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子房鎮

栗子房鎮

栗子房鎮位於遼寧省大連市莊河市,大連市與丹東市交界處,被稱為大連市的“東大門”。距大連市機場、港口220公里,距全國最大的邊境城市丹東市98公里。栗子房鎮總面積231.7平方公里,轄區20個行政村,1.6萬戶,5.8萬人口,其中漁業人口1萬人;勞動力2.4萬人,其中從事一產1.5萬人,二產2,000人,三產6,000人,剩餘勞力1,000人。

氣候交通

栗子房鎮栗子房
栗子房鎮土地遼闊,資源豐富,四季分明,氣候宜人。栗子房鎮耕地面積12.5萬畝,山林面積4萬畝;海岸線總長37.7公里,5萬畝灘涂,10萬畝淺海水域,1.8萬畝蝦場海參養殖場,鎮內二座中型水庫,儲水量可達4,400萬立方米,三處漁港可停靠中小型漁船千餘艘;這裡年平均氣溫9℃~10℃之間,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500小時,平均無霜期180天,年平均降雨量800mm左右。
栗子房鎮鶴大公路和大丹(大連~丹東)高速公路貫穿本鎮東西,栗子房鎮各條村級道路全部達到了標準化建設和養護。鎮中心區規劃面積為4平方公里,現建城區面積達到1.5平方公里。擁有6,300千伏安變電所二座,可以足額供應全鎮工農業生產和民眾生活用電。郵電通訊發展迅速,程控電話已全面普及。

農業發展

栗子房鎮栗子房鎮
農業生產是栗子房鎮的主導產業,年平均糧食總產量達4.5萬噸,是大連市重點商品糧基地之一,栗子房鎮3.5萬畝水田已被大連市確定為無公害優質水稻種植基地,其中2003年引進大連金茂米業開發有限公司生產的“米根香”牌有機大米已在國家工商局正式註冊,現種植面積達1,100畝,年產量500噸。栗子房鎮各類保護地發展面積已達4,000畝,高效經濟田發展面積2萬畝,滑子蘑香菇等食用菌生產已發展到100萬簾,產量達2,500噸,主要出口日本韓國新加坡等東南亞國家。隨著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養殖業生產已得到全面發展,2005年全鎮養豬發展到15萬頭,已成為莊河市的養豬基地;養雞達到140萬隻;養牛達到5,000頭;狐狸養殖達到10,000隻,為肉聯、皮革和有機肥生產加工業提供了豐富的原料資源。栗子房鎮經濟林發展面積已達到15,000畝,其中栽植板栗已達10,000畝。

栗子房鎮擁有捕撈漁船400餘艘,年平均捕撈產量13,000噸以上。在保證海上捕撈業穩步發展的同時加大水產養殖業的發展,加強對淺水海域的開發利用,擴大底播養殖面積,2004年栗子房鎮淺海水域底播養殖毛蚶面積16,000畝,港養圈的蝦、蟹、海參等養殖產量達2,200噸以上,灘涂貝類養殖面積已達3萬畝,平均年采捕貝類產量達1.5萬噸。

工業經濟

栗子房鎮栗子房鎮
栗子房工業基礎雄厚,栗子房鎮現有冶金、機械、機電、水產品、農產品加工等工、企業60餘家,其中大連軸承工具機廠大連國森漆業有限公司大連怡盈食品有限公司莊河聖福水產食品加工廠等廠家生產的產品主要銷往國內大中城市和出口日本、韓國等東南亞國家。

解放前,栗子房鎮就有零散的個體鐵匠鋪、木匠鋪、油坊、成衣鋪、修理鋪等個體和私營工業作坊。鐵匠鋪主要加工馬掌、牛掌、鋤頭鐮刀斧頭等。木匠鋪主要為當地民眾製作門、窗框,加工衣櫃、凳子、膠輪大車架等,有時還幫助村民扎大牲畜棚。修理鋪主要為民眾修理農機具和家用器具等。60年代前後,先後建起了機械廠、福利廠、拖拉機站等5家工業企業和13家生產大隊工業企業。我鎮現有鎮村工業企業20家,從業人員350人,工業總產值300餘萬元。1981年,栗子房鎮砬窯村民蘭家祿,創辦了全縣第一個隊辦鞋廠,30多名工人,年產男女皮鞋6000餘雙,產值12萬元。到1983年,產值達42萬元。1984年,改為鄉辦企業,工人60名,年產皮鞋6萬雙,產值113萬元,利潤10萬元,固定資產原值35萬元。是年遷赴於栗子房政府所在地,更名莊河縣第二皮鞋廠。現在鎮內有皮鞋加工點數個。栗子房鎮鎮境內現有較大工業企業兩家。莊河市合金鋼廠和大連福陽電力機械製造有限公司。栗子房鎮鎮食品工業主要包括水產品加工、大米加工和白酒生產。栗子房鎮現有冶金、機械、機電、水產品、農產品加工等工、企業60餘家,其中大連軸承工具機廠、大連國森漆業有限公司、大連怡盈食品有限公司、莊河聖福水產食品加工廠等廠家生產的產品主要銷往國內大中城市和出口日本、韓國等東南亞國家。

林業經濟

栗子房鎮栗子房鎮
栗子房鎮有耕地面積12.5萬畝,現有林地面積5萬畝,其中山林面積3.9萬畝,退耕還林1.1萬畝,國家級退耕還林5000畝,大連市級退耕還林6000畝。生態公益林2.5萬畝,商品林5000畝,經濟林1900畝,其它1000畝,全社會四旁植樹累計達1100萬株,總綠化村屯120公里,建設和完善綠化村兩個。

一是大力發展經濟林,促進農民增收。板栗產業是栗子房鎮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全鎮現有板栗1.2萬畝,現已嫁接和改造6000餘畝,退耕還林營造板栗5000畝,從2002年至今,鎮級財政投入60萬元用於購置板栗苗120萬株,其中嫁接7000畝,業已建成“萬畝板栗園”,新建以板栗為主的農業龍頭企業也基本建成。發展經濟林刺嫩芽,它是野生植物,具有藥用和保健功能的綠色食品,按照目前市場價每斤達到17元左右,目前全鎮1000多畝,近三年經濟效益達到20多萬元,目前市場供不應求,可銷往本溪、瀋陽一帶。全鎮共發展五味子500多畝,由於土質良好,產量高,畝效益可達2萬多元,總經濟效益達1000多萬元,產值和品質均高於其它地區。

栗子房鎮栗子房鎮
二是以發展林下經濟為突破口,推動林業經濟發展。2006年栗子房鎮四家村在退耕速生楊林下試種了“大球蓋”蘑菇30畝,產值達50餘萬元,淨效益20餘萬元,經濟效益達6000—7000元。在林地發展食用菌生產,這種做法成本低、見效快,農民可當年受益。目前,全鎮林地種植“大球蓋”蘑菇已發展600多畝,預計總產值可達1000餘萬元,淨效益可達400餘萬元。發展林下中藥材玉竹。2006年,四家村人工移植林下藥材玉竹試驗成功,這種藥材目前市場供不應求,發展前景很好。該藥材生產周期為兩年,而且採獲後的土壤可通過余根自行繁殖,省去人工重複栽植,結合實際,栗子房鎮在四家村周邊可推廣種植面積可達3000多畝,預計畝效益可達3000—4000元。此項目投資少,管理方便,將會發展成為當地農民致富的重要途徑。通過發展林下經濟,不但合理利用了土地資源,發揮林蔭優勢進行立體複合種養,實現了農、林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從栗子房鎮發展林業經濟新思路看,既促進了當地經濟得發展,開闢了農民增收渠道,也鞏固了生態建設的成果。栗子房鎮經濟林面積占全鎮林地面積的30%左右,為全面推廣發展林業經濟和綠色食品產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栗子房鎮也將為農戶建立起生產、供應、銷售體系,從而不斷推進實現農民增收。

社會事業

栗子房鎮栗子房鎮
文教、衛生、社會保障等各項事業蓬勃發展。鎮圖書館藏書達百萬冊,民間繪畫、剪紙、書法等文化藝術在海內外享有盛譽,被評為省級先進文化鄉鎮。全鎮擁有初級中學2所,職業技術學校2所,國小16所,在校生6,200人,其中職校學生210人,中學生2,200人,小學生3,800人,教職工380人,具有中級以上職稱的占75%,栗子房鎮九年義務教育普及率達到100%,年平均升入高等院校的學生近百人。栗子房鎮擁有2所醫院,20個診所,醫療設備比較齊全,醫護人員達72人,具備執業助理醫師以上職稱12人。栗子房鎮有五保戶302戶,319人,由鎮敬老院集中供養186人,實行分散供養的133人,使所有孤寡老人都達到了老有所養。鎮政府機關有工作人員74人,具有大學以上學歷的占85%,整體素質較高,領導班子團結務實,致力於招商引資工作,熱誠歡迎各位有識之士來我鎮投資。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