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山竹葉青

杏山竹葉青

竹葉青的工藝特點:系采早春細嫩茶葉製成,屬炒青綠茶,其工藝考究,炒茶時低溫而適度,投葉量少,每鍋150克左右,巧採用抖、抓、撇、壓等工藝,一次炒製成形。

杏山竹葉青

杏山竹葉青是近年河南省新創製名茶中的一顆明珠。以其優良的品種,優美的造型,倍受廣大消費者讚譽,視為珍品,1990年被評定為河南省新名茶。杏山竹葉青茶,在省、地、縣茶葉評審會上多次獲獎,博得省內外茶葉專家和教授的高度讚賞。全國著名評茶教授陸侯先生連稱:“此茶好,此茶好”。該茶外形扁平,直而挺秀,形似竹葉,色澤深綠光潤顯毫,香高持久,鮮濃且爽,回味甘甜,湯色黃綠明亮,葉底嫩勻成朵。君如有興,沖泡一杯杏山竹葉青茶,會欣賞到茶芽像雀舌似地吸允茶湯,如蝶起舞,別具風姿。飲後你會感到香馥甘甜,心情舒爽。
杏山竹葉青茶產於光山縣孫鐵鋪鎮杏山一帶。這裡松杉蔥翠,林木成蔭,山高242米,西有竹桿河(淮河支流)繞山腳而過;東有萬寺水庫粼照,行行茶樹倒映水中,好似碧龍戲水,每當斜陽映照,更增添幾分景色。南與獨山遙遙相對,酷似一對兄弟,巍然聳立。兩山之間坐落一鎮,據光山縣誌記載:此鎮原為秦朝“安東郡”,現尚存遺址。

杏山竹葉青

杏、獨兩山相距3公里,現獨山林木蒼翠,山下淮水粼粼,山頂西南處有一井,四季泉水外溢,日夜不斷,民稱之海眼;在唐宋時期建杏山寺遺址尚存。相傳寺院有一高僧精通醫術,常於民間診治病不取分文,民以香茶待之。該茶外形扁平,直而挺秀,形似竹葉,色澤深綠光潤顯毫,香高持久,鮮濃且爽,回味甘甜,湯色黃綠明亮,葉底嫩勻。
杏山竹葉青茶採摘考究,標準嚴格,幾年的採摘經驗是:明前寶,明後珍,穀雨前後采要精。嚴格掌握3分6不採的原則:即分期、分級、分批和無芽不採,紫芽不採,病、蟲、凍害芽不採;采時茶筐要遮蔭防曬,以保持芽葉鮮活。鮮葉進場後,及時薄攤在清潔的竹箕中放4~6小時便可炒制。
製作工序:

1.殺青:每鍋投葉量250~300克,鍋溫掌握在120~130℃之間,用手工操作,手勢要輕鬆自如,待芽葉充分殺透,香氣透發出鍋清風。
2.清風:將殺青葉立即簸揚散熱,降低葉溫,以防色變。
3.理條:鍋溫為80~90℃,每鍋投清風葉150~200克,待茶坯充分成條,鋒苗挺秀略扁,稍帶光澤出鍋轉入做形。
4.做形:鍋溫為60~70℃,每鍋投茶坯100~120克,準確掌握做形手勢,輕鬆自如不斷變換。待茶坯形似竹葉、顯毫、茶香透露,失水80~85%時出鍋攤晾。
5.攤晾:將做形後的茶坯攤放在清潔的竹羌內4~6小時待烘。
6.烘焙:在竹編的烘籠內,暗火低溫長烘,每籠投葉量1.2~1.5千克,溫度為55~65℃,歷時 80~120分鐘,全程下烘翻動8~10次,待烘至足乾,下烘攤晾,密封包裝貯藏。
杏山竹葉青茶不僅被消費者視為珍品,而且具有造型新穎的藝術觀賞價值。當你在業餘活動或旅遊之暇,飲上一杯竹葉青茶,你會精神倍增,煩悶皆消,欣慰在品茗之中。目前年產量1500多千克,運銷北京、南京、廣州、武漢、鄭州等大中城市,供不應求。今後,它將隨著改革開放,市場經濟的大潮逐漸向產茶大區推廣,增加產量,提高質量,開拓國內外市場,增加經濟效益,弘揚祖國茶葉文化,發展前景可觀!!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