棗莊市均洋乳業有限公司

棗莊市均洋乳業有限公司

棗莊市均洋乳業有限公司始建於1996年,廠區占地面積50畝,其中建築面積3000平方米,現有固定資產2500萬元,職工30人,年加工各類牛奶製品30000餘噸,年銷售收入8100萬元,年創利稅300萬元。2006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市級合作經濟組織”稱號。

基本信息

公司歷史

1996年,該公司經過反覆考察分析市場,認為棗莊缺少牛奶供應,發展奶牛養殖、供應城市牛奶是滿足城市牛奶供應,實現發家致富的良策。於是,該公司自籌資金100多萬元購進奶牛100多頭,在全市建成了首家奶牛養殖基地。在奶牛飼養中,積極探索推廣利用玉米秸稈青貯氨化飼料配方、飼養管理、利用機械擠奶代替人工擠奶等國內外先進技術,並在省市畜牧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實施了高產奶牛胚胎移植工程,成功地培育出高產奶牛。胚胎移植的高產奶牛,每頭日產鮮奶達50多公斤,創出國內外先進水平。同時,為了不斷壯大奶牛養殖業發展規模,帶動周邊地區廣大民眾儘快致富,馮相剛同志在全市率先成立了奶牛養殖合作社,充分發揮合作社的龍頭帶動作用,扶持棗莊市五區一市及周邊地區奶牛養殖大戶200多戶,奶牛存欄達1000多頭,合作社對入社社員實行五統一:即統一青貯飼料、統一飼養技術、統一疫病防控、統一奶牛改良、統一牛奶銷售。

2001年在青島農產品交易會上,馮相剛有幸結識了台灣客商張瑞東先生,經過洽談和實地考察,張先生投資100萬美元,弓l進國外先進技術設備,新建了一條牛奶加工生產線,形成了年產蒙老大系列奶製品3萬多噸的生產能力。

2005年又投資600多萬元引進國內先進技術設備,新建了兩條生產線,從而進一步擴大了企業發展規模。為了搞好新產品開發,馮相剛同志從省農科院聘請了技術專家,按照生產一代、研製一代、儲備一代、開發一代的方針,不斷開發新產品,用新產品開拓和占領市場。近幾年來,該公司先後研究開發出純奶王、優酸乳、石榴奶、花生奶、大紅棗奶、早餐奶等,投放市場後供不應求。目前,公司廠區占地面積5 0餘畝,擁有固定資產1200多萬元,現有員工100多人,年產各類乳製品6萬多噸,產品分為兩大系列20多個品種,遠銷上海、廣州、山西、陝西等10多個省市,年銷售收入8000多萬元,年創利稅200多萬元。

隨著企業規模的不斷壯大,經濟效益不斷提高。面對現實,馮相剛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回報社會。於是,他先後捐款200多萬元,硬化了天齊廟、民主、後小灣等村內道路,並安裝了路燈。為了減輕社會負擔,為政府分憂,馮相剛先後吸收接納20多名智障和殘疾青年進廠從事奶牛飼養工作,為他們解決了衣食住行和就業問題,馮相剛同志的先進事跡曾被中央電視台、山東電視台、山西電視台等多家新聞媒體宣傳報導在社會上引起了廣泛關注和高度評價。

公司榮譽

近幾年來,棗莊均洋乳業有限公司先後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市級合作經濟組織”等榮譽稱號。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馮相剛同志先後榮獲“山東新聞十佳人物提名獎”、“感動棗莊十佳人物”、“棗莊市勞動模範”、“科教興農標兵”等榮譽稱號。

公司領導

在棗莊市市中區西王莊鎮天齊廟村,有一個真實感人的故事被人們傳頌著。一對農民夫婦20多年裡收養了16個“傻子”,年齡大的已70歲,小的只有十幾歲,他們吃在一起、住在一起、勞動在一起,就像一家人一樣。
1985年夏天,天齊廟村25歲的青年馮相剛在販羊的路上,看到一名40歲左右的男子在垃圾堆撿食。顯然,這是一名多少有些智障的流浪漢。生性善良的馮相剛在問明情況後,把這個名叫王明臣的流浪漢帶回了家。
妻子的不理解不接受是合乎情理的。但執拗的馮相剛一邊做著妻子的工作,一邊將王明臣從裡到外收拾得乾乾淨淨。這位從小失去父母、又被養父母趕出家門的漢子撲通跪倒在地,泣不成聲。馮相剛的妻子不由得跟著流下了眼淚,從此,夫妻二人收留了他20多年。
沒過多久,馮相剛又把高大帥領回家中。這個家住山亭區農村的少年,是被繼母趕出家門,流落街頭的。來到馮相剛的家裡,他一頓就吃了三碗雞蛋面,並說他再也不願離開這個“家”了。就這樣,馮相剛養“傻子”的事成了當地一大新聞。誰要在大街上發現“傻子”都喊他前去領養,家裡的“人口”逐年增多。
1996年,馮相剛辦起了奶牛養殖場,為了使這些“傻子”能學有所長,將來在社會上有用武之地,他手把手不厭其煩地向他們傳授餵養奶牛的技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