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敦群佩

根敦群佩是我國近代著名的藏族學者,1903年出生於今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同仁縣雙朋西村的一個寧瑪派小活佛家庭。1945年夏,根敦群佩從印度返回拉薩,再次去西藏各地,考察古蹟,查看古存碑刻,撰寫《白史》。1946年秋,被原西藏地方政府捕入監獄,1949年獲釋,1951年藏曆八月十四日在拉薩逝世,終年49歲。

根敦群佩是我國近代著名的藏族學者,1903年出生於今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同仁縣雙朋西村的一個寧瑪派小活佛家庭。幼年喪父,他從小被認定為同仁縣雅瑪扎西奇寺多扎活佛的“轉世靈童”,迎入本寺學習藏文。從1917年起,他先後去今化隆縣支扎寺和甘南拉卜楞寺等寺院學習顯宗經典。1927年,他徒步去拉薩深造,入哲蚌寺郭莽扎倉魯本康村,投拜喜饒嘉措大師等進一步學習佛學典籍。他聰明好學,治學嚴謹,才思敏捷,善於論辯,很快名揚藏區。1933年,一位叫熱喉羅的印度學者來拉薩尋訪藏族譯師,準備將藏文大藏經還原成梵文,發現根敦群佩智力過人,邀請他去印度學習梵文。在印度,他輾轉婆羅奈斯、加爾各達等地學習梵文,曾協助俄羅斯學者若柔英譯藏文名著《青史》等,共在那裡生活了近12年時間。其間,他曾去斯里蘭卡一年零四個月,進入斯里蘭卡梵文大學學習,摘錄各種梵文典籍名言,編成《梵文文庫》一書;與熱眼羅一塊園西藏一次,曾在薩邊、彭域、熱振等地考察,到各寺法閱有關梵文古籍,寫成《智游國度金鑰》。該書以所得原始梵文資料,論述古印度的歷史概況、地名命名、工藝繪畫藝術、道德觀念,並根據古梵文,探討了古藏文的創製和字形等,是一部難得的研究古印度文化的參考書。1945年夏,根敦群佩從印度返回拉薩,再次去西藏各地,考察古蹟,查看古存碑刻,撰寫《白史》。1946年秋,被原西藏地方政府捕入監獄,1949年獲釋,1951年藏曆八月十四日在拉薩逝世,終年49歲。
根敦群佩智力敏銳,學習勤奮,他精通藏文、梵文,會英文,擅長攝影和人物、風景、烏獸繪畫,對藏族歷史、宗教、文學、美術、邏輯學、語言學、地理學等都有過深入的研究,是一位學識淵博的學者。在國內,他是第一個利用敦煌等地出土的吐蕃古藏文史料來研究闡述西藏歷史者。早在青年時期,根教群佩就立志寫一部藏族歷史著作。去印度後,他接觸到敦煌、新疆等地出土的古藏文吐蕃歷史文獻資料,更堅定了寫史的決心。1945年回國後,他立即去西藏熱瑪崗嗚穹神殿、烏香多寺等地,實地考察留存的吐蕃古藏文碑刻,核對敦煌文獻和其他資料,對吐蕃王朝芒松芒贊以前的西藏歷史進行科學研究,寫成著名的《白史》。這是一部研究吐蕃史的重要參考書,現由不少科研單位內部刊印,且有漢譯本。根敦群佩還善於思索,對一些佛學論述敢於提出不同見解。《龍樹教義莊嚴》一書是其西藏弟子夏尼巴·達哇桑布根據他的講授於1951年整理而成的,實際是根敦群佩的著作。這是一部哲學著作,它通過對龍樹中觀思想的分析,對從來認為神聖不可侵犯的西藏佛教進行了大膽的懷疑和非難。該書懾於佛教信徒的反對,目前僅有手抄本在民間密傳。
根敦群佩一生著述共有20餘部。此外,還有許多富有哲理、語言風趣幽默的短篇詩歌。他的著作不僅內容豐富,而且語言樸實,不羅列典故,不以過多詞藻修飾裝演。
根敦群佩雖然出身於宗教徒家庭,自己也曾長期接受寺院教育,但他思想革新,很少守舊。特別,在西藏社會宗教氣氛瀰漫的環境裡,他蔑視佛教的清規戒律,反對無為的苦修和對婦女的輕視,鄙視一些上層僧侶身披袈裟卻騙財害人的卑劣行為,厭惡一整套封建的繁文縟節。更為可貴的是,他是一位反帝愛國者,他反感腐朽沒落的西藏舊制度,憎恨英帝國主義對西藏的侵略。1945年他從印度返回西藏,特意選擇了門達旺、一線,實地調查英帝國主義分子為侵略我國西藏地方面陰謀設計的所謂中印邊界的“麥克馬洪線”,詳細繪製出一幅中印邊界地圖,有力地揭露了英帝國主義侵占我國大片領土的罪行。他的反帝愛國行為和對舊傳統的叛逆性格,遭到西藏佛教界的非議,更使一小撮親英分子不滿。在他回到拉薩的第二年,原西藏地方政府在親英分子的唆使下,以“根敦群佩曾參加印度共產黨”,“持赤色共黨觀點,陰謀推翻噶廈政府”的罪名逮捕了他。他在獄中三年,受盡了嚴刑拷打和各種折磨,健康受到嚴重摧殘,致使這位才隼橫溢的學者過早地結束了他豐富多彩的一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