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說話的人,人生都不會太差

會說話的人,人生都不會太差

《會說話的人,人生都不會太差》是北京時代華文書局2016年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梁實秋。 說話是一門藝術,會說話是一種修養。人生在世,你不可能生活在一個真空里,都無可避免地要和人打交道、與人交往、與人溝通。因此,成為會說話的人,對於你的事業、工作、生活都是會有好處的,也將會受用一生。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梁實秋總是以平和豁達的心境,饒有興致地感受豐富有趣的生活,品嘗著人生無窮的況味,做著愉快的文章,其幽默、文雅、犀利、寬容的語言,不僅溝通了人們的心靈,而且反映出超凡脫俗的思想情操和文化修養,令人易生親切、有趣之感。

人際交往中的諸多微妙盡顯筆端,幾十年的人生經驗傾囊相授,很多方面需要我們慢慢斟酌。只有學會遊刃有餘的說話,才能處理好各種人際關係,為人生增添些許愜意。

作者簡介

梁實秋

中國著名的散文家、翻譯家、學者、文學批評家,國內第一個研究莎士比亞的權威人士。一生給中國文壇留下了兩千多萬字的著作,代表作有《雅舍小品》《雅舍談吃》,長篇散文集《槐園夢憶》等。

他自幼受家庭薰陶,愛好古典文化,一生溫文儒雅,頗有大家風範。這種愛好和性格,使得他以雅致、閒適的獨特文風享譽文壇。

目錄

代序:談話的藝術

第一部分 弄懂說話之道,比練習說話之術更重要

罵人的藝術:罵人是一種高深的學問

為什麼不說實話:實話說出來後,別人就不再吃虧

談幽默:幽默引人笑,但引人笑者不一定就是幽默

廢話:人不能不說話,不過廢話可以少說一點

應酬話:語言無味,還不如免開尊口

沉默:在如今這個時代,沉默是最後的一項自由

小聲些:有時為耳部衛生起見,請小聲些

旁若無人:這世界上除了自己還有別人

“討厭”與“可憐”:字詞的用法要有規範,不能以訛傳訛

第二部分 說話是一門藝術,會說話是一種修養

談禮:禮只是人的行為規範

禮貌:現行禮節最令人厭煩的莫過於敬酒

不亦快哉:快意之事未必人人盡同

信:最溫柔的藝術,親切細膩僅次於日記

寫信難:單單寫信,一生仿佛沒有如釋重負的時候

匿名信:表現了人性的另一面――怯懦

講價:不七折八扣顯著買賣不和氣

看相:一個人的尊容,和他一生體戚有密切關係

電話:對電話不大感興趣,因為總是怕麻煩

門鈴:無論怎么悅耳,給人以不愉快的預兆為多

送禮:禮尚往來,來而不往非禮也

代溝:溝是死的,人是活的,代溝需要溝通

生日:這年頭,活一周年當然不是容易事

年齡:對於別人的年齡根本沒有多加探討的必要

新年獻詞:歲首吉日,應該善頌善禱

第三部分 讀書決定一個人的修養和境界

讀書苦?讀書樂?:開蒙讀物也需要與時俱進

影響我的幾本書:讀書如交友,也靠緣分

日記:寫日記之難,難在持之以恆

漫談讀書:最簡單的修養方法還是讀書

好書談:世界上的好書本來就不多

學問與趣味:求學偏重學問,趣味留在將來慢慢享受

聽戲、看戲、讀戲:劇本的寫作是創造,演員的藝術是再創造

中國語文的三個階段:有高下之不同,卻無優劣之判

作文的三個階段:絢爛之極趨於平淡

胡適之先生論詩:深入而淺出者為上

第四部分 重要的不是生命里的歲月,而是歲月中的生活

守時:害對方苦等,豈是抱歉就能贖罪

流行的謬論:曩昔的金言有些未必可以奉為圭臬

談學者:第一是誠實,第二是認真,第三是紀律

談時間:“人生不滿百”,掐頭去尾,所余無幾

時間觀念:把時間觀念看得認真,那是傻瓜

時間即生命:道理人人都懂,卻依然稀里糊塗地浪費

閒暇:人在有閒的時候才最像是一個人

利用零碎時間:“殺時間”,實在也是在殺自己

談考試:考試就和選舉一樣,屬於“必需的罪惡”一類

考生的悲哀:生老病死之外,考大學也是人生的一個關鍵

出了象牙塔之後:從逃避現實到正視人生

談友誼:臭味相投,方能永以為好

第五部分 談書論藝

親切的風格:親切不是隨便,不能“像是普通談話一般”

譯英詩(六首)

《掃煙囪的孩子》:其人道主義的精神和諷刺的手法很感人

《忽必烈汗》:浪漫派詩人喜歡出奇制勝

純文學:文學不得自由發展,才是致命傷

錢神論:古往今來,什麼時代金錢不在作祟?

書評(七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