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野古韻:武平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梁野古韻:武平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梁野古韻:武平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是2012年社科文獻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林善珂。

基本信息

梁野古韻——武平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作者:林善珂

出版時間:2012-01

叢書名:龍巖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叢書

頁數:420

開本:16

裝幀:平裝

內容簡介

龍巖歷史源遠流長,文化底蘊深厚,在悠悠歲月的演變進程中,形成了獨具特色、豐富多彩的客家文化、河洛文化和紅色文化。在這裡,各種文化相互依賴,相互碰撞,求同存異,共同發展。閩西先人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在生產、生活實踐中創造和積累了大量的豐富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目錄信息

一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一)漢劇/1

武平漢劇的起源/1

武平漢劇各行當唱腔簡介/2

武平漢劇各種唱腔選段/4

中山(武所)漢劇/21

(二)民間“十番”樂曲/22

關公巡城/22

八板頭(船燈漁家樂序曲)/23

夜行船/23

紅繡鞋/24

昭君和番/25

吹天下樂/26

反金錢花/26

玉釣串/26

清江引/27

南詞/27

北調/27

西板(又名“宋江殺惜”,也有做北調用)/28

小小魚兒/28

雨打海棠/28

剪剪花/29

十杯酒/29

灑金扇/29

殘雪(雪花飄)/29

春歸(春明月)/30

寒山綠萼/30

姍姍綠影/30

三疊梅花/31

尾尖/32

賣酒/32

瓜子仁/33

看芙蓉/33

割韭菜/33

帶里金/34

送金釵/34

一更里/35

雨打蓮/35

進蘭房/35

補缸/35

過街調/36

狀元遊街/36

拾月花/36

天下樂/36

擔花記/37

瞎子算命/37

清板/37

春宵美景/38

迎春曲/38

三潭印月(高胡曲)/38

迎賓客(一)(又名《迎仙客》)/39

迎賓客(二)/39

迎賓客(三)/40

迎賓客(四)/40

迎賓客(五)/41

翠子登潭(一)(緩板)/41

翠子登潭(二)(中板)/42

水龍吟/42

落地金錢/43

哭皇天/43

繡荷包/44

蕉窗夜雨/44

二 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一)中湍村民間絕技/45

附:中湍村民間絕技的文化底蘊/47

絕技的傳播及其在中湍的保留/48

(二)東留“福瑞堂”木偶戲/50

三 民族語言

(一)武平軍家話讀音舉例/53

(二)武平軍家話詞語舉例/54

(三)武平客家方言與國語的差異舉例/55

四 民間傳說

自嚴禪師初次駐錫南安岩軼事/58

自嚴大師駐錫獅岩時的傳說/60

自嚴大師為民請命的傳說/61

自嚴大師偈語得到驗證/62

定光佛毫光護民驅賊寇/62

定光佛顯身龍巖江山的傳說/63

菜園伯公的傳說/63

夜哭郎/63

“重陽”與“霜降”同日時須禁火的由來/64

農曆三月三紀念永金橋的來由/64

民間諺語、俚語、俗語、兒歌、歇後語、歌謠/65

傳說預言/73

“水牛窖”的傳說/74

第一席“上橫頭”變遷的來歷/74

太平山上聖母阡文/74

女兒經/76

秀才“下馬”/77

剝皮公爹的故事/77

梅坑的傳說/77

鍾氏改姓的傳說/78

“井水當酒賣,還嫌豬冇糟”/78

小男孩智斗“絨家”/79

“米子石角”的傳說/80

送子橋/81

傻大個和教書先生的故事/82

永平諸坑裡定光古佛寺/83

萬安五穀大帝廟/84

滿棍棄母的前後/84

壞心腸害自己/85

萬安鄉上鎮村社公樹/85

梁野山寺銅鼓的傳說/86

銀鬼託夢的傳奇故事/86

墨守成規誤農時/87

你請吃飯,我獻力氣/87

鍋鏟當刀牛拖籠/87

自找麻煩/88

團結才有力量/88

“三仙祖師”的傳說/88

古石堂茶葉樹開紅花的來由/89

連鑄三塔頂的危守志/90

“相公塔”為何成為“潰尾塔”/90

“獅子搖鈴地”的悲哀/91

李秀才撰聯譏諷世人/92

洗浴場(溫泉)的傳說/93

百貨取名的來由/93

言教不如身教/94

“二百五”的來歷/94

三嶺村水口廟傳說/95

孔夫子不吃豆腐的傳說/95

中赤三嶺村民勇斗反動民團/95

煩惱與歡樂的轉換/96

帽村的“蝦公煎蛋和串粄”的由來/96

“吃肉方法在我手裡”/97

“學懶”/98

灶君做媒/98

縣官罰小偷穿新鞋/99

“不會說話的人”/99

為母親撰寫壽聯/99

寫詩諷貪官/100

說過頭話的報應/100

善有善報/100

“衰嘴”/101

寶姑的勤勞與智慧/101

牛的故事/102

圍裙的故事/102

禮文古請老師吃鴨肉/103

“光目子”與“瞎目子”打平伙/103

同庚互戲/104

人死的由來/105

“千年不起,萬年不走”/105

美溪村的傳說/106

“大夫第”武舉人的傳說/106

血洗賢成村軼事/107

哥子鑿鑿的故事/107

“血洗武平所倖免,死在汀州牢必然”/108

興建芳洋三井橋的傳說/109

“割藤嶺”的故事/109

梁野山“堆子石”的傳說/110

端午節插艾青的由來/110

過渡聯詩/111

劉其昌之“忍”字訣/112

老鼠的傳說/113

林坊夫人宮的傳說/113

雲華山馬大元帥廟的由來/113

長壽秘訣/114

智謎/114

考場應對揭醜陋/114

智吻/115

媽祖顯靈的故事/117

出對子/117

消氣妙方/118

孝子巧勸母/118

剃頭師傅和樵夫比鋒/119

妙對故事四則/119

指桑罵槐/121

杜鵑花的傳說/121

好心好別人,歪心害自己/121

傳說故事/122

答題選女婿的故事/122

“三斤狗”變“三叔公”的故事/122

“人不可貌相,水不可斗量”/123

精妙的方法/123

“猴骨大王”碑的傳說/124

汾水“天子岌”地名的由來/124

何仙姑趕石築城的故事/125

象洞鄉興學義士——鍾景堂/125

一副對聯的來由/126

四爺公的誕辰/126

象洞之名的傳說/127

“砍了柴草要自己挑”的緣由/127

又一副對聯的來由/128

古時對年成吉凶的預測/128

種豆不用犁的緣由/128

十方農曆十月十六日廟會的來由/129

皇封“醫術大國手”的傳說/130

剃頭菩薩的故事/131

白鶴含書/132

“無有缽”的傳說/133

不當一句話,害死一條命/135

聰明的弟弟/135

鍾冶民以身殉職的傳說/136

李非珠傳說數則/136

夫妻寫信的故事/139

菩薩七叔公/140

狀元與乞丐的傳說/140

坪畲村名的由來/141

仙人橋/141

腋毛飛將軍/141

杉樹窿里三擔花邊(銀元)的傳說/142

陳埔的文勝“貞節牌”/142

不願幫人,該苦”/143

民間傳說二則/143

中堡一祠堂的傳說/143

乾隆與地理先生的傳說/144

三個姨丈對對子/144

平川“宋屋角”要多過個農曆“小年”的傳說/145

“凹堂庵”的由來/145

五 民間音樂

(一)下壩山歌/147

(二)方言竹板歌/148

勸君莫賭博/148

警世歌/149

(三)武平各地山歌/149

村姑採茶忙又忙/149

夫妻恩愛唔怕窮/150

阿哥(阿妹)■識你/150

男女對歌/150

牧牛歌/150

挑擔歌/151

單身漢歌/151

戀愛歌/151

割草歌/151

石板搭橋萬萬年/151

十八妹子配三歲郎/151

“十月懷胎”/152

(四)民間曲調

武平境內流行的部分山歌曲調/153

竹板歌曲調/157

武平民間小調/159

民間童謠歌舞/162

(五)民間鼓吹樂曲/164

(六)民間嗩吶曲/173

六 民間舞蹈

舞獅隊/180

武所(中山鎮)“香火龍”/181

彩球舞/182

“採茶燈”和“打花鼓”/183

馬燈舞/183

舞龍燈/184

沾陽龍燈“雙龍搶珠”/185

武平客家船燈來歷的傳說/186

水牛燈/187

打漁燈/188

七 曲藝

南詞說唱《開天官》/189

八 民間美術

菩薩雕刻/199

畫師李燦作畫/199

九 民間手工技藝

字畫裝裱術/202

剪紙花、塑圖案、裝裱船燈/202

靈冥屋的製作/203

繡花鞋/203

制土紙的生產流程/203

婦女大圓領衫的製作/204

大蜡燭的製作/204

草蓆製作/205

香袋的製作/205

“架花”/206

做棺材的方法/206

扎泥鰍/206

織“撈箕”/207

做“蘆葦掃帚”/207

製作藤椅/207

“扎馬燈”的方法/208

扎花燈的技巧/208

“甜樹葉子”豆腐製作工藝/209

“釀豆腐”的製作方法/209

醋水豆腐的製作工藝及其他/209

石膏豆腐的製作/210

豆腐花的製作方法/210

“淋兔子”的技巧/210

醃菜的做法/211

“臘豬肉”的做法/211

做“魔芋”粄子/212

錘魚片/212

做“洋冬粉”/212

薴葉粄/213

黃粄/214

禾米粄和糠燋粄的製作/214

珍珠粉的製作與烹飪方法/215

“肉粒”的製作方法/215

灰水糍粑溜湯/216

攪粄子/216

做糍粑/216

“擂茶”的功用和製作方法/217

豬蛋花腸的製法/218

用南瓜釀酒的製作方法/219

農家糯米酒的釀製/219

瓦片的製作/220

風車的製作/220

編織谷笪的方法/221

車碓的製作方法/221

竹籃、籮筐製作/222

火籠的製作/222

蓑衣的製作/223

斗笠的製造工藝/224

打篾索/225

木屐製作/226

木桶製作/227

燒制瓷器的方法/227

編草鞋的技藝/228

圓木用具的製造/229

木犁的製作/229

穀倉的製作/230

獨輪車/230

板凳的製作技藝/230

“夯牆”/231

編“簸箕”的技巧/232

“盛”的編織/232

“落魚簍”的製作方法/233

閹割動物訣語/233

挖冬筍/233

捕野豬驗印訣竅/234

徒手捉黃鱔的方法/234

巧捉“尿當龜”/234

釣獸/235

布鞋的製作/235

“釘礱”/235

香菇栽培工藝/237

十 生產商貿習俗

舊時一斤為十六兩制的計算方法/238

舊時牛墟上買賣的行話/238

紙槽里的分工與報酬/239

商業信仰/240

林業生產習俗/240

林業生產祭山神土地伯公習俗/241

村民祭山神土地伯公習俗/241

山區村民的禾苗醮/242

農村木工習俗/243

嘗新禾、食新飯/243

店鋪吉祥字號/243

“保禾苗”習俗/244

武平客家人的“耖田”/244

十一 生產與消費習俗

做大門開光/246

喬遷新居儀式/246

打新灶的習俗/247

農村古時建新房習俗/247

建新房/250

“上樑”習俗/250

“做門樓”習俗/251

賀新居時上門紅/251

門、房、灶的“宜”與“忌”/252

飲食習俗/254

划拳令/254

農村住房選址和“禁山”習俗/256

建眾廳、眾祠習俗/256

出煞口訣/257

墳墓開光口訣/257

斟酒斟茶的禮儀/257

“呼龍”口訣/258

船頭祭/258

禁忌習俗/258

早餐吃紅粥習俗/265

服飾習俗/265

客家宴席菜譜點滴/265

龍燈與其他燈相遇時的禮節/266

農村生活諺語/266

何謂“十八般武藝”/266

“十方”與“十哲”/267

武平客家人的“五福”/267

縣城裡的幾處遺址/267

狗肉不上桌的原因/270

冬至前“犁金”,冬至後“犁鐵”/270

農村土牆建築斜屋面出水計算法/270

烹飪的幾個小竅門/271

客家人的特殊路標/271

物候天象/272

測量米、谷的容器/272

“打會”/272

十二 人生禮儀

農曆初一、十五燒香習俗/273

交土皇/273

舊時婦女戴銀簪子的習俗/274

子孫桶/274

吃紅蛋/275

客家人的名字/275

生育習俗/277

打炒酒/277

嬰兒“洗三朝”/277

出新丁/278

周歲習俗/278

坐月子/278

上新丁/279

滿月剪胎毛的習俗/279

“洗三朝”和“做百記”/280

新生兒“報三朝”習俗/280

新丁果盒/280

壽慶習俗/281

分家習俗/282

“繼嗣書”的格式/283

舊時“鬮書”的格式/283

請客習俗/284

舊時婚俗/289

舊時“騙婚、搶婚、再醮”陋習/292

舊時的結婚習俗/293

舊時婚姻中的“預報佳期”格式/298

“三牲帖”/298

舊時的“議婚書”/299

迎親鼓手的形式/300

“安床”/300

舊時岩前一帶嫁娶習俗/301

哭嫁習俗/302

新婚鬧洞房習俗/302

婚嫁撐傘習俗/302

婚姻中的“見面禮”/303

“送嫁”的習俗/303

“轉娘家”/303

“娶新斬煞”/304

“打交杯”/304

舊時農村的“禮生”/304

訃聞格式舉例/305

安靈/305

存柩/305

祭奠禮生唱班儀式/306

挽幛寫法舉例/306

喪禮部分用語/307

“祭父還山”文/307

“祭母還山”文/308

守夜/308

舊時殯儀的成服儀式/308

奠章式例/309

“圈九轉”禮儀/310

澄邦村抬棺習俗/311

鍾家品行違規稟究歸條/311

周氏宗規九則/313

十三 歲時節令

武平域內主要節日/316

昔日民間的“燒頭香”/317

民間拜年習俗/318

岩前迎春習俗/319

“除夕”與“開門”的禮儀/320

“開春”習俗/320

大年初一“開門”的禮儀/321

“食歲飯”習俗/321

“入年界”/321

“出年界”/322

迎春接福/322

平川鎮北門寨背窩的焰火晚會/322

中山(武所)鬧燈習俗/323

鄧坑村元宵節習俗/323

武東鄉鬧元宵習俗/324

岩前練家祠元宵鬧花燈習俗/325

農村部分舊時習俗/325

春分祭祖/327

下壩石營的農曆三月廿三節/327

大禾藍姓祭祀習俗和墓葬群/327

清明吃青粄/328

清明祭祖習俗/329

端午節的習俗/329

“立夏”的習俗/331

“分龍日”習俗/331

“過秋”習俗/332

公王生日習俗/332

中秋節習俗/332

“七月半”二節的緣由/333

大陽村農曆九月二十八/333

大禾藍姓“十月朝”節/333

大礤村農曆十月二十習俗/334

冬至浸酒習俗/334

十四 民間信仰

昔日的獅岩廟會/335

十方鎮十月十六廟會的由來/336

打醮/337

洋貝村的俗神信仰/337

井神信仰/338

牛神信仰/338

“南無阿彌陀佛”/338

七坊村對“齊天大聖”的信仰/339

給新生兒綁手腳/340

灶神信俗/341

五穀大帝信俗/341

紀念“三大仙師”習俗/341

中山鎮(武所)民眾的信俗/342

“四季福”的緣由/343

“泰山石敢當”/343

探病忌日/344

求籤/344

巫術“啄三姑”/345

貓頭鷹叫的不祥之兆/345

“牛仔三朝粄”/345

“義冢”/346

請“月光神”/346

“灶王爺”信俗/346

中山武溪的農曆四月八習俗/347

武東三峙“助國大王”的信俗/347

瑞湖村農曆二月十九日“打醮”習俗/347

大禾上梧村醮會習俗/348

七坊大樓村的農曆七月十二日醮會/348

祀“三大仙師”的“三仙宮”/349

十方葉坑醮會/349

舊時的高小畢業典禮/350

袁田“聖母咒”/350

袁田“求福經”/351

袁田“五穀經”/351

“請神經”/352

白土藍姓祭祖文/352

十方鮮南廟會/352

“禮潭”之俗/353

“祭江”/353

鐵龍背“土地伯公”生日/353

法師菩薩/354

出古事/354

“龜三公”生日/354

定光古佛信俗/355

三仙祖師信俗/356

公王信俗/356

楊公仙師信俗/357

崇獐習俗/357

對“鐵板書”的信奉/357

食紅蛋/358

“寅不祭祖,亥不殺豬”習俗/358

紙符信俗/358

對基督的信仰/359

“偷祭”/359

煤礦“做牙祭”/359

祭祠堂/360

財神會/360

過十月朝/360

靈通馬凹伯公會/361

“五顯大帝”信俗/362

“社下公王”廟/362

“呼魂送鬼”/363

東留鄉十八石羅漢誕辰日/363

十五 遊藝、傳統體育與競技

猜拳行令/365

“打包圍圈”/366

踩高蹺的技藝/366

“打香梗”/366

撲棋的玩法/367

“羊尾麻子脈■■”/367

打陀螺的技藝/368

滾圈圈/369

“樹葉親密”的玩法/369

中堡石家棍/369

舉板車輪/370

十六 傳統醫藥選粹

偏方、驗方/371

相剋的食物/374

農村孕婦忌吃的食物/374

不宜吃的食物/374

急救溺水小孩一法/375

“蔥白治雞眼”方/375

“縮陽症”的治療/375

五時茶/375

百樣茶/375

治“七姑凍”妙方/376

小孩陰莖被蚯蚓叮傷二妙法/376

雞口液可治療蜈蚣蟲咬傷二法/376

治鐵器、木、竹刺傷偏方/376

治“肚子痛”土方/377

保胎方劑/377

刮痧方法/377

“茶葉蛋”治小兒驚風感冒/378

除風邪方二則/378

芋頭片治蜂傷等/378

蓮心治失眠(偏方)/378

治“氣血兩虛”(偏方)/379

感冒發燒別吃雞蛋(或雞肉)/379

防治前列腺炎的按摩療法/379

治“紅眼病”方/379

治腸道蛔蟲痛方/380

治閃腰痛方/380

治A型肝炎方/380

擊火療法/380

內科方劑二則/380

武平客家人的藥膳文化/381

湯火藥/381

一些癌症療法/382

治“烏奇”藥/382

治腮腺炎/382

治療小兒疳積/382

治療內傷/382

姜、艾葉治風濕病/383

治耳鳴驗方/383

治消化不良二方/383

癌症的預防/383

阿山止血符咒/384

傷膏藥/384

金銀花的妙用/384

退燒偏方/385

民間秘方八則/385

編後記/387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