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殷

梅殷(?-1405年)明朝大臣,字伯殷,歸德下邑(今商丘夏邑)人。汝南侯梅思祖從子,天性恭謹,能騎馬射箭。洪武十一年,娶朱元璋次女寧國公主,以駙馬都尉封榮國公,任山東學政。精通經史,堪為儒宗。梅殷深得明太祖信任,太祖遺詔稱其“老成忠信,可托幼主。敢有違天者,汝討之。靖難之役起,建文帝命殷充總兵官鎮守淮安,募兵四十萬,抵禦朱棣。永樂三年,為奸人所害, 加謚榮定,以長子梅順昌為中軍都督府僉事,次子梅景福為旗守衛指揮使。

史實記載

梅殷是汝南侯梅思祖從子,也是中國明朝開國君主朱元璋的女婿。他天性恭謹,能騎馬射箭,洪武十一年(1378年)娶朱元璋的次女寧國公主,封榮國公,任山東學政。朱元璋尤愛梅殷,臨死前囑之:“汝老成忠信,可托幼主。”復出遺詔授之道:“敢有違天者,汝討之。”

靖難之役時,梅殷受命領兵抗燕,駐守淮安,募兵四十萬。明成祖繼位後,梅殷當時尚駐兵淮上,寧國公主齧指流血,寫信給梅殷勸降。殷得書大哭,並問使者建文帝下落,使者推說皇上已死去。梅殷回到南京,朱棣接見溫慰說:“駙馬勞苦!”梅殷回說:“勞而無功耳。”朱棣暗恨之。

永樂二年,都御史陳瑛報告說梅殷“蓄養亡命”。永樂三年,梅殷到皇宮開會,被前軍都督僉事譚深、錦衣衛指揮趙曦兩人推落笪橋下,落水溺死。寧國公主向朱棣哭打,朱棣只好把譚、趙殺掉,斷二人手足,剖其腸經祭之,譚、趙二人臨刑前說出這項陰謀。

朱棣遣官為梅殷治喪 ,予謚榮定,許成揭發有功,封為永新伯。梅殷僕人瓦剌灰亦以身殉主。

人物生平

(轉自“梅氏文史園”)

梅殷在明代歷史上實在是一個非常具有傳奇色彩的人物。梅殷字伯殷,系汝南侯梅思祖從子,“天性恭謹,有謀略,便弓馬”,非常受太祖朱元璋的器重。洪武十一年(1378)朱元璋將他的次女寧國公主(長女為臨安公主,下嫁李祺)下嫁梅殷。

朱元璋共有16位駙馬都尉,他最喜愛的,卻是梅殷。做了皇帝以後的朱元璋,非常重視文治,嘗以梅殷為山東學政,還嘉獎梅殷“精通經史,堪為儒宗”。明制,皇女稱公主,皇姊妹稱長公主,皇姑稱大長公主。

由於梅殷受到朱元璋的特別眷顧,迨至明太祖病危,乃將皇太孫朱允炆與梅殷一起叫到床前,先對朱允蚊說:“對於燕王(朱棣),你可不要放鬆警惕!”然後轉過頭來,對梅殷說:“你是個老誠忠信的人,把幼主託付給你,我也就放心了。”於是把誓書及遺詔授予梅殷,又說:“有人敢於違背誓書、遺詔,你可以代我討伐他!言畢,即撒手西去。這就是梅殷受命輔保皇太孫的經過。

事後不久,果如朱元璋所言,燕王朱棣便興兵南下。惠帝朱允炆命梅殷為總兵官,鎮守南京的門戶淮安。朱棣率兵馬—路奪關斬將,勢如破竹,很快便來到淮安城下。於是遣平安晉見梅殷,說是到南京為明太祖進香。梅殷早有準備,義正詞嚴地對來人說:“進香皇考有禁,不遵者為不孝。”朱棣聞訊大怒,復遣使下書說:今興兵誅君側惡。天命有歸,非人所能阻!梅殷口含天憲,自然不甘示弱,竟然割去使者的耳朵和鼻子,然後放他回去,並說:留下你的咀,為燕王殿下講講君臣大義去!朱棣見狀氣急敗壞,但畢竟不能把自己的妹夫如何。只好涉泗水,取道揚州。儘管後來朱棣奪得了帝位,梅殷仍然擁兵淮上。

朱棣深知梅殷是自己的心腹大患,於是逼著寧國公主用血書把梅殷騙回南京,條件是保證梅殷的人身安全。及至梅殷回到南京,朱棣馬上接見,溫慰說:“駙馬勞苦!”沒想到梅殷並不買賬,只是冷冷地回了一句:“勞而無功耳。”碰了這枚軟釘於,朱棣一時氣得無話可講,從此便立下了除掉梅殷的決心。先是不斷有人打小報告,說梅殷“頗驕侈,不慎行檢”,甚至圖謀不軌;朱棣遂藉機解除了梅殷的兵權,限制了梅殷儀仗隊的人數,調走了梅殷的心腹。

永樂三年(1405)冬,某日早朝,梅殷正在過橋,素與梅殷不睦的前軍都督譚身、錦衣衛指揮使趙曦派人將梅殷擠於橋下,卻誣言梅殷是投水自殺。都督許成很快便揭發了事情的真相,朱棣只好殺人滅口,將譚、趙二人處死。令朱棣萬萬沒有想到的是,這兩個不識相的傢伙竟相對喊冤,一下子供出了實情:“此上命也,奈何殺臣?”這種話若流傳出去,自然非同小可,氣急敗壞的朱棣遂命人擊落譚、趙的牙齒,立即抄家處斬。

寧國公主心裡完全明白,駙馬都尉梅殷的死乃是自己兄長的毒計,於是進宮找朱棣算賬,扯住朱棣的袍襟大哭,向朱棣要梅殷的下落。朱棣說:“駙馬為除賊而死,你何苦自己跟自己過不去呢?”隨後朱棣給寧國公主寫了一封信,大意說,駙馬雖有過失,兄以至親不問。比聞溺死,兄亦甚疑;如今兇殺悉置重法,特報妹之。然後給梅殷隆重治喪,朱棣親自致祭,謚為榮國公。寧國公主這時已稱為御妹,依明制進封為寧國長公主,並給予優厚的待遇,“歲時賜與無算”,甚至連諸王也無法和這位長公主相比。梅殷的兩位遺孤也都封了官職,以長子梅順昌為中軍都督府僉事,次子梅景福為旗守衛指揮使。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