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師範大學學生社團聯合會

東北師範大學學生社團聯合會

”2011年,東北師範大學學生社團聯合會進行改組,由主席團和下屬各中心組成,實行主席團負責制。 各學院學生社團聯合會是東北師範大學學生社團聯合會在各學院的直屬學生組織。 學生社團聯合會是學校各類學生社團、協會、俱樂部的聯合組織。

東北師大社聯標識東北師大社聯標識

組織簡介

東北師範大學學生社團聯合會是在學校黨委直接領導、學校團委具體指導下的本校各類學生社團、協會、俱樂部的聯合組織。學生社團聯合會的工作理念是:“家的溫馨,盡在東師新社聯”。學生社團的發展口號是:“紅橙藍綠,溝通與合作,我們的社團有顏色!”

機構設定

2011年,東北師範大學學生社團聯合會進行改組,由主席團和下屬各中心組成,實行主席團負責制。學生社團聯合會在兩校區總設一套組織機構,下設:主席團、辦公室、註冊中心、督導管理中心、人力資源中心、對外聯絡中心、信息宣傳中心。
各學院學生社團聯合會是東北師範大學學生社團聯合會在各學院的直屬學生組織。它們在同級黨組織領導、團組織指導下開展工作,接受校學生社團聯合會的指導,並協助校學生社團聯合會開展工作。

基本信息

中文名
東北師範大學學生社團聯合會
類 型
學生組織
英文名
NENU Students Associations
主管部門
東北師範大學團委
簡 稱
東師社聯(NENUSA)
現任主席
王東晗
創辦時間
1999年
坐落地點
中國長春

活動介紹

校學生社團聯合會先後成功舉辦了社團文化節、2011年“運籌社策·合縱聯橫”素質拓展訓練、社團嘉年華系列活動、“傭兵天下”、“四海承風”社團能力培訓營、“知榮辱、促和諧、迎校慶”東北師範大學學生腳踏車健康騎行、雪碧“我型我秀”和“我是大逗王”等多項選秀活動、東師社團趣味運動會、“錦繡家年華”新年聯歡會、“真情面對面”社聯與協會交流座談會等一系列大型活動,在同學中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力。
東北師範大學現有學生社團113個,其中“十佳社團”20個(本部、淨月),院建社團55個,新建社團36個,校社聯託管社團2個。社團類型分為紅色思想理論型社團、藍色科研實踐型社團、綠色社會公益型社團和橙色興趣愛好型社團社團四大類別。各級學生社團開展了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吸引眾多同學參與其中,為豐富同學課餘文化生活起到了巨大作用。如綠色動力環保志願者協會和天地人環保協會的科爾沁環保考察系列活動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三農學社回響黨的號召、適應時代的需要多次走進農村進行實地調研,促進新型農村的建設;紅絲帶協會協助開展的“共築防艾堤”活動,積極宣傳防艾理念;東師理想協會走進基層進行宣講和支教,為基礎教育服務……通過不斷努力,校“三農學社”、“綠色動力環保志願者協會”、“創業實踐協會”等社團連續三年先後獲得“全國優秀社團”榮譽稱號。

發展狀況

學生社團聯合會是學校各類學生社團、協會、俱樂部的聯合組織。學生社團聯合會的工作理念是:“家的溫馨,盡在東師新社聯!”學生社團的發展口號是:“紅橙藍綠,溝通與合作,我們的社團有顏色!”
東北師範大學現有學生社團113個。社團類型分為紅色思想理論型社團、藍色科研實踐型社團、綠色社會公益型社團和橙色興趣愛好型社團四大類別。各級學生社團開展了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吸引眾多同學參與其中,為豐富同學課餘文化生活起到了巨大作用。如綠色動力環保志願者協會和天地人環保協會的科爾沁環保考察系列活動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三農學社回響黨的號召、適應時代的需要多次走進農村進行實地調研,促進新型農村的建設;紅絲帶協會協助開展的“共築防艾堤”活動,積極宣傳防艾理念;東師理想協會走進基層進行宣講和支教,為基礎教育服務……通過不斷努力,校“三農學社”、“綠色動力環保志願者協會”、“創業實踐協會”等社團連續三年先後獲得“全國優秀社團”榮譽稱號。
校學生社團聯合會先後成功舉辦了社團文化節、社團嘉年華系列活動、“傭兵天下”、“四海承風”社團能力培訓營、“知榮辱、促和諧、迎校慶”東北師範大學學生腳踏車健康騎行、雪碧“我型我秀”和“我是大逗王”等多項選秀活動、東師社團趣味運動會、“錦繡家年華”新年聯歡會、“真情面對面”社聯與協會交流座談會等一系列大型活動。其中社團嘉年華系列活動是社團打造的品牌活動:
社團嘉年華系列活動於每年的5月舉辦,至今已連續舉辦了4屆。“嘉年華”意為同類事物中優秀經典的集中展示。社團嘉年華集中了師大社團的活力與魅力,以其多樣的形式,精彩的內容深受廣大社團人和同學們的喜愛。嘉年華系列活動形式多種多樣,既有紅色思想理論型社團舉辦的大型校級辯論賽,又有主題鮮明的演講比賽;既有學院社團聯合會及各社團的風采展示,又有精彩紛呈的立體宣傳展;既有藍色科研實踐型社團文化底蘊豐厚的書畫作品展,更有以橙色興趣愛好性社團和綠色社會公益型社團為主導的趣味運動會……嘉年華的目的是搭建校社聯和院社聯、社團之間的橋樑,建立校院兩級社聯之間良好的交流溝通體制,為師大一百多個社團搭建發展的平台,在競賽中交友,在競爭中提升,用青春的激情挑戰年輕的戰場,展現社團最多彩,最有魅力的一面。
紅燭志願者協會是大學生民眾性志願服務組織,成立於1994年1月,是全國首批高校青年志願者組織之一,也是全國第一個實行商標註冊的學生團體,註冊志願者8000餘人,占在校生總人數的一半以上。共有21個分會,年平均活動次數約320次,總服務時數約2208萬小時。
在風雨兼程的十餘年中,紅燭志願者協會先後三次榮獲“中國百個優秀志願服務集體”稱號,被團中央授予“中國十大傑出志願服務集體”稱號;被團中央、全國學聯評為“全國優秀青年志願者組織”;被中宣部、中央文明辦、解放軍總政治部、共青團中央授予“全國學習雷鋒、志願服務先進集體”,使我校成為全國獲此殊榮的兩所高校之一;同年被國務院評為“全國扶殘助殘先進集體”,更使我校成為全國唯一一所獲此殊榮的高校;榮獲“三月,讓我們與雷鋒相約”志願服務活動中“志願愛心使者”、“吉林慈善愛心志願服務組織”、 “第六屆亞洲冬季運動會志願服務集體”、吉林省“十大傑出志願服務集體”榮譽稱號等多項獎勵。
紅燭人始終恪守著“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原則,繼承優良傳統,不斷開拓創新,逐漸形成了科學高效的高校志願服務工作體系,探索形成了“支教助學、社區服務、賽會服務、環境保護、互幫互助、幫貧濟困”等六個長期堅持的服務項目。社區學院、愛心學校品牌社區服務項目;“箭牌”文明禮儀推廣精品同伴教育活動;基地多、學科全、持續不斷的支教助學活動;亞冬會、東博會、汽博會、農博會等大型賽會志願服務活動……
1.支教助學、互幫互助、環境保護
協會長期開展中國小支教助學。與60餘所中國小保持服務關係,與百餘個團支部及班級開展“班主任、科任教師、團隊輔導員助理”活動,共培訓中國小教師460餘人; 協會幫貧濟困捐款累計10萬餘元,與長春多所敬老院、孤兒院、軍區干休所等結成長期服務關係,多家組織自願成為紅燭基地;多位社會知名人士如長春心理衛生辦主任張延弛,心語熱線主持人于海波,省社科院院長、博士生導師邴正教授,環保人士萬平,特等勞模王樹明等來校為同學們作精彩講演和報告;協會逐步形成了“燃起希望的燭火結隊子行動”、“與中國小聯繫不斷線”、“假期萬里行”等大型品牌特色活動,其中“走進吉林生態”大型科考宣傳活動和“走進吉林中小型企業”活動更得到原省長洪虎重要批示。
5.12汶川大地震發生後,紅燭志願者協會迅速開展“慰問川籍同學,為汶川地震募捐”活動,為四川地震災區人民捐款捐物,表達師大學子對受災地區和受災民眾的一片愛心。截至5月16日14時,募捐活動就收到校院兩級捐款302,081.78元,衣物112袋。大地震發生兩個月後,51名紅燭志願者組成的“心繫災區”服務團奔赴四川開展志願服務工作。
2.社區服務、幫貧濟困
協會一直堅持著社區志願服務工作,2007年,我們以師範大學學生的角度來關注生活,解讀民生,推出了社區學院和愛心學校兩項活動。力求通過愛心課堂、心理疏導等形式把愛傳遞給社區內弱勢青少年群體,通過文藝演出、養生講堂等形式把愛傳遞空巢老人,通過科技衛生支持、奧選知識宣講等形式把愛傳遞給每一個社區居民。以此來提高全民文化素質,構建和諧社區,同時為免費師範生提供實踐實習的平台。
3.賽會服務
近幾年,隨著長春承辦大型賽會的不斷增多,紅燭志願者在第六屆亞洲冬季運動會、東北亞投資貿易博覽會、農博會以及長春電影節、全國大學生藝術歌曲演唱比賽(複賽)等大型賽會上積極投身其中,為這些賽會的順利舉辦貢獻力量。尤其是2007年的第六屆亞洲冬季運動會上,紅燭人用自己的熱情和微笑向世界遞上了一枚最美麗的城市名片。在賽會中,184名紅燭志願者先後參與了接待服務、翻譯解說、會議材料發放等工作,保證了賽會的順利進行。胡錦濤總書記親切接見了志願者們併合影留念。2008年奧運會與殘奧會志願者隊伍中,我校有10名同學通過層層選拔加入其中,成為吉林省100名奧運會、殘奧會京外志願者中的成員,參與北京奧運會、殘奧會志願服務工作。
《東師青年》記者團是協助校團委開展平面媒體宣傳的學生組織,《東師青年》創刊於1999年4月22日。“全面報導學生工作,真實展示學子風采,積極討論熱點問題,圍繞學生成才服務”,是《東師青年》記者團不變的辦報宗旨。《東師青年》記者團積極做好各方面的宣傳報導,在促進學校宣傳工作的蓬勃發展、豐富學生學習生活等方面,充分發揮了學生報紙的思想引導作用。
“傳承東師精神,倡導新鮮生活,弘揚主流文化,構築新銳媒體”,這就是《東師青年》記者團不變的辦報理念。她緊跟時代腳步,追蹤最新動態,聚焦校園熱點,貼近師生生活,是廣大學生解讀東師精神,拓寬文化視野的重要途徑。
《東師青年》不僅僅是一張報紙,她更多地是著眼於同學們的所需所求,力求用其全新的視野、嚴謹的態度為同學們介紹校園新聞和社會熱點,解答同學們生活學習疑惑。《東師青年》於2006年3月份全面改版,以“盡我所能,幫您所需”為口號打造了“東青解憂台”和“東青信息台”兩個欄目,為東師學子提供服務平台,解其憂、傳其情。把同學們在學習生活等方面遇到的問題如實反映並及時聯繫相關部門,給同學們滿意的答覆。2006年3月17日,《東師青年》又攜手紅燭志願者協會為東師學子奉上了《東青日日記》,張貼在學校每個學生公寓的宣傳欄處,讓廣大師生每天能及時掌握校內以及國內外最新動態,提供天氣情況,方便同學們的學習生活。
大學生藝術團以校園為基地,以發展高雅特色校園文化,建設學生群體大眾文化,豐富學生課餘生活,提高學生自身藝術修養,陶冶高尚情操,努力營造清新、自然、健康的校園文化氛圍為目的和宗旨,為校園文化增添藝術活力。大學生藝術團的創作和演出團體主要有:合唱團、舞蹈團、話劇團、禮儀團、主持團、校園民謠團和民族藝術團等。
藝術團長期以來一直致力於普及藝術知識和技能,提高學生藝術修養等工作。團員全部來自東北師範大學各年級在讀本科生。他們懷著對藝術的熱愛和追求,不斷活躍在校內外的文藝舞台上,使大學生藝術團不僅成為學生演出團體,更成為校文藝骨幹的培訓基地。至今,藝術團已成功舉辦了多場迎新晚會、“藝韻東師——青春圓舞曲”藝術展演、“青春放飛夢想,有愛就有希望”藝術展演、“心在咫尺,愛走天涯”兩校區2008屆畢業晚會等多場集舞蹈、歌曲、話劇、詩歌朗誦、校園民謠及合唱等表演形式於一體的大型主題晚會,贏得了廣大東師學子們的好評。
大學生科研實踐中心是為廣大學生科研學術和實踐活動服務的學生組織。是以推進大學生科研學術交流,展示當代大學生風采,豐富學生課餘科技文化活動,促進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挖掘高素質科研型人才為目標,以自願,公平,公正,高效為原則,以團結互助、勤奮創新為理念的高凝聚力的組織。
為引導和激發大學生實事求是、刻苦鑽研、勇於創新、提高素質,在幾年的發展與探索中,大學生科研實踐中心開展的很多活動已成為東北師大學生科研實踐中的品牌項目。“大學生科研立項”,是為了增強大學生進行科學研究和學術探討的興趣和能力,營造良好的學術科研氛圍而特設立的東北師範大學學生科研立項基金;“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被譽為中國大學生科技“奧林匹克”;《希望之星》徵稿,是東北師範大學學生學術科研期刊,通過廣泛徵集在校本科生學術科研性文章,從中篩選學術性強、思想內容豐富的優秀論文結集出版;“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提高同學們的社會實踐能力,將所學知識套用到實際中去……
三年多來,共資助學生科研項目589項,社會實踐調研項目200餘項,投入大量資金,直接參與學生4000餘人。學生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文章60餘篇,其中被SCI收錄26篇,其中1篇學生論文被化學界國際頂尖雜誌《美國化學會志》所收錄;在團中央舉辦的四屆 “中國青少年科技創新獎”(被譽為中國青少年科技類最高獎)評選中,我校學生憑藉突出的科研能力和成果,連續三屆榮獲“中國青少年科技創新獎”;在第九屆全國“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中,學生科研作品榮獲特等獎,學校團體成績名列吉林省高校第一位、東北三省高校第二位;在第十屆全國“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中,學生科研作品榮獲一等獎兩項,二等獎兩項,三等獎一項,全國高校排名第16位,首次捧得“優勝杯”;在第五屆“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畫競賽中,學生團隊榮獲銀獎1項,銅獎2項等。
2008年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項目之一,由51名各學院師生組成的“心繫災區”志願服務團陸續抵達地震重災區四川德陽市、綿竹市、梓潼縣和平武縣,以自己的實際行動援助災後重建工作。志願者們克服了餘震不斷、天氣炎熱、蚊蟲叮咬、停水停電、水土不服等困難,分別開展了教學輔導、心理輔導、生活輔導、教師培訓、社會調查、物資搬運等志願服務工作,總計進行教學輔導3000餘課時,人均參加勞動60餘小時,還捐贈了學校出版社捐獻的價值3萬餘元的書籍,與4所中國小簽訂了《共建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協定》。服務團的認真工作受到了當地民眾的熱烈歡迎並得到了廣泛認可。《人民日報》、《中國教育報》、《中國青年報》、中國教育電視台、人民網、新華網、中國網、中國教育信息網、中國志願者網、騰訊網、團中央工作快報、吉林電視台、長春電視台、德陽電視台等50餘家新聞媒體對此次志願服務活動給予了充分報導。

未來前景

“聚校園之英才,抒同道之願景。合你我之心智,謀朋輩之發展”。註冊新的社團,加入已有社團,相信東師社聯與社團的明天會更加輝煌燦爛! “家的溫馨,盡在東師新社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