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德睿

楊德睿,1967年生於台灣台北,現任南京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

楊德睿,1967年生於台灣台北,1993年獲台大政治學碩士,1997年獲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社會人類學碩士,2003年獲英國倫敦政經學院人類學博士,2004年新加坡國立大學博士後研究,現任南京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學術興趣主要在於宗教人類學,旁及政治、經濟、教育與認知的人類學研究,田野調查地點分布於台灣、上海與新加坡,近期的研究課題集中在華人宗教,特別是與道教有關的民間宗教的研究。目前主講本科生的「宗教人類學導論」課程。

主持完成和承接的科研項目

1、福建、台灣與新加坡三地民間道教活動形式的比較研究,南京大學人才引進培養基金,2005-2007,主持人。
2、印度社會人類學研究對中國農村研究的啟示,United Board for Christian HigherEducation in Asia(亞聯董)2008-9年度跨國學術交流方案項目,主持人。

學術訪問與國際會議

1、2006年6月Between Eternity and Modernity: Conference on Daoism and its Reinventions in the 20th Century研討會,美國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心, 發表論文Modern Priestly Schooling and the New Styles of Zhengyi Daoism in Shanghai
2、2006年12月香港社會學會第8屆周年會議(主題:理解過去、想像未來:社會學的敘述與觀點),香港樹仁大學,發表論文 An alternative way to capitalize a cultural heritage: the sanctification and school-founding of the Confucius Temple in Zhengzhou
3、2008年08月訪問台灣東吳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發表講座 “學校教育與後殖民的現代性植入”
4、2008年08月訪問台灣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發表講座 “現代性的特洛依木馬:當代道教學院教育”
5、2008年08月訪問台灣美學策進會,發表講座 “外化、自殘與獻祭:巴岱耶(Georges Bataille)式的救贖與古典道教的降魔殺鬼”
6、 2009年2月參加印度德里大學社會學系‘Location' in the 21st Century: The Possible Futures of Sociology and Social Anthropology研討會,發表論文The recent ecological shift and adaptive response of Chinese sociologists/social anthropologists
7、2009年7月參加武當山第二屆國際道教學術研討會,發表論文“當代中國道士培訓教程的特徵與意義”

學術成果

A、譯作:
1.霍布斯班《原始的反叛:十九與二十世紀古典式社會運動之研究》1999 台北:麥田
2.菲德烈• 拉斐爾《巴柏:歷史主義及其貧困》2000 台北:麥田
3.列維-史特勞斯《神話與意義》2000 台北:麥田
4.克利弗德• 紀爾茲《地方知識:詮識人類學論文集》2002 台北:麥田
5.保羅• 史托勒《搞電影的歌俚謳:尚.胡許的民族志》2003 台北:麥田
6.克里斯多夫• 菲利普斯《蘇格拉底大哉問:哲學新發現》2005 台北:麥田
7.瑪麗• 鮑曼• 克魯姆《世界是我的田野:人類學家瑪格麗特·米德的發現之旅》2005 台北:圓神
8.斯各特• 拉什《信息批判》2009,北京:北京大學
B、主要學術論文:
1. 2005 The Changing Economy of Temple Daoism in Shanghai, 收錄於Yang Fenggang和 Joe Tamney合編 The State, the Market, and Religions in Contemporary China, Leiden: Brill, 頁 113-148
2. 2006 The USA, China, and Identity Politics in Taiwan, 收錄於Vedi R. Hadiz 編 Empire and Neoliberalism in Asia, Oxon: Routledge, 頁 218-31(與Lee Wen-Chih 教授合著)
3. 2006 〈現代學校教育與時間意識的革命——以道教學院為例〉,中國研究第3期,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4. 2008 〈從村落的對外關係反思農村研究方法論的幾個範式〉,中國研究第4期,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5. 2008 認知人類學,收錄於招子明、陳剛編《人類學》(第七章),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6. 2008 ‘From Crafts to Discursive Knowledge: How Modern Schooling Changes the Learning/Knowledge Style of Daoist Priests in Contemporary China', in Chao, Y. Adam (ed.) Religion in Contemporary China: Revitalization and Innovation, Chapter 4, UK: Routledge
7. 2009〈當代道教宮觀經濟的轉型〉,中國農業大學學報26卷第1期
8. 2009〈事、功、斗:河北省無極縣S村的迷信世界的理論意涵〉,社會理論論叢第5期
9. 2010〈當代中國道士培訓教程的特徵與意義〉,中國農業大學學報27卷第1期
10. 2010(將出版)〈認同焦慮與肉體偏執狂:台灣傳媒中的煽色腥政治〉,江蘇行政學院學報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