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應勇

李應勇

李應勇可以說是年輕一代豫商的新銳人物。他年紀輕輕,為人低調、沉穩,但他的公司在深圳安防行業已是佼佼者。他始終緊盯行業前沿,運用現代的管理手法和運營模式,依靠自己的技術優勢和服務優勢,奠定了自己在行業的地位。

採訪語錄

在深圳沙井街道的勇安利科技公司李應勇董事長在他嶄新、氣派的辦公室里接待了我們。由於都是老鄉,所以採訪的過程一直充滿輕鬆和隨意的氣氛。

謀生是自己的初衷

記者:看上去你不到30歲的年齡,哪一年來的深圳?

李應勇 李應勇

李應勇:1996年,我剛剛高中畢業,那時候十六、七歲的年紀,大學沒考上,家裡的土地有很少,整天幾乎是無所事事。看到鄰家孩子都紛紛南下打工,自己也動心了,就跟父母說了自己的想法。可我父親不太同意,他希望我能繼續求學。我父親也是一個有文化的人,希望自家永續書香門第的風脈。但我卻鐵了心要出來闖一闖,我父親也只好同意了。這一點也基於當時上大學早已實行自由擇業不包分配的現實,要不,別說是我父母,恐怕連我自己也會毫不猶豫選擇繼續求學。

記者:到深圳後打的第一份工是什麼?

李應勇:做保全。當時我覺得當保全就像是當警察一樣,挺牛!另外,我感覺當保全在打工階層也屬於高級別了。

記者:這個時候有沒有創業的衝動?

李應勇:涉世未深,年少氣盛,激情有餘,信心不足。說是創業,其實謀生才是自己的初衷。當時是把創業和謀生的概念混淆在一起的。

記者:可以說是創業的萌芽期,它或許只是一腔熱情,或許只是一個虛幻的夢想。

準確地說這是一個"志氣",一個有志青年。

李應勇:九十年代的深圳,經濟發展如火如荼,說這裡遍地是黃金,沒有錯。但更重要的是你對機會的把握能力。

記者:有沒有這方面的切身經驗?

李應勇:當然有。一次是和別人合夥在韶關辦了個電子廠。剛開始,幾個人也很團結,但後來就出現問題了。有時是意見不統一,有時性格合不到一塊,內部一出問題,廠子很快就垮掉了。有了這次的教訓,我就決定單幹。承包了一個集體食堂。因為當時自己還在職,所以就安排一個朋友去打理,看上去生意挺好,自己就更放心了。誰知到年終算賬,一算,虧了。原來我那個朋友平時根本就沒有把貨商欠款情況告訴我。我當即決定撤退。通過這件事情我悟出了一些道理,感到創業最重要一是要做自己熟悉的行業,二是管理要規範,三是用好人。而自己就是在這上面栽了跟頭。有幸的是,我只是摔了一個小跤,更有幸的是,我有了經驗和教訓。

記者:失敗和挫折對於每一個企業家來說都經歷過,而最重要是能夠汲取經驗教

訓,不重複錯誤。

李應勇:如何用人?怎樣管理?自己不懂怎么辦?學習。我感到了學習對於我的迫切性。怎樣學習?一是跟人學,二是自己學。深圳機場保全服務公司成為我的大課堂。我學習管理,學習業務,學習交際,學習做人;其次就是不斷地讀書,讀了幾個大家的書,對自己提高很多。這樣經過了幾年,我感到可以放手一搏了。

記者:這幾年也是"臥薪嘗膽"啊!

李應勇:臥薪嘗膽談不上,但這幾年確實沉下了身心,可以說受益匪淺,甚至可以說這幾年是我人生和事業的關鍵。

記者:業務更加嫻熟,管理有了基礎,眼界開闊了,也更加自信了,有點是不是

更重要?你有了自己創業的"一桶金"。

李應勇:對!所以到了這個時候我的創業條件才算成熟。

創業是一種工作狀態

記者:2002年,勇安利科技公司的成立意味著你二次創業的開始,這時候的心態比前幾年有無變化?

李應勇:那肯定有,而且很大。那時候可以說是急欲求成,心態浮躁,或者說是無知者無畏。2002年公司成立的時候各方面都且有一定的基礎,所以更多的是自信和安然。

記者:那現在呢?

李應勇:現在更多的應該是理性。因為攤子大了,環境複雜了,制訂策略和處理事情要不盲目和隨意,那就要理性。

記者:你今年也只是28歲吧。我所見到的像你這樣年輕的企業家中,比得上你

如此沉穩,成熟和幹練的少之又少,好像只有一個張海(原健力寶集團董

事長)吧。

李應勇:過獎過獎!其實成熟也好,沉穩也好。這是一個社會年齡。我在外闖蕩多年,經歷那么多事情,表現成熟是很自然的。

記者:有一句話叫洗盡鉛華,你這叫洗盡稚淺啊,這也是被工作所逼吧?

李應勇:稚淺就是失敗,你敢嗎?!但我覺得還有另外一個層面的意思。關鍵是心態問題。我第一次創業的時候,感到創業是一個壯舉。有一種刀山火海的悲壯。所謂悲壯,就是有膽魄而無自信。而從現在來看,我認為創業實際是一種工作狀態,具備平常心,拿得起,放得下。這樣的話,創業就不是悲情而是一種快樂。

記者:看來,對於每一個準備創業或正在創業的人來說,要想成功,首先自己得

戰勝自己,也就是說心態得超脫出來。

李應勇:現實就是如此。

關於公司

記者:2002年創立勇安利科技公司時是基於什麼考慮?它與深圳機場保全服務

公司第一分公司是什麼樣的合作關係?

李應勇: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治安環境也變得日益複雜,智慧型化違法犯罪更為突出,社會治安工作面臨新的挑戰。此技術防範為主導,人為防範為輔助的安全保衛防範的新模式已開始推廣。我們看準這一時機,成立了專業林帶閉路監控系統技術設備。周界防範報警器材,門禁系統等產品研發,銷售,技術服務的勇安利科技公司。建有全天侯,全方位集監控報警出警為一體的高科技監控指揮中心。安裝閉路監控,門禁,報警系統已成為眾多工廠,企業,事業,學校等單位的首選。

機場保全服務公司第一分公司主要是面向社會各界,各行各業提供保全服務,協助公安機關維護社會治安。通過兩個公司的合作,把技防和人防有機地結合起來,攜手為客戶單位創建一個和諧的工作和生活環境。

記者:緊盯行業的前沿,緊握技術的前沿,才能使自己的企業立於不敗。聽說勇

安利在這方面是捨得花錢投資的?

李應勇:現在的技術和市場變化很快,技術服務型公司一是技術掉隊,就失去了生存的基礎,很可怕。我們緊盯行業前沿,就是要高瞻遠矚。時刻把握行業市場的變化動態和發展前景。做到決策不失誤;所謂緊握技術前沿,就是要主動掌握有關技術的發展趨勢,提供世界一流的技術產品。公司剛剛投入400萬元償引進了一套目前世界上最為先進的機房設備,以提高我們的技術服務品質,保持行業技術的領先性。

記者:失敗是成功之母,初次創業失敗的原因是管理和用人不當,如今在勇安利

你做了怎樣的改善?

李應勇:管理是整個公司運營的樞紐。一是看重,就是高度重視;二是慎重,就是要具有合理性,可行性的制度,首先是建立健全組織制度和業務制度,充分考慮了行業特性,做到了有制度可依,有制度必行,使整個公司的管理達到和諧及良好發展的狀態。用人方面主要遵循德才兼備的人重用。無德無才的人不用,有才無德的人慎用,有德無才的人留用的原則,儘量做到知人善任。

記者:每個企業在發展過程遇到的問題是類似的。但解決辦法和結果卻不一樣。

也就是說有人成功了,有人失敗了。

李應勇:確是這樣。其實這歸根結底是一個企業文化問題,用人最難用的要么是有才無德的人,要么是有德無才的人。你從決定作用他們那一刻起,就必須準備對他們進行合理的改造,一個良好的企業文化氛圍,可以蕩滌人的心靈,可以引人向上向善,因此我們一直非常重視公司的企業文化建設,效果很好。

記者:勇安利企業文化的內涵是什麼?

李應勇:概括起來十二字:正直、正義、學習、誠信、向善、互助。在這裡我強調一下"學習"。學習對於當今的保全從業人員來說非常重要,也非常必要。保全人員大部分來自內心地農村。文化水平不高,年青,缺乏社會經驗。而社會上如今對保全服務的期望和要求很高,如何解決這一矛盾!只有通過培訓和學習來不斷提高自身素養,以適應社會的需求,但由於種種原因,保全人員真正接受正規培訓的時間有限,只有保全人員自身主動參與到學習中去,這個效果才是持續的有效的。為此我們把學習作為一種制度,規定,凡是加入到我們隊伍之中保全從業人員,必須堅持每天安排知識學習和技能學習時間,持之以恆。這樣,保全人員的質量才能得以保證。

記者:另外,據說公司已正式進軍地產業?

李應勇:是的,是一個合資項目,征地工作已經完成,其它正在籌備當中。

記者:之前,公司是否熟悉這一行業?

李應勇:這幾年公司雖然沒有直接投資地產,但一直在做物業管理在做邊緣。這個過程實際是一個調研和學習的過程。因為是初次涉足,公司找了一個有充分實力的合作夥伴。

記者:預祝勇安利進軍地產業旗開得勝!

李應勇:成功屬於有準備的人,如果把管理,人才,資金等要素資源準備充分,成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關於社會責任

記者:近年來,社會上對企業家的社會責任問題議論很多,李董事長對此有什麼看法?

李應勇:這樣的議論大約集中在富豪榜及慈善榜單公開期間,主要的議論還是認為中國的富豪比較吝嗇,慈善水平從世界範圍看不夠高,社會責任心缺失。這個問題可以區別來看,一是整箇中國還處在資本積累的經濟發展階段,對資金投資的需求既旺盛且巨大。因此,用於慈善的資金分配相對就少;二是中國企業家受傳統文化的影響。處事一向低調,對於慈善更是不願張揚,他們都是默默奉獻。

記者:社會責任心實際是一個大概念。做好企業,安置了剩餘勞動力,為經濟發展做出了貢獻,這是社會責任心;幫貧助困,回饋社會,這也是社會責任心。

李應勇:企業家的社會責任心不能只停留在輿論層面,它始終貫穿在企業家的工作和生活當中,做自己能擔當的事情。

記者:聽說去年有一個保全出了車禍後公司給予了超標準安撫?

李應勇:是的。2006年11月份,一名保全下班後騎機車準備往打電話時發生車禍,下肢癱瘓,這樣的事件,明顯不屬於工傷。從人道的角度公司拿幾萬元安撫一下也說得過去。但後來了解到這名保全的父親也有殘疾,母親患有精神病,他還是獨子。他一個人倒下了,等於整個家庭崩潰了。我決定公司拿出50萬元破格安撫,以徹底解決這個不幸的家庭的後顧之憂。

記者:當時這件事社會反響怎樣?

李應勇:這件事社會上的評價是積極的,我至今仍然感覺沒有什麼,我只不過給了他們一個幫助,還好,我有這個能力

擔任職務

國際商聖研究會會長

廣東省河南商會副會長

振興南陽經濟文化發展委員會理事長

華商國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深圳市警安保全防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

深圳市商聖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董事長

深圳市機場保全公司第一分公司總經理

財智領袖雜誌社社長

國際宛商聯合會副會長

深圳市南陽商會常務副會長

改革開放三十年影響深圳二十一位豫商領軍人物

中國宛商十大青年領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