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千佛塔

梅州千佛塔

梅州千佛塔,位於廣東省梅州市東郊大東岩山頂。因該塔分為七層,身高4.2米,呈四方形,塔底邊長1.6米,為生鐵鑄成,每面鑄有大小佛像250個,四面合計為一千佛,故名千佛塔,距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

基本信息

現任住持

明慧法師

簡介: 釋明慧,俗名侯慧珍,女,1947年5月生,漢族,學歷大專,梅州市梅江區人,現任梅州市佛教協會會長、千佛塔寺方丈、全國佛教協會理事、廣東省佛教協會副會長、梅州市人大常委會委員、廣東省政協委員等職。

1982年釋明慧在廣東雲門寺禮佛源大和尚出家,1985年在江西雲居山出家受大戒後,1989年10月回梅州,為保存省級文物千佛鐵塔發起籌建千佛塔寺並擔任主要負責人,建成之後,任該寺住持。從一般僧人到被選舉為梅州市佛教協會會長、省佛協副會長,在佛教界有一定的影響並能配合政府貫徹落實黨的宗教政策法規,團結教育佛教界人士,愛國愛教,熱心公益,扶貧濟困,服務社會,受到當地黨和政府的肯定,也受到社會各界人士的公認和好評。

簡介

梅州千佛塔梅州千佛塔
梅州千佛塔坐落於梅州市東郊大東岩山頂。

據清光緒《嘉應州志》載,由南漢王劉鋹始建於大寶八年(公元965年),距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鐵塔分為七層,身高4.2米,呈四方形,塔底邊長1.6米,為生鐵鑄成,每面鑄有大小佛像250個,四面合計為一千佛,故名千佛塔。原塔建於修慧寺,因寺毀,清乾隆初年嘉應州官王者輔將鐵塔移於梅城東岩山頂,上面蓋亭宇,周圍築欄桿,並砌石階,以供遊覽者登臨觀賞。梅州千佛塔與廣州光孝寺的東西鐵塔是同一歷史年代的遺物。梅州千佛塔按每一面計算,第二層有77尊佛、第三層67尊佛、第四層57尊佛、第五層37尊佛、第六層12尊佛,合為250尊佛,四面總計滿千佛。第四層的佛像中,四面各有一尊大佛坐在蓮花池座上,它們是東方善德佛、南方施壇德佛、西方無量壽佛、北方相德佛。第七層是合尖頂,塔旁建有黃遵憲的《南漢修慧寺千佛塔歌》、丘逢甲的《南漢敬州修慧寺千佛塔歌》等碑刻,是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90年,在政府支持和海內外熱心人士捐款資助下,由千佛塔寺住持釋明慧主持,耗資4000多萬元,在大東岩山頂建造九層石塔,並經上級批准,將"南漢千佛鐵塔"移置於新千佛塔底層,統稱為"千佛寶塔",由中國佛教協會主席趙朴初題署塔名,新建千佛塔九層高36米,千佛塔全用花崗岩石砌築,高9層36米,高聳雲天,氣勢宏偉。佛塔首層安放著鑄於南漢時期的千佛鐵塔。二 至八層內壁鑲嵌著千尊漢白玉佛,第九層安裝一口一噸重的大銅鐘,並在該層內牆存放千尊小金佛,塔內上下共有佛像三千尊。塔頂則為一座小巧玲瓏的石塔,形成塔下有塔、塔中有塔、鐵佛玉佛金佛共容一塔的特色,被譽為寶塔建築藝術一大奇觀。沿塔梯盤鏇而上,石塔外圍砌築走廊、欄桿,供遊人登高憑欄眺望,秀麗的梅城風光盡收眼帘。千佛殿與九曲文化遊廊連線一體,成為梅州市和粵東地區的一大名勝。

建築結構

千佛石塔是用花崗岩築砌而成,結構堅固,有防震、避雷、防風及現代照明設備。塔共九層,高36米,八角形,宏偉壯觀。第一層外牆有6尊護塔天王石雕像,正門為趙朴老題匾及對聯,二至八層塔身外牆共有32尊石雕佛像,內牆則浮雕千尊漢白玉佛像,各層門均有海內外大德題聯,九層供奉數千尊鎏金佛像,塔頂托起一座七層小石塔,形成塔中有塔,塔上有塔的特色。塔台周圍石欄雕刻著釋迦牟尼佛八相成道圖,42幅五百羅漢圖及48幅花鳥吉祥動物圖等,第二層塔台、正門及兩側各有石雕麒麟及石獅,工藝精妙絕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