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鶴齋

松鶴齋

松鶴齋位於河北省承德市雙橋區[河北省承德市雙橋區]麗正門大街22號避暑山莊內正殿東側。建於清乾隆[愛新覺羅·弘曆]十四年(1749)。仿效正宮形制,供太后居住,其寓意為“松鶴延年” ,為“乾隆三十六景”第三景。清聖憲太后(乾隆母)到山莊避暑,常住在榛子峪的“松鶴清樾”。

基本信息

簡介

松鶴齋
松鶴齋,是乾隆皇帝於乾隆十四年(1749年)修建的,是專門供皇太后居住的地方。當年,松鶴齋內“常見青松蟠戶外,更欣白鶴舞庭前”。庭院中還有馴鹿悠遊其間。綏成殿後依次有照房十五間,門殿三間,大殿七間名為樂壽堂,後改名為悅性居,是皇太后的寢宮。松鶴齋的建築格局與正宮極為相似,有一組八進院落的建築群,其寓意為“松鶴延年”,為“乾隆三十六景”第三景。裡面的暢遠樓和正宮的雲山勝地相同,都是上下各五間的兩層樓,以假山中的蹬道為樓梯,登樓北望,湖光山色盡收眼底。這裡主要供太后看湖觀景。 

歷史沿革

松鶴齋松鶴齋
共有院落八進,共建殿堂一百六十二間。大門五間、二門三間。二門內有前殿七間,即為松鶴齋。清高宗將此處題為三十六景之第三景。嘉慶十一年(1806)改名為含輝堂。堂北為綏成殿,面闊七間,單檐歇山卷棚頂,前後有廊。乾隆五十七年改名繼德堂,賜給其皇十五子琰、即後來的清仁宗居住。道光二十年(1840)後,將永佑寺所供清王朝歷朝皇帝畫像移此。綏成殿之北,有十五間照房,再北有門三間。又北為樂壽堂七間,為皇太后寢。嘉慶十一年改名悅性居。樂壽堂北為暢遠樓五間,上下兩層,與正宮雲山勝地樓相似。過樓便是垂花門,門北為萬壑松風。 現在的松鶴齋院落依舊,作用卻不同了,常做繪畫攝影展覽用,承德攝影展經常在那裡舉辦。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