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潔[延安大學青海校友會常務副會長]

柳潔,男,1929年8月生,合陽縣同家莊鎮北長益村人。1996年任延安大學青海校友會常務副會長。五十年來,他紮根高塬,無私奉獻,經歷坎坷一身風塵,為民眾辦了許多好事。

坎坷經歷

艱苦工作

1949年6月在西北人民革命大學學習,1950年4月分配到青海工作,1951年7月調青海省安全廳勞改科,1952年調到勞改戲劇隊,在飲馬街建成了首家“新新劇院”,擔任了首任院長。新新劇院火爆古城,久演不衰,一直延續到六十年代初,為西寧民眾的文化生活帶來了勃勃生機;1955年2月他以管教科副科長的身份帶領兩個大隊,風餐露宿,披荊斬棘,忍受著缺氧、缺水、蚊蟲肆虐,歷時十天才到柴達木西南部阿爾頓曲克草原,在格爾木河旁神秘而荒涼的處女地,共同組建了盆地最南端的格爾木農場;1956年11月調到都蘭沙珠玉農場擔任副場長,翌年播種13000畝。1957年2月,為了安置河南青年,農場整體移交給海西州共青團。同年5月調他到馬海農場擔任副場長。1960年3月,調到野馬灘創建蘇吉農場,下帳篷、挖地坑、拉冰化水,就地拾柴,靠打野牲、挖野菜共度饑荒;1961年又調到西寧新生園藝場擔任場長。

遭遇迫害

在“左”的錯誤思想嚴重影響下,1962年5月特偵組硬說他與“張××反革命集團案”有關,無休止地審查長達四年之久。直到1967年2月,特偵組突然宣布他被“開除公職,送回原籍參加勞動”,當日轉出了糧戶關係,發給8元錢,被押送上火車,回合陽原籍。當時,公社已癱瘓,介紹信無處投送,糧戶關係只好交給了他母親。他和母親弟弟一起,靠吃紅薯、野菜度饑荒,還得早請示晚匯報。
他參加了春耕、夏收之後,於1967年11月又回到了西寧。1968年3月又被一派組織說成是“二月逆流黑據點”,他又倉惶出逃,回到老家。
在農村勞動兩年,1968年11月25日,他又潛回了西寧,借愛人工作調動之際,他在南山打土塊,以維持生計;1971年9月他變賣了手錶和衣物,以社會閒散勞動力的身份,冒名頂替去當臨時工,想不到一乾就是十幾年,跑遍了市區幾十個單位,竟然成了六級建築工。1973年8月才報上糧戶關係,恢復了姓名,再一次名正言順地成了城市居民,取得了勞動權, 公民權。

恢復名譽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正本清源,撥亂反正,1989年3月,“張××反革命集 團”終於得以平反。1979年3月他的問題也隨之“予以平反、恢復名譽、工齡連續計算、恢 復正處級待遇”。
19 82年7月才被接收為中共黨員;1985年6月他離職休養,但仍長期擔任離退休支部支委,連續十年榮獲優秀黨員或黨務工作者。他勤奮好學,筆耕不輟,1996年被選為延安大學青海校友會常務副會長。出於個人職業感與責任感,他陸續撰寫了許多文章以留作後人借鑑。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