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爾木崑崙山國家地質公園

格爾木崑崙山國家地質公園

崑崙山地質公園,位於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爾木市。公園面積1403平方公里。由納赤台景區、西大灘景區、瑤池景區,三個風格各異的景區組成。 中國道教文化里,崑崙山被譽為“萬山之祖”,也是“萬神之鄉”。崑崙山還是明末道教混元派道場所在地,後因變故逐漸隱出。

基本信息

地理環境

崑崙山國家地質公園位於青海省東崑崙格爾木境內納赤台-崑崙山口段,地理坐標:東徑93°09′35″—94°36′37″;北緯35°37′53″—36°03′35″,海拔3540~6178.6米。總面積1403平方公里,主要地質遺蹟面積350平方公里。有大地震斷裂帶、玉珠峰、現代冰川、泥火山型冰丘、崑崙玉礦區等9個景區。園區內最高處為崑崙山玉珠峰,海拔6178米。

公園主要地質遺蹟沿山一灘一溝呈帶狀分布呈帶狀分布。公園總體布局為“123”,即: 一中心:青海格爾木崑崙山國家地質公園管理接待服務中心。建設公園的管理機構辦公場所等設施。 兩軸線:野牛溝-西王母瑤池遊覽線;納赤台-西大灘-崑崙山口科考線。 三景區:納赤台景區、瑤池景區、西大灘景區。

資源情況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生態保護 生態保護

崑崙山地質公園內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有藏羚羊 Pantholops hodgsoni、白唇鹿 Cervus albirostris、野氂牛 Bos mutus、西藏野驢 Equus kiang、雪豹 Panthera uncia,二級保護動物有棕熊 Ursus arctos、盤羊 Ovis ammon等。其中列入CITES附錄I的有藏羚羊 Pantholops hodgsoni、野氂牛 Bos mutus、野驢 Equus hemionus、雪豹 Panthera uncia、棕熊 Ursus arctos、盤羊西藏亞種 Ovis ammon,被IUCN評定為瀕危(EN)以上級別的有藏羚羊 Pantholops hodgsoni和雪豹 Panthera uncia。

崑崙美玉

格爾木崑崙山國家地質公園 格爾木崑崙山國家地質公園

崑崙玉萬寶溝位於格爾木市南西70公里納赤台附近,礦點地處昆中斷裂南側前震旦紀隆起帶邊部,玉石礦體賦存於中元古界萬寶溝群之碳酸鹽岩組地層。區內見軟玉礦體12個,形態變化較大,多呈厚度不等的脈狀體產出。

景區景點

西王母瑤池

西王母瑤池 西王母瑤池

西王母瑤池原名黑海,距格爾木市區250公里,海拔4300米,東西長約12000米,南北寬約5000米,湖水最深度處達107米,面積約38.74平方公里。它是一座天然高原湖泊,屬構造斷陷湖,湖水主要由冰雪融水通過地下徑流補給,水體中泥沙含量低,形成透明度很高的清澈湖水,成為崑崙河的源頭。在湖上游的西岸可見古湖岸線,湖的西岸、南岸可見大面積出露地表的湖相沉積物,表明湖的面積在逐漸縮小。

野牛溝岩畫

野牛溝岩畫 野牛溝岩畫

岩畫所處的四道溝山樑呈東南——西北走向,岩畫出現在志留系(距今約4.4億年)賽什騰組的灰綠色變質砂岩上。按岩畫在自然空間上的分布位置,可分為兩組,第一組散布在四道溝山樑南坡的變質細砂岩上,共45幅圖,約250個左右的個體形象,每幅岩畫根據具體的岩面面向而施,一般面向為正南和正東。第二組位於第一組南部約4公里,兩組之間有一座小山丘相隔,這組共有7幅岩畫。

野牛溝岩畫系用鐵制工具打鑿而成,多為垂直通體打擊,其創作手法帶有濃厚的模式化色彩。經測定岩畫作於約3200年前,十分古老珍貴。野牛溝岩畫有反映早期居民生產、生活的,也有反映動植物的,牛的形象在岩畫中占很大的比例,是早期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先民生活畫卷的生動、形象、真實再現,具有較高考古價值。

崑崙神泉

崑崙神泉 崑崙神泉

崑崙神泉又稱納赤台清泉,位於崑崙河北岸青藏公路旁。該泉是由海拔4 000米以上冰雪融水補給,經長時間地下徑流,至崑崙河北岸受東西向壓扭性斷層阻隔,上升而形成,地下水循環周期長,水質清澈。此清泉雖處在海拔3 540米,卻四季不凍。泉水量大而穩定,可達224.7 L/s,礦化度小於0.5 g/L,含有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被譽為“冰山甘露”。

崑崙神泉有許多美麗的傳說,其中最為出名的是藏族傳說:文成公主進藏駐紮於納赤台處,無水飲用,虔誠的文成公主每晚都將覺惹佛像安放在營地最高處,點燃香爐,膜拜供奉,幾日後在文成公主供奉佛像的山腳下突然湧出一眼清泉,清洌甘美。納赤台之名由此而得,即“佛台”之意。

玉虛峰

格爾木崑崙山國家地質公園 格爾木崑崙山國家地質公園

玉虛峰是玉珠峰的姊妹峰,位於崑崙山口的西側,海拔5980米。玉虛峰因崑崙神話中的玉虛仙女傳說而得名,是道教朝覲中心之一,道教崑崙派的主道場。玉虛峰以群山為座,矗立雲霄,終年積雪,現代冰川活動劇烈,冰川覆蓋面積達80平方公里,共有30餘條冰川分列南北坡,其中最長的冰舌位於南坡,長約1.3公里,寬約500米。

玉虛峰古冰川地貌特別是冰蝕地貌也十分典型,在野牛溝內可見多個冰斗、角峰、刃脊、U型谷等,反映了地質歷史上多次強烈活動的冰川作用。

香爐峰

香爐峰 香爐峰

野牛溝內的香爐峰屬冰緣地貌中的岩屑坡。山體總體呈土黃色,卻在山峰頂部突兀露出了志留系純黑色的岩層。由於山頂雪蝕風化作用和寒凍風化特彆強烈,岩屑豐富,在凍融作用和融水沖刷作用的參與下,岩屑坡發生蠕流運動,布滿山頂,好像給山峰蓋上了黑色的面紗,又好像是鋪上了黑色的爐灰,故名香爐峰。

公園內有四座香爐峰,分別是:東香爐峰、大香爐峰、中香爐峰、小香爐峰。

崑崙河

崑崙河 崑崙河

崑崙河,又稱格爾木河,發源於崑崙山北麓,自南向北流經格爾木市區。格爾木正是以此河為界,分河東、河西。正是這條河,才有將軍建城,才使得千軍萬馬聚集於此,並使其逐漸發展成為青海省的第二大城市。顯然,崑崙河是格爾木的生命之河。

崑崙河源於崑崙山及其支脈的雪山融水、泉水、雨水。上游分東、西兩支:東支叫修溝郭勒河,夾在巴顏喀拉山和布爾汗布達山之間的山谷中;西支叫奈齊郭勒河,夾在崑崙山和西南山之間的山谷中。東、西兩支為什麼都叫“郭勒”,據說“郭勒”是蒙古語“河”的意思。下游叫格爾木河,流入柴達木盆地,是其第二大河。

三岔河大橋

格爾木崑崙山國家地質公園 格爾木崑崙山國家地質公園

大橋橫跨崑崙河,全長690.19米,海拔3727米,共有20個橋墩,其中17個是圓形薄壁空心墩,墩身頂部壁最薄處僅有30厘米,橋身跨地面54.1米,被譽為青藏鐵路第一高橋,是青藏鐵路格爾木——拉薩段上最高的一組橋樑,也是分布在崑崙河活動斷裂上的一座大橋。

三岔河大橋是世界上海拔最高、凍土路程最長的青藏鐵路重難點控制工程,它的修建首開了世界高寒鐵路橋樑冬季混凝土灌注施工的先河,被授予“國家重點工程建設青年貢獻獎”。

三岔河階地

格爾木崑崙山國家地質公園 格爾木崑崙山國家地質公園

三岔河橋附近崑崙河右岸發育IV級階地,局部可見V級階地。Ⅰ級階地高出河水面3米,為距今約1.17萬年前的全新世以來堆積的沖洪積砂礫石層夾砂土透鏡體。Ⅱ級階地高出河面5米,由全新世洪沖積砂礫石層組成。Ⅲ級階地出露剖面3.5米,為晚更新世距今約10萬年的洪沖積砂礫石夾粘土及細砂透鏡體。Ⅳ級階地出露剖面高7.1米,由砂礫層組成。Ⅳ級階地的發育以及各級階地高度的變化,反映了晚更新世以來青藏高原的急劇隆升,在三岔河一帶至少有4次間歇性抬升,每次抬升幅度不等,說明地殼抬升具不均衡態勢。

千層崖

格爾木崑崙山國家地質公園 格爾木崑崙山國家地質公園

千層崖位於野牛溝口崑崙河右岸,為構造抬升和河流沖積切割形成的陡崖,沿北東-南西向延伸,延伸長度約500米,高度達8米。千層崖由傾角近水平的第四系早更新世(距今約260萬年)沖-湖積物砂、礫石層層層堆疊而成,構成大型平行層理,層理清晰,規模較大,平行層理一般形成於急流及高能量的水動力環境中,說明該地點在地質歷史時期曾經為湍急的河流。

遠觀千層崖,猶如層層疊疊的岩層被齊刀劈下,細密的紋理猶如大地的皮膚,向人們靜靜訴說地質時代滄海桑田的變化。

無極龍鳳宮

崑崙道觀無極龍鳳宮坐落於三岔口崑崙河右岸,講述的是姜子牙得道崑崙的故事。無極龍鳳宮明朝時即為道教混元派(崑崙派)道場,於2012年重建。道教崑崙派有上千年的歷史,崑崙派以山得名,自立一派。

溫泉溝沙丘

溫泉溝沙丘是位於溫泉溝口的小型沙丘,分布面積約1平方公里,東西延伸約860米,是由全新世(距今約1萬年以來)風力作用下的沙粒堆積而成。該沙丘規模較小,表面基本無植被發育,其形態時常改變,時而變為餅狀,時而變為盾狀、新月狀,但沙丘的地理位置基本不變,屬於半固定沙丘。

苦修崖

苦修崖 苦修崖

在路邊高約3米的全新統河流沖積物中,沿岩層被鑿出10餘個洞穴,洞穴高度約60~100厘米,寬度約40-50厘米,面積一般3~5平方米。洞穴分布位置主要在洪積物的礫石層中,礫石與砂緊密膠結在一起,使得洞穴結構比較堅固。據考證為古代修行之人在崑崙山清修之地。

洞內至今還保存有修行之人的一些生活用品。時至今日,仍有港澳台同胞以及許多海外華僑,求根問祖,到此修行。

一道溝沙海

格爾木崑崙山國家地質公園 格爾木崑崙山國家地質公園

一道溝沙海是公園最大的沙丘地貌分布處,東西延伸約4公里,南北延伸約3公里,是由全新世(距今約1萬年以來)風力作用下的沙粒堆積而成,形成時間早於溫泉溝沙丘。 隨著季節的變化,沙丘表面覆蓋一層稀疏的綠草,沙粒度均勻,磨圓極好,根據沙丘的流動程度劃分為固定沙丘。

沙丘形態主體呈蜂窩狀,主要是由兩個風向近直交的風互相干擾下形成的。被風吹皺的沙海一眼望去猶如大海泛波,浩浩渺渺連綿直到山邊。天氣晴朗時,還可遙遙望見玉珠峰皚皚的冰川。

西大灘新月形沙丘

西大灘新月形沙丘 西大灘新月形沙丘

西大灘公路北側有兩道新月型沙丘,西面沙丘長約300米、高約30米;東面沙丘長約180米,高約25米。兩沙丘平面形狀如新月,故稱新月形沙丘,是流動沙丘最基本的形態。沙丘兩坡不對稱,緩坡為迎風坡,陡坡為背風坡,沙丘兩翼順著風向(西南方向)延伸。沙丘活動強烈。通過航片對比發現,兩沙丘在向北東方向移動過程中曾一分為二,其中西側沙丘在20年間,北翼移動了29.4 米,南翼移動了88.4米。

半月型冰川

格爾木崑崙山國家地質公園 格爾木崑崙山國家地質公園

半月型冰川為一處懸冰川,它是山坡上的積雪,在適宜的條件下形成懸貼于山坡上的冰川。懸冰川一般規模較小,不下降到山麓,是冰川發育的雛形。當氣候進一步變冷和降雪增加時,懸冰川可發展成山谷冰川。此地亦為野牛、狐狸等珍貴野生動物時常出沒之地,更給該景點增添許多神秘之感。

開發建設

2005年9月,崑崙山地質公園被國土資源部批准為國家地質公園。

2008年8月,崑崙山國家地質公園正式揭碑開園。

2009年啟動世界地質公園的申報工作。

2014年9月19日,青海崑崙山國家地質公園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網路,青海崑崙山國家地質公園正式成為世界地質公園網路新成員。

地質特色

地震遺蹟

格爾木崑崙山國家地質公園 格爾木崑崙山國家地質公園

格爾木崑崙山地勢高峻,平均海拔5000~6000米,是柴達木盆地內陸水系和長江外流水系的分水嶺,有世界第三極之稱。崑崙山國家地質公園內的地質遺蹟資源十分豐富,其中許多地質遺蹟在國際和國內都有較高的對比性,保存完好,具有較高的美學價值和科學研究價值。崑崙山活斷層是青藏高原內部一條古老的縫合帶,其南為羌塘—巴顏喀拉塊體,北部為秦祁昆塊體,是劃分青藏高原為南、北兩大部分的重要構造帶。地殼運動和滄桑變遷使崑崙山形成了相當複雜的地質構造基礎。不同時期的花崗片麻岩、花崗岩或其他岩體和岩脈,穿插在前新生代的地層中。第四紀構造運動又使山嶺強烈升起,谷地相對低陷,加上由氣候及其變遷控制的諸多外力作用,造成了當地獨特的地質景觀。2001年11月14日,在東崑崙構造帶崑崙山口西發生了8.1級強烈地震。剎那間,山崩地裂,地震地表破裂帶長達426公里,寬數百米,地表嚴重變形帶的寬度為數十米至數千米不等。這一震,不僅震出千年一遇的壯觀奇景,而且造就了一項新的世界之最:426公里的地震斷裂帶是目前世界上最長、最新的斷裂帶,是我國大陸有史以來最長的一條地震變形帶,東崑崙山活斷裂帶即刻成為全球地學界最關注的焦點地區。

冰川景觀

格爾木崑崙山國家地質公園 格爾木崑崙山國家地質公園

由於間歇性抬升和內外營力作用下,崑崙山地區有三級剝夷面,一級峰頂面海拔在5000米以高,頂部冰雪覆蓋。二級剝夷面緊接其下,融凍風化強烈。三級剝夷面在4650米-4750米之間,無堆積物,局部有薄層中更新冰磧,冰水沉積,其上發育小型融凍泥流。早更新世冰期的冰川地貌,經過強烈的構造運動和外力剝蝕作用,冰蝕地形完全遭到破壞,僅在崑崙山主脊一帶見其冰磧物。中更新世冰川地貌冰蝕、冰磧地貌分布廣泛,有明顯的谷肩,並見有冰川溢口。冰磧地貌主要有側磧堤、鼓丘、冰水扇等。晚更新世冰川鰭脊、角峰、冰斗明顯,終磧壠在西大灘呈線狀排列。

在東崑崙主脊北坡23公里寬度內有現代冰川23條,南坡有12條。冰川及積雪區面積67.4平方公里,尤以玉珠峰周圍最為集中,冰舌區冰川裂縫較發育。

玉珠峰現代冰川大多為面積1-5平方公里的冰斗冰川,少數為面積不到1平方公里的懸冰川。玉珠峰現代冰川的地貌形態詭異,造型獨特,景色壯觀。

格爾木崑崙山國家地質公園 格爾木崑崙山國家地質公園

崑崙山口屬多年凍土區荒漠地貌崑崙山的構造運動與青藏高原隆升和柴達木盆地等沉降的關係。第四紀各次冰期的冰川性質和類型及其發育條件,第四紀堆積物的時空變化和層序及層位對比,古生物群組合特徵、生態環境及其演變和變遷的歷史,以及由地貌沉積物和古生物等確定或反映的自然環境的時空變遷的規律性問題,倍受地質學界的關注。

崑崙山口位於崑崙山中段,格爾木市區南160公里處,是青藏公路穿越崑崙山脈的必經之地。崑崙山中段海拔4767米,相對高度80米-100米,屬多年凍土區荒漠地貌,寒凍風化剝蝕作用強烈。地質系變質岩構成,間有新世紀沉積物,構成丘陵低山和丘壠。

人類遺蹟

崑崙山中石器時代的人類遺蹟極為珍貴。2002年6月,青海省考古文物研究所在崑崙山雪水河北岸的一處青藏鐵路工地上發現了中石器時代人類遺蹟,在這一遺蹟出土了石核、石葉、石片、刮削器等170餘件石器,其中以細石葉的加工為主。這些細石葉形似刀片,邊緣薄而鋒利,據考古人員推測,這一遺蹟大約距今有7000年左右。這些細石器的出土說明,那時在崑崙山一帶活動的古人類已經具有高超的石器加工工藝。

位於格木市區西北約200公里處,野牛溝岩畫蒼勁古樸。岩畫共有5組45幅,180個個體形象。這些岩畫以十分簡練的手法,藝術地描繪出曾經生活在崑崙山系中原始先民們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和自然環境。據考證,這些岩畫約成於3000年前。這批岩畫形象而生動地反映了數千年前,生活在崑崙山地區遊牧民族的社會生活、道德準則、價值觀念、宗教信仰和審美情趣,表達了他們與自然和睦相處的願望,有著很高的史學價值和藝術價值。

旅遊信息

交通信息

內部交通

公園內三大景區中,納赤台景區和西大灘景區的主要游線均位於國道之上,交通條件較好。公園距離格爾木市區約90公里,駕車從格爾木市區到達公園納赤台景區的車程約1.5小時。納赤台去往崑崙山口約40分鐘車程。瑤池景區為砂石路面,僅越野車可進入,車速不能過快,從無極龍鳳宮至瑤池約100公里,行程約3小時。

外部交通

飛機:格爾木市已建有機場,可由西安和西寧乘坐東航航班直達格爾木。飛行時間約1小時。西寧機場是青海省最大的機場,有飛往成都、北京、廣州、西安、上海、杭州、重慶、格爾木、玉樹、拉薩、深圳、昆明等城市的直飛航線。

鐵路:格爾木市鐵路交通較為方便,每天有5-7個班次經停格爾木。其中直達列車兩班,其他的均為去往拉薩的過路車。從西寧到格爾木的旅行時間約為9小時-12小時。

公路:公路是青藏線上的重要節點。西寧到格爾木市有北線和南線兩條路線。約800公里。旅行時間約10小時。

遊玩路線

崑崙山道教朝聖游

該游線是在崑崙山“萬山之祖”地位的專門為對道教有特殊興趣的遊客準備的路線,路線包括崑崙山的宗教遺蹟與青海省各宗教聖地相結合的專門路線,主要景點及活動有:參觀無極龍鳳宮、玉虛峰、瑤池、道教祭祖活動等。

玉虛峰登山探險游

玉虛峰位於園區以西80km的野牛溝以南,與玉珠峰稱為姊妹峰,遙距70km,玉虛峰終年銀裝素裹,形成了聞名遐邇的崑崙六月雪奇景觀,山間雲霧繚繞,山峰婷婷玉立,山間奇峰怪石,山谷崑崙河清澈見底,自然景觀十分優美。

野牛溝觀光游

該游線東起野牛溝口(在無極龍鳳宮處設定門票收費處),西至野牛溝玉虛峰道場,全長170km。野牛溝主要以崑崙河景觀及伴隨產生的濕地、草原等生態景觀為主,既有岩畫、玉虛峰道場等人文景觀,又有壯美的自然風光。

西大灘冰川觀光游

該游線北起玉珠峰礦泉公路,南至玉珠峰山腳,長約30km,以乘車遊覽為主。景區主要景觀為現代冰川,冰川刨蝕地貌,冰川堆積地貌。在游線上可遠眺玉珠峰高聳如雲,夏季的山峰五彩斑斕——紅土、綠樹、白雪。冬季,白雪經山峰嚴嚴覆蓋,皚皚耀眼。沿山坡發育的多條冰川同時,峰頂隨處可見角峰、冰斗、刃脊等冰川地貌特徵。雪山下為翠綠的草地,沿谷地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青藏鐵路像一條彩帶鑲嵌在中央,形成藍天、雪山、冰川、草地到鐵路自然和人文景觀的鮮明對比。對遊人有著較大的吸引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