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合山堂

柳合山堂

柳合山堂的蘭州四合院,與羊皮筏子、黃河水車、刻葫蘆一樣,既是蘭州傳統的城市符號,更有著一份獨特的歷史記憶和文化韻味。

簡介

始建於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的老宅院,總體風格簡潔明朗而不失精巧,沉穆大氣而不乏細膩。地處蘭州市七里河區五星坪的柳合山堂,正是這樣一座承載了諸多歷史記憶的四合院。這座蘭州市目前保存最為完好的古民居之一,隨著10多年的深入考證,不僅揭開了陝商在金城的百年商貿歷史,也為研究蘭州本土經濟史提供了珍貴史料。

文化底蘊

走進這座透著濃濃文化氣息的百年民宅,一股文化氣息撲面而來。大門上方,是著名書法家歐陽中石題寫的院匾“柳家大院”和柳合山堂的主人柳棟的祖父柳舜如題寫的“柳合山堂”,過廳兩側“鹿鶴同壽”“祥光慈護”的磚雕古樸韻致,刻有精美木雕裝飾的窗欞環繞著四合院落,青磚地面上擺放著各式盆景,屋內有于右任等名家書畫,清代官帽帽盒和八仙桌。據介紹,“柳合山堂”是目前蘭州老民居的代表之一。蘭州市史志專家鄧明說,柳合山堂“窗比門大”,以便夏天通風乘涼;屋內“炕比地大”,方便冬天取暖。窗孔上雕有花鳥、山水、書法裝飾,極具蘭州四合院鮮明風格,同時,又糅合了陝西韓城四合院的元素,展現了老蘭州作為移民城市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創始人

柳合山堂的最早的主人是——陝西韓城著名儒商柳鼎臣。柳鼎臣雖為商人,但深受儒家思想浸潤。據史料記載,柳鼎臣與當時名流於右任、張大千時常交往,篤厚尚義,樂善好施,不僅慷慨解囊資助張大千1941年赴敦煌臨摹壁畫,也資助陝西來蘭的鄉黨開小店養家餬口,被譽為“大善人”。柳鼎臣之子柳舜如雖為豪門子弟卻無紈絝子弟之風,不僅書畫兼善,待人寬厚,出資購買書籍和筆墨紙硯,讓賬房先生教夥計學算盤、讀書、寫字,還親自批閱夥計的功課,贏得四方街鄰稱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