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仁提取物

桃仁提取物

桃仁乾燥種子呈扁平長卵形,長 1~1.6厘米,寬O.8~1厘米,外表紅棕色或黃棕色,有縱皺。先端尖,中間膨大,基部鈍圓而扁斜,自底部散出多數脈紋,臍點位於上部邊緣上,深褐色,稜線狀微突起。種皮菲薄,質脆;種仁乳白色,富含油脂,2子葉之結合面有空隙。氣微弱,味微苦。以顆粒均勻、飽滿、整齊、不破碎者為佳。 桃仁提取物桃仁含苦杏仁甙(Amygdalin)約3.6%,揮髮油0.4%,脂肪油45%;油中主含油酸甘油酯和少量亞油酸甘油酯。另含苦杏仁酶(Emulsin)等。 含苦杏仁甙(amygdalin)及苦杏仁酶等。另有報導,其抗凝活性成分為三油酸甘油酯(triolein)。

桃仁提取物
拉丁名:emenPersicae
英文名:PeachSeedP.E.
別名:核仁,毛桃,白桃,紅桃,山桃,榹桃,山毛桃,野桃,花桃
規格:10:120:1 清樂生物 029 8321 8165
外觀:棕色粉末
提取來源:薔薇科植物
檢測方法:薄層色譜
包裝:鋁箔袋或紙板桶
保質期:24月
產品詳細:
【藥材名】桃仁
【名稱考證】桃核仁(《本經》)。原植物①桃又名:毛桃(《綱目》)、白桃、紅桃。②山桃又名:榹桃(《爾雅》)、山毛桃、野桃、花桃。
【科目來源】
【藥用部位】種子。
【性味歸經】苦甘,平。入心、肝、大腸經。
【功效分類】活血祛瘀藥
【功效主治】破血行瘀,潤燥滑腸。治經閉,癥瘕,熱病蓄血,風痹,瘧疾,跌打損傷,瘀血腫痛,血燥便秘。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錢;或入丸、散。外用:搗敷。
【用藥忌宜】孕婦忌服。①《醫學入門》:“血燥虛者慎之。”②《本草經疏》:“凡經閉不通由於血枯,而不由於瘀滯;產後腹痛由於血虛,而不由於留血結塊;大便不通由於津液不足,而不由於血燥秘結,法並忌之。”
【用藥配伍】《綱目》:“香附為之使。”
【炮製方法】除去硬殼雜質,置沸水鍋中煮至外皮微皺,撈出,浸入涼水中,搓去種皮,曬乾,簸淨。
【資源分布】①桃全國各地普遍栽培。②山桃分布遼寧、河北、河南、山東、山西、四川、雲南、貴州、陝西等地。藥材主產四川、雲南、陝西、山東、河北、山西、河南等地。
【藥材鑑定】乾燥種子呈扁平長卵形,長1~1.6厘米,寬O.8~1厘米,外表紅棕色或黃棕色,有縱皺。先端尖,中間膨大,基部鈍圓而扁斜,自底部散出多數脈紋,臍點位於上部邊緣上,深褐色,稜線狀微突起。種皮菲薄,質脆;種仁乳白色,富含油脂,2子葉之結合面有空隙。氣微弱,味微苦。以顆粒均勻、飽滿、整齊、不破碎者為佳。
【顯微鑑定】①桃種皮石細胞黃色或棕黃色。頂面觀類圓形、圓多角形、類方形或長圓形,大小懸殊,紋孔較細密;側面觀大多呈貝殼形、盔帽形或弓形,一般徑向54~153μm,底部寬(18~)34~180μm,突出於表皮層的部分呈拱形,壁厚約34μm,層紋細密無溝,底部壁厚約12μm,孔溝及紋孔較密。另有紡錘形石細胞,寬約至230μm。②山桃種皮石細胞淡黃色、橙黃色或橙紅色。頂面觀類圓形、類六角形、長多角莆、類方形或類斜方形,有的一端銳尖,壁厚薄相間,角隅外物厚,層紋明顯而無孔溝,壁薄處孔溝明顯,紋孔較小;側面觀貝殼形、矩圓形、橢圓形或長條形,一般徑向81~198(~279)μm,底部寬27~128(~198)μm,突出於表皮層的拱形部分較高,壁厚約34μm,層紋細密,底部壁薄不勻,較薄厚約5μm,層紋少見,孔溝較密,較厚處厚約至17μm。偶見石細胞延伸呈非腺毛狀,長至234μm,直徑23~42μm,壁厚5~10μm。
【古籍考證】出自《本草經集注》。①《本草圖經》:"桃核仁並花、實等,今處處皆有之,京東、陝西出者尤大而美。大都佳果,多是圃人以他木接根上栽之,遂至肥美,殊失本性,此等藥中不可用之,當以一生者為佳。七月采核破之,取仁陰乾。今都下市賈多取炒貨之,雲食之亦益人。然亦多雜接實之核,為不堪也。"②《綱目》,"惟山中毛桃,即《爾雅》所謂榹桃者,小而多毛,核粘味惡,其仁充滿多脂,可入藥用,蓋外不足者,內有餘也。"
【化學成分】桃仁含苦杏仁甙(Amygdalin)約3.6%,揮髮油0.4%,脂肪油45%;油中主含油酸甘油酯和少量亞油酸甘油酯。另含苦杏仁酶(Emulsin)等。含苦杏仁甙(amygdalin)及苦杏仁酶等。另有報導,其抗凝活性成分為三油酸甘油酯(triolein)。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