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鐸金聲集:賀趙凱華教授八十華誕

Kaihua Zlaao Chin

圖書信息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1版 (2010年5月1日)
平裝: 356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040292398
條形碼: 9787040292398
尺寸: 26 x 18.4 x 2.6 cm
重量: 699 g

內容簡介

《木鐸金聲集:賀趙凱華教授八十華誕》內容簡介:趙凱華先生是我國物理學教育界的傑出代表。幾十年來,他勘勤懇懇地工作在物理教育戰線,教書育人、著書立說、推動物理學教育改革,為我國物理學教育做出了卓越貢獻。此外,趙先生參與中國物理學會的領導工作,在物理學名詞的審訂和規範、物理學期刊的創建和主編、科學普及和國際交流合作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媒體評論

十年動亂後,凱華繼續從事基礎課教學工作,並且在教材建設上做出了十分卓越的貢獻。他以紮實的物理學功底,豐富的教學經驗和勇於探索的改革精神,與他人合作或單獨編寫了一系列優秀教材。
——沈克琦
能否熟練掌握對稱性和量綱分析、數量級估計是衡量一個物理學家素質的關鍵之一,也是一位物理學家成熟程度的表征。……像《定性與半定量物理學》這樣全面系統而又通俗易懂地講述這些方法,並以大量物理實例,特別是包括諸如對稱性破缺、耗散結構、質子衰變、大爆炸宇宙模型等重要科學成就的實例引導學生如何運用這些方法的書,在國際上堪稱獨一無二。
——劉寄星
趙凱華教授的學會工作和社會工作都很多,又要上課,又要寫書,能夠28年如一日地把《大學物理》始終放在心上,放在很重要的位置,這是極為難能可貴的。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好主編,《大學物理》才能成為深受讀者歡迎的好雜誌。
——喀興林
Kaihua js one Of those many scientists who ore working hard to make this a bette r warId. The plarlet rmeeds more scientists like him.His corleern that a11 people should be scientifically literate has led to my involvement with the wandefuI Chlinese nation and made a great difference in MYLIFE
——Art H0bson

目錄

賀 壽 篇
由凱華聯想到的一些事情
趙凱華和《大學物理》雜誌
《大學物理》永遠的主編
繼承傳統繼續辦好《大學物理》
Zlaao Kaillua's Role in Promoting Scientific IAteracy in China
從物理教學、研究、開發到產業
物理教育裡面有真正的學問——記趙凱華先生對我的學術影響
學識淵博、待人寬厚的趙凱華老師
物理教師的楷模
潛心教學,碩果纍纍
我的良師益友趙凱華先生
書緣
一本極為獨特的物理參考書——評趙凱華先生著《定性與半定量物理學》(第二版)
於細微處顯大識——回憶《新概念物理教程》的誕生過程
中學物理教壇中的一枝奇葩——趙凱華先生與《新概念高中物理讀本》
諄諄教誨,銘記心中
趙凱華先生與中國物理學會
趙凱華老師在中國物理學會工作的回顧
祝賀趙凱華先生八十壽辰
仁者壽
先生之風,山高水長
賀趙凱華先生八秩大壽聯
七絕二首及賀聯一副
綴 珠 篇
安培定律是如何建立起來的
一對鏡像對稱電流元的合成磁場
介質中巨觀電磁場的描述
關鍵是“場”——與自學者談學習《電磁學》
電磁波的群速與能量傳播速度
晶體中點光源的波面
也談“三維導體”的自感係數
通量法則反例問題
磁場中正則動量守恆定律的套用
電磁感應定律的通量表達式
電感係數的定義問題
哪一個鐘慢了——關於相對論中鐘慢效應的進一步討論
位移電流不激發磁場簡例
再論位移電流與傳導電流不以同樣規律(方式)激發磁場
不同參考系中都卜勒效應公式的統一
波疊加時的能量佯謬
磁單極子與超導線圈問題的困惑
迎接《大學物理》的第十個年頭
《大學物理》十年
試評安培力起源的討論
《大學物理》編輯部關於光子動量矩問題討論的小結
20年大學物理教學研究成果回顧展編者的話
首屆“全國大學物理教學優秀論文獎”的組織和評選情況匯報
理想氣體狀態方程與焦耳定律相互獨立嗎
關於玻意耳定律和焦耳定律相互獨立性討論的小結
:Early History of CUSPEA
《新概念物理教程》教改歷程回顧
普通物理課程的現代化問題
物理教育與科學素質培養
Chinese Culture.Science and School
面向21世紀,急待重建我國的工科物理教育
對當前物理教學改革的幾點看法
從中學生負擔過重說起
對中學物理教學改革的意見和建議
從物理學的地位和作用看對中學物理教師的要求
公民的科學素養與物理教學
伯琴對北京大學趙凱華教授的採訪
對中學物理課程若干問題之我見
熱寂說”的終結
從分子生物學的歷程看學科交叉——紀念金螺旋論文發表50周年
創立量子力學的睿智才思——紀念矩陣力學和波動力學誕生80~81周牟
發揚傳統,努力做好物理學名詞工作
Physics Nomenclature in China
幾個沿用已久但譯名不當的物理學名詞——兼談科技名詞的譯名方法
對一個名詞的建議
再論plasma的譯名
Adiabatic的含義是怎樣從“絕熱”變成“無限緩慢(寢漸)”的
周公度《結構和物性》序
《電腦入腦化》序
喜讀馮端先生的新作《熵》
北京大學非線性科學中心十年
《國內外工科物理教材比較研究》序
科學探索也是對美的追求——《分形藝術》序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匈牙利普通高中物理教材中譯本序
納米藝術美不勝收——欣閱吳全德院士《科學與藝術的交融
提高科學素質的一本好書——推薦《相對論與時空》
郵票上的物理學史》序
李德明、陳昌民《經典力學》序
A.Hobson《物理學的概念與文化素養》
紀念居吉·馬克思教授
賀于敏學長八十華誕
深切悼念彭桓武先生
紀念吳健雄先生誕辰95周年
2008年7月獲“物理教學傑出成就獎”後的答謝詞
附錄一 趙凱華先生生平
附錄二 趙凱華先生編著的書籍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