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橋[安徽省鳳陽縣板橋鎮]

板橋[安徽省鳳陽縣板橋鎮]

板橋鎮東臨花園湖,南靠總鋪與合蚌公路相接,西濱濠河與千年古鎮臨淮關毗鄰,北依淮河與五河縣臨北回族鄉隔河相望。鎮域內有京滬鐵路穿行,北擁淮河黃金水道,省道S307線穿境而過向東12公里與G104國道相交,寧洛高速公路橫貫境內設有高速鳳陽出入口。地理位置優越,水陸交通便捷。

一、基本概況

1.1 鎮名由來

鳳陽縣板橋鎮 名源於河橋,最初因河上東西結木為浮橋渡水,故稱板橋河,板橋鎮得名與此。

1.2 區域位置

板橋鎮位於鳳陽縣東部,距縣城14公里。東臨花園湖與大溪河鎮、小溪河鎮接壤,南與總鋪鎮相鄰,西至濠河與府城鎮、臨淮關鎮相鄰,北與黃灣鄉交界、隔淮河與五河縣臨北鎮相望。板橋鎮政府駐崗子社區。2013年,板橋鎮被命名為全國小城鎮建設重點鎮。板橋鎮轄區面積146平方公里,其中城鎮建成區面積2平方公里。轄羅劉、安樂、橋西、水平、中心、晏公新村、古城、雙碑、浙塘、何鋪、周良、余灣、頭鋪、濠光、淮東15個村民委員會和板橋、崗子、二鋪3個農村社區。2014年末,總人口6.3萬人。全鎮實現財政收入1.78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0380元。

1.3 農業資源

全鎮耕地面積6386.7公頃,農作物以水稻、小麥為主,玉米、棉花、油菜、豆類均有種植。2014年,糧食作物面積12217.8公頃,糧食總產量72260噸,油料作物種植2232畝,總產452噸。實現農業機械化推廣率70%以上;先後完成39面大塘、47面小塘修建、農村河溝清淤6條,小型水庫加固1處,泵站改造2處,完成土方量達22萬方。

1.4 交通現狀

板橋鎮交通便利,境內有京滬鐵路穿過,寧(南京)洛(陽)高速公路從境經過,並辟有鳳陽出入口。省道307線橫穿東西,向東12公里與國道104線相交,並與鳳(陽)五(河)公路連線。千里淮河第一港——鳳陽港坐落鎮內。

二、 發展縱覽

近年來,板橋鎮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鎮域經濟發展總體思路,力爭打造產城一體、宜居宜業、特色鮮明和配套完善的現代新城鎮。在發展重點上依託鳳陽優質的石英砂資源,全力打造中國綠色矽都和矽產業研發製造基地。

鳳陽寧國現代產業園(矽工業園)坐落在鎮域內,是安徽省委、省政府為實施振興皖北、加速崛起戰略而建設的四個縣域現代產業園之一。2012年3月,鳳陽寧國現代產業園經省政府批准建設,園區以原有的鳳陽矽工業園為基礎,由鳳陽與寧國市合作共建。園區規劃建設面積27、6平方公里,已建成面積11平方公里。

鳳寧現代產業園(矽工業園)工委與板橋鎮推行了“兩園一鎮”的工作機制,明確產業園工委、管委會機構設定和人員配備。矽工業園管委會主任,板橋鎮黨委書記兼任產業園管委會副主任,鎮區共管的公安、城管執法等機構人員進一步整合。按照“南城北園,新城建設和舊城改造相結合”的工作思路。現已完成鳳寧現代產業園(矽工業園)與板橋鎮控制性詳細規劃修編。板橋鎮總體規劃修編;板橋鎮村莊布點規劃修編;編制完成三個美好鄉村(山許新村、板橋社區街道和二鋪社區街道)建設規劃。

鳳陽寧國現代產業園區基礎設施完善。完成道路建設19公里,在建道路14公里;完成安置房工程5萬平方米,在建安置房工程4萬平方米;35千伏變電站及開關站、70萬立方米/日天然氣管網、1萬噸/日取水泵站、0.7萬噸/日生活用水及1.5萬噸/日工業用水管網,先後建成投入使用;220千伏洪武變電站工程、園區綜合服務大樓工程即將竣工;啟動建設日處理2萬噸污水處理廠一期工程。園區產業特色鮮明。按照“大定位、大項目、大招商”產業發展思路,預計2015年,立足儲量達100億噸的優質石英砂資源,爭取年銷售收入100億元以上。園區在狠抓玻璃、現代物流和食品加工三大主導產業的同時,引進產業關聯高的中小企業。現園區已累計入駐企業70家,其中在建及投產項目20個,總投資135.1億元;簽約項目50個,協定總投資253.48億元。同時把臨淮關至總鋪公路沿線確定為板橋鎮的中小企業園區,將形成以糯稻初加工、深加工的產業群,現有4家稻穀加工企業落戶。

2013年,鳳陽寧國現代產業園(矽工業園)被省委、省政府評為全省縣級合作共建示範園區。2014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8.9億元,同比增長7.16%;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4.28億元,同比增長24.2%;招商引資到位資金27億元。

三、地方特色

板橋鎮地方特色有鳳陽鍾離城遺址: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板橋鎮古城村境內,為春秋時鐘離子國故城址。俗稱“東古城”、“東魯城”、“霸王城”。鳳陽鍾離城,自春秋早期建成後,歷代屢壞屢修。直到唐初,州、縣治移至濠州城,此後該城逐漸廢圮淪為莊田。現今,城址基本保存原來城垣的輪廓。出土文物有:春秋戰國中晚期一組青銅編鐘、蟻鼻錢、戰國瓦當、銅箭鏃、漢封泥“鍾離丞印”及大量陶器和陶片。城外附近出土春秋至漢代銅器多件。

月明湖:位於臨淮關鎮東板橋鎮境內。該湖在明《中都志》里已有記載,“在(臨淮)縣東一里,北流入淮”。臨淮關城是一座橢圓形的城,因此東南城河外的月明湖被土壩隔成半月形,又因湖中產蚌,每逢月夜當空,又圓又大的白色湖蚌競相嬉遊,在月色的照射下,滿湖熠熠發光,故以月明湖命名。如今,月明湖中部四周已圍築堤壩,湖面呈長方形,面積2平方公里,最大水深2米,蓄水量200萬立方米。為防汛期淮河水倒灌,上世界60年代建一節制閘。湖的南部和北端各有公路穿過,東、南、北三面為沼澤蘆葦地,南納兩條小溪澗來水,北經一道小渠入淮河,春夏水漲,秋冬水枯,盛產河蚌、蘆葦。

淮河第一港——鳳陽港:2007年在淮河岸邊建,設有鴻運港務有限公司。港口使用淮河岸線264米,港內岸線1460米,年吞吐量900萬噸,年通貨能力為1300萬噸,共設18個1000噸級泊位,占地面積500畝;物流中心占地500畝,公司主要經營業務倉儲、物流、裝卸、港務服務等,現已正式運營。

板橋鎮已形成了以工業經濟為主導,現代農業與傳統農業相呼應的特色鄉鎮,是鳳陽經濟發展重鎮。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