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術國際聯合會

歷史

1977年,以德國、義大利和瑞典三國為主成立了歐洲柔術聯合會。之後聯合會的成員數目增加,在1987年歐洲柔術聯合會更名為國際柔術聯合會(IJJF)。經過一系列的變化,其章程和成員結構的改變,在1998年,決定更名為柔術國際聯合會(JJIF)。
柔術擁有大量格鬥技術,包括打、投、關節技及絞殺技。“Jujutsu”柔術的意思為“柔的法則”,它適用於所有日本武術體系,“柔”即利用靈活性。柔術的特點在於充分利用槓桿,而非與對手抗力、比力。柔術練習者會選擇使用技術,讓對手屈服或耗盡其體力,最終將其制服。然而,在古時柔術被視為次要的格鬥術。因為多數武士首先使用刀劍,並將刀劍術視為最重要的武術。因此,日本柔術形成多種打鬥體系,各自體現一部分最原始的技術及策略。有兩個例子,柔道,側重於摔;而空手道則重視踢、打。
1603~1867期間,隨著日本內戰的結束,柔術開始流行起來。經過幾百年的戰爭,武士們已精通武術,在戰爭中使技藝更精湛。勞動階層出現了,柔術成為日常的必需品,許多技術開始適用於日常生活中出現的情況,曾在戰場上使用的自衛術現在在賭館、市場、茶樓中使用。19世紀,柔術已成為成形的徒手格鬥術,用來對付持械或徒手的對手,有些側重於地面扭斗,有些則重視踢打。19世紀以來,日本共有700多種柔術門派。

會員

柔術國際聯合會會員有:安道爾、安哥拉、阿根廷、澳大利亞、奧地利、亞塞拜然、孟加拉國、白俄羅斯、比利時、玻利維亞、波士尼亞和黑塞哥維那、巴西、保加利亞、喀麥隆、加拿大、智利、哥倫比亞、剛果(金)、克羅埃西亞、捷克、賽普勒斯、丹麥、多米尼克、埃及、愛沙尼亞、衣索比亞、芬蘭、法國、法屬玻里尼西亞、喬治亞、德國、希臘、匈牙利、印度、伊朗、伊拉克、以色列(1)、以色列(2)、義大利、象牙海岸、日本、哈薩克斯坦、韓國、吉爾吉斯斯坦、科威特、拉脫維亞、黎巴嫩、盧森堡、馬其頓、馬達加斯加、馬爾他、模里西斯、墨西哥、黑山、摩洛哥、尼泊爾、紐西蘭、尼日、挪威、巴基斯坦、巴拉圭、菲律賓、波蘭、葡萄牙、波多黎各、羅馬尼亞、俄羅斯、塞內加爾、塞爾維亞、塞席爾、獅子山、新加坡、斯洛維尼亞、南非、韓國、西班牙、斯里蘭卡、瑞典、瑞士、中華台北、突尼西亞、土耳其、烏克蘭、英國、烏拉圭、美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