為止賺取大額稿費為時最短的作家。作家梅國雲稱,楊文森的《十五日》從賺錢到獲獎,為當今文學創作開闢了一條非常好的道路。

《國防線》

信息戰爭在現代化戰爭中的席位越來越重要。而承載著信息的光纜則是生死攸關的國防線,通信兵們作為捍衛國防線的第一屏障,為光纜保航護駕是他們刻不容緩的責任,“不戰而屈人之兵”的他們肩負著常人想像不到的重任。北方集團軍通信團駐臨江連隊連長金子貴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刺頭”連長。為了保護國防光纜幹線,他不惜和駐地政府,房地產開發商之間發生許多令上級棘手的摩擦。他在搶險任務中救助被撞老太反遭誣陷,打掉交警門牙,帶兵包圍公安局,同城建局發生流血事件,“坑”走開發商2萬元,巡查路線導致連隊戰士犧牲……在這一條死胡同中他沒有了任何出路,可依然選擇同那些為了追求小團體利益而舍國防安全於不顧的官員、商人進行一場不朽的光纜保衛戰。當面臨轉業的尷尬,金子貴不顧家有懷孕的妻子湘花和年事已高的爺爺以及體弱多病的雙親的困難,申請再等一年後一定轉業,金子貴是連隊里唯一任時3年卻不願意升職的連長。不求作訓股長的機關職位,一心只為完成加固山區中尚不穩定的另一段光纜幹線,而在這最後的一年中,卻發生了許多令人意想不到的艱難險阻……金子貴的朋友,好兄弟有三個,程偉、張大同,還有一個張名揚。通信團組織股長張名揚順應時勢,一心奔赴仕途,他言行謹慎,察言觀色,揣測上級心思,是社會規則下的現實功利型的“官”兵。卻被熱衷於軍服,傾心於熱血軍人的富豪妻子赫佳佳打心底里鄙視。他的虛偽,他的圓滑,他的名利心在男主官場女主商場的氛圍下究竟能否兼顧家庭與事業?他們的婚姻究竟能走多遠……

此外,小說中的洪水,土石流,地震等自然災害都是中國近幾年來天災的影射, 而小說從通信防護的角度再現了人民解放軍在大災大難面前臨危不懼,以及真實搶險救援的英雄事跡。

國防線 國防線

下部創作計畫

大鐘無聲 大鐘無聲
十五日 十五日

根據新聞資料顯示,楊文森下部創作的小說將以其家鄉”靈台“定為書名,相比較《靈台》,楊文森稱,《大鐘無聲》準備稍顯不足,儘管多次獲獎,但自己並不是十分滿意,《國防線》儘管也是暢銷書,但電視劇痕跡太過明顯,而相對滿意的《十五日》也有瑕疵,因為倉促,文字雕琢不好。《靈台》從10年前就開始構思了,至今沒有動筆的原因是時機尚不成熟,主要是因為自己覺得對家鄉那種特殊的人文環境沒有吃到靈魂。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