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人城遺址

柏人城遺址

28年晉文公伐衛取邢,又屬晉邑,乃為柏人。 ”“二十八年晉文公伐紀取邢,又屬晉邑,乃為柏人。 近年,在柏人城址還發現了戰國時流行的銅質“刀幣”,刀幣上鑄有“白(通柏)人”字樣。

古文記載

據舊志記載:“春秋周襄王17年,衛侯毀滅邢、並於衛,遂屬衛。28年晉文公伐衛取邢,又屬晉邑,乃為柏人。”由此,柏人城似晉文公時所建。到戰國,趙王遷元年又予以重修。該城歷史久遠,頗有名氣,相傳此地是帝堯建都的地方,在後來的一些史籍上曾說它是“柏人城,堯之都也”。據北齊《顏氏家訓》記載,在柏人城西門內有一漢桓帝時柏人縣民為縣令徐整碑,石碑上銘文曰:“山有巏嵍,王喬所仙。”《全唐詩話》中還有馬郁贈給韓定辭的一首詩:“邃林芳草綿綿思,盡日相攜陟麗譙。別後宣務山上望,羨君時復見王喬。”可見這裡是傳說中的柏人令王子喬駕鶴升天之地。

據隆堯縣1999年修訂出版的《唐山縣誌》(註:金太宗完顏晟時期,隆堯稱唐山)記:《帝王世紀》、《城冢記》、《大明一統志》皆云:“柏仁(人)城,堯封唐侯所都之地”,《唐山縣誌》記柏人城:“春秋襄王十七年,紀侯毀於邢,並於紀,遂屬紀。”“二十八年晉文公伐紀取邢,又屬晉邑,乃為柏人。”

概述

柏人城由夯土建築,北鄰泜(zhī)水,三面環崗,依山傍水,形勢險要,向來為歷代兵家所看重。邢台通史上“邢地春秋古城遺址”一節,記載了“柏人城系晉文公時初建”。戰國時期,柏人城已發展成為北方趙國的一個比較繁榮昌盛的軍事重鎮,那時候人口聚居,經濟得到大發展。這裡遺有商周時期的陶窯和大量陶器,城四周有眾多戰國及漢代古墓,從墓葬中曾經挖掘出不少陶罐銅鏡,銅帶勾、青銅劍、鐵劍以及戰國時期的錯金銅帶勾玉璧、瑪瑙飾件等。近年,在柏人城址還發現了戰國時流行的銅質“刀幣”,刀幣上鑄有“白(通柏)人”字樣。據專家考證,當時趙國只有邯鄲和柏人兩個地方鑄銅錢。這是戰國時柏人城經濟繁榮、商業發達的重要標誌。

戰爭

古柏人一帶,歷史上曾發生過數次戰爭。據史料記載:公元前491年,晉卿趙氏與中行氏、范氏等發生內戰,中行文子曾逃至柏人,趙簡子遂圍柏人。漢高祖8年(公元前199年),劉邦過柏人,怕被人行刺,未留宿西去,使趙相貫高等人的陰謀未能得逞。公元24年,後漢光武帝劉秀創業時,曾在柏人城外大敗王郎大獎李育。柏人城成為漢武帝在河北一帶的重要軍事堡壘。西晉末年,羯族(匈奴的一個分支)人石勒率兵襲晉將王浚占領柏人城,大破晉軍。此役為爾後石勒在古襄國(邢台市)稱帝奠定了基礎。

歷史

西漢時柏人城為縣級行政首府,北魏時曾易名“柏仁”城。唐天寶元年(742年),因遭水患,城被水淹,縣治東遷堯城鎮,遂更名為堯山縣,歷時948年的古柏仁城廢,始稱亦城。時隔千餘載,古柏城雖廢,但它的遺蹟猶存,昔日古城垣依稀可見,眾多出土文物仍指點人們去追溯古城的歷史足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