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炫文言風

最炫文言風

2014馬年伊始,民間文壇吹來的不是流行風,而是一股“最炫文言風”,很多網友把一些熱詞流行語甚至英文歌詞翻譯成了文言文,頗添了幾分古風的美感

部分創作

土豪我們做朋友吧:富賈,可為吾友乎?

何棄療:汝何如停療

女漢子:安能辨我是雄雌

直膝箭:膝為矢所傷

I heard that your settled down:已聞君,諸事安康

I heard that your dreams came true:已聞君,得償所想

Never mind,I will find someone like you.I wish nothing but the best fou you too:毋需煩惱,終有弱水替滄海;拋卻糾纏,再把相思寄巫山

除了翻譯水平瞬間飆高,網民還為不想上班的情緒作詩幾首,同樣彰顯了中華民族的悠久文化——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去上班。(陸游)

但使龍城飛將在,初七一過就上班。(王昌齡)

郎騎竹馬來,扭頭上班去。(李白)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旦遲到扣工資。(孟郊)

馬作的盧飛快,上班遲到挨批。(辛棄疾)

好山好水看不足,馬蹄催趁快上班。(岳飛)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早班若是敢遲到,扣錢通報獎金沒!(王翰)

難登大雅之堂

“富賈,可為吾友乎”、“膝為矢所傷”……這什麼意思?翻譯過來你可能恍然大悟,原來就是“土豪我們做朋友”和“膝蓋中箭”!這幾天,一些網路流行語悄然變臉成文言文繼續火爆網路,甚至還刮到了英文歌,如一首Someone like you就被譯為《另尋滄海》。有網友認為這是人們對漢語的認同感增強了,有評論說這可以重喚人們對文言文的興趣。但這些語句嚴格說來都不能算作文言文,而且,“最炫文言文”的興起,本身也缺乏對文言文的尊重與敬畏,注定了將難登大雅之堂。

細細分析起來,這股文言風只是網友又一次帶有“賣乖”和“戲謔”色彩的造句行為,我們無法指望能夠藉此回歸傳統,更無法體驗真正的文言文魅力,接受和“欣賞”的,更多的是由時空、語境錯位之後所帶來的“衝突”甚至是“滑稽”,人們或會心一笑或捧腹大笑,一定程度上其實消解了真正的語言之美和文化內涵。網友們真正的興趣其實正在於“調侃”甚至於“玩弄”,這與“尊重”與“敬畏”可謂背道而馳。而且,翻譯文言文也不只是一個一古一今對應的問題,這在許多參與者是未能洞悉其內在緣由的。誠然,網友們通過此種方式進一步學習並提高文言文,或許不失為一條途徑,只是必須提醒一句,務必掌握其火候,才能不至於長此以往地誤入歧途才成。

儘管我們沒有必要斤斤計較於網友們的文言文水平,但有的專家認為“最炫文言文”有可能會讓人們重新發現文言文的魅力,這只是一種良好的願望而已。這樣的文言風,其發生機理與網路造詞造句如出一轍,與“喜大普奔”、“人艱不拆”、“不明覺厲”的流行沒有什麼區別。一些生搬硬套的“文言文”,不但沒有文言之美,而且還會產生嚴重的文化誤導。我們不能否認網路造詞的創造力,但我們同樣要認識到網路造詞的局限性,尤其是,隨著網路文化的碎片化與淺表化,其語言再生能力受到了極大限制,兩者之間往往互為表里、互為因果,因而,我們在面對“最炫文言風”時,要保持清醒的頭腦,提高語言鑑賞力。

文言文,與中國傳統社會的風物、審美、體制、文化等密切相關,漢語言走向現代化有其必然性,當然,由於近代以來幾次文化斷裂甚至於大規模改造,漢語言也遭遇了文化之痛,因而,無論在學界還是在民間,讓漢語言在一定程度上回歸傳統成為自然的文化與心理訴求,但這需要學理、環境、機制等各方面的改進與完善,而“最炫文言風”顯然無法承擔這樣的功能 。

各方評價

對參差不一的翻譯,網友們也褒貶不一,不少人表示“突然有種想學好文言文的衝動”。不過,網友“莫毒梟”則“不禁有些唏噓,好比我見過大多數以所謂‘文言文’寫作的人,不過是白話文強作文言辭藻罷了,連文言句式都算不上。簡而言之,就是連《古文觀止》都沒看過。”

新聞評價

近日,一股“最炫文言風”的活動在某社交網站興起,登上微博熱門話題排行榜,其內容集納了眾多網路流行語,甚至還涉及詩歌、歌曲等文藝作品。一時間,網友興致高漲,紛紛開啟文言文模式。更有網友拋出攻略,給出速成古代文藝青年的三步法。而在這股“文言神翻譯”風潮引發熱議的同時,“古典文化回歸”的話題再次引起公眾的關注。

吸引眼球的文言“神翻譯”

“富賈,可為吾友乎”,“吾與友皆愕然”。初一看這樣文縐縐的兩句話,有點不知所云,但“翻譯”過來便一笑皆知:“土豪,我們做朋友吧”、“我和小夥伴們都驚呆了”。“文言神翻譯”的風潮首先開始於把網路流行語譯成古文,聰明機智的網友發揮出持續的熱情,創造出一大堆令人瞠目結舌的文言翻譯。

比如,“女漢子”被翻譯為“安能辨我是雄雌”,“何棄療”被翻譯為“汝何如停療”;“膝為矢所傷”其實就是之前常常被大家拿來開玩笑的“膝蓋中了一箭”,而“缺愛”則被幽默地認為是“寡人倍感愛之所失”。

甚至還有網友自創夫妻吵架的古詩對話版本:妻子:日照香爐生紫煙,你與何人在聊天?丈夫:黃河之水天上來,就是普通一女孩。妻子:萬水千山只等閒,微信閒扯這么甜?丈夫:日出江花紅勝火,我倆只是談工作。

這股被叫做“最炫文言風”的網路熱潮發酵至今,已在新浪微博累積了將近30萬條的討論。有媒體概括,這波“文言新用”的最大特點,是把當下的很多網路熱詞直接翻譯成了文言文,而且形神兼備,惟妙惟肖,迅速引起年輕網民的興趣。

不僅如此,這股文言翻譯旋風也席捲到英文,在第54屆格萊美頒獎禮上,阿黛爾演唱的大熱歌曲《Someone Like You》(像你一樣的人)被文言翻譯後,題目成了頗顯古風的《另尋滄海》,歌詞使用了工整的句式和凝練的筆法,不僅有“已聞君,諸事安康,遇佳人,不久婚假”的敘事句,還有“勿須煩惱,終有弱水替滄海,拋卻糾纏,再把相思寄巫山”的抒情句。讓人不禁讚嘆古漢語的魅力。

樂此不疲的文言遊戲

事實上,這種對文言文的“把玩”由來已久。“沒有中文八級的功力,還真是寫不出結構如此整齊的語句。中國古語文化博大精深,看了這些神翻譯,真的有一種想要重新學習古漢語的衝動。”有網友感嘆。

“其實我們平時下了課,也會偷偷寫這樣的文言文段子玩。”就讀於浙江某中學高二的劉同學說。

北京語言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的韓國留學生裴升玹認為,古代漢語具有現代漢語無法取代的魅力和作用:“我平時在翻譯文言文的時候發現,常常是一小段文言文,翻譯成白話文就變成很長的一段話,它(文言文)把最豐富的意義蘊含在最精華的字句中了。”

“將英文甚至白話文翻譯成文言文是一種形式上的轉換,是網友尋求審美變化的一種方式。”蘇州科技學院教育與公共管理學院王建明院長表示,“在這個浮躁的商業社會,能靜下心來研究句讀間的古漢語章法,已經實屬不易,對於這樣的翻譯,我們應該多給予一些鼓勵與建議。”

華東師範大學的朱傑人教授同樣認為,應該給予這股文言熱潮正確的引導,“它也在一定程度上彰顯了年輕人對文言文的熱愛,說明好多人認為已經死掉的文言文在當今社會仍有生命力,年輕人可以藉此回顧的文化傳統、領略民族語言文字曾經有過的美。”

娛樂背後的冷靜思考

“多數的‘翻譯’,其實就是搞笑,根本不算文言文,更接近裝腔作勢的甄嬛體。”在中國人民大學張鳴教授看來,好些人為趕時髦而創作的文言文或者律詩都大有問題,根本談不上古典文化的回歸。他說,淺嘗輒止終究實現不了傳統文化的復興。

《咬文嚼字》執行主編黃安靖則表示,對這種現象“要看到積極的一面,做好引導,而非一棍子打死”。他認為,如果說此前“人艱不拆”、“不明覺厲”等網路熱詞展現的是普通網民低層次的消極性創造思維,那么“最炫文言風”的層次似乎要高一些。“這是一群具有一定文化層次、有一定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的網民,在展示語文智慧。”在他看來,雖然網民的目的在於娛樂和遊戲,而非語言創造,但“最炫文言風”在娛樂的同時,也展示了古漢語的魅力,可以喚醒人們對母語的重視和對以漢語為載體的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視。

北京語言大學人文學院教授石定果則看到了這股“最炫文言風”的出現與社會環境的相關性。“使用文言來寫作,看上去顯得十分風雅,有涵養,也迎合了小眾文化的氛圍。”但她同時指出,不少影視劇中存在著對文言的錯用,如“你的家父”、“我的令尊”等,很容易誤導大眾,尤其是年輕人。每個人都要善待和愛護漢語,儘量規範地使用它。

儘管目前眾人對這股“最炫文言風”褒貶不一,但是僅僅憑藉一次網路狂歡就談古典文化的回歸,肯定是誇大了它的作用。通過它而激發我們對古典文化的興趣,從而給予古典文化更多地關注和支持,或許才是這陣風的最炫之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