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氏貂

格氏貂

格氏貂(Martes gwatkinsii)是唯一生活在南印度的貂。分布在尼爾吉里丘陵、果達古南部及喀拉拉邦北部。

基本信息

簡介

格氏貂(Martesgwatkinsii)是唯一生活在南印度的。它們分布在尼爾吉里丘陵及西高止山脈。

特徵

格氏貂與黃喉貂相似,但體型較大,其前額亦明顯凹陷。它們背部深色,喉嚨呈黃色至橙色。它們體長55-65厘米,尾巴長40-45厘米,重2.1公斤。

分布

格氏貂分布在尼爾吉里丘陵、果達古南部及喀拉拉邦北部。


生態及行為

對於格氏貂所知很少。它們是日間活動的,棲於樹上,有時也會落到地下。有指它們吃鳥類、細小的哺乳動物及昆蟲。


保護狀況

易危(IUCN3.1)


格氏貂(尼爾吉里貂)與黃喉貂的區別

黃喉貂: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又名:青鼬、蜜狗、黃腰狸、黃腰狐狸,兩頭烏等。
是體形較大的貂類,體長在42—63厘米之間,體重1.5----3.4公斤。尾巴約為體長的三分之二。總長可超過一米。
格氏貂(尼爾吉里貂)[Martesgwatkinsii]Nilgirimarten貂屬
格氏貂也叫尼爾吉里貂。僅存在於南亞印度尼爾吉里山中。
與黃喉貂極其相似,但個頭更大。
本質的不同在於頭骨結構:頭骨正面有突起。
體長55---65CM尾長40----45CM重2.1公斤。
當地名稱:泰米爾語:Maranai馬來亞語:Karumvernku和Koduvalli

最大區別有二點:
1格氏貂鼻子為粉色。黃喉貂鼻子為黑色。
2格氏貂除喉部胸部為黃色外,其它部位全為黑色。而黃喉貂的軀幹大多不是黑的。與胸喉部顏色接近。

格氏貂(尼爾吉里貂)與黃喉貂的區別格氏貂(尼爾吉里貂)與黃喉貂的區別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