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妃甸濕地文化旅遊度假區

曹妃甸濕地文化旅遊度假區

曹妃甸濕地文化旅遊度假區位於曹妃甸區西部,是國家AAAA級景區,是省級濕地和鳥類自然保護區,規劃面積120平方公里。濕地度假區內野生動植物資源達1200餘種,鳥類307種,其中有國家Ⅰ級保護鳥類9種,有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鳥類207種,是澳大利亞至西伯利亞鳥類遷徙的重要驛站和棲息場所。曹妃甸濕地被國際濕地組織稱為“開發潛力巨大、不可多得的濕地保護區”。為學生科普教育、藝術家創意、攝影愛好者寫生提供了一席創作基地。

基本信息

鳥類自然保護區概括

鳥類保護區鳥類保護區

曹妃甸濕地和鳥類自然保護區位於唐海縣東南部,是一個由草甸、水體、野生動植物、濕地植被等多種生態要素組成的濕地生態系統,具有獨特的自然景觀,風光秀美,景色宜人,素有"冀東白洋淀"之稱。曹妃甸濕地生物多樣性十分豐富,據有關部門調查統計,共有野生高等植物63科164屬239種;鳥類17目52科307種,其中國家Ⅰ級保護鳥類9種,包括丹頂鶴、白頭鶴、白鶴、大鴇、東方白鸛、黑鸛、中華秋沙鴨、白肩雕、金雕;國家Ⅱ級保護鳥類41種,包括小杓鷸、縱紋腹小鴞、灰鶴、黃嘴白鷺、海鸕鶿、白額雁、鴛鴦、大天鵝、黑翅鳶、蒼鷹、大鵟、鹰鵰、禿鷲、鶚、紅隼等;同時還有眾多的浮游生物、底棲動物及魚類、貝類、蝦、蟹等。曹妃甸濕地在控制污染、調節氣候、淨化空氣、調節徑流、蓄洪防澇、補充地下水源、保護物種多樣性和珍稀瀕危物種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它不但造福唐海人民,而且對調節周邊乃至京津地區的氣候,改善生態環境起到了重要作用。

曹妃甸濕地植物概況

二色補血草二色補血草
曹妃甸濕地生長被子植物73種,共隸屬於32科62屬。其中,菊科、禾本科和藜科所包含物種分別為16種、10種和6種,總數為32種,占所記錄到類群總數的43.8%。曹妃甸區域以蘆葦群落和鹼蓬群落為主,另外也生長小片狹葉香蒲群落(稻田、曹妃西湖)和荊三棱群落(濕地迷宮)。

曹妃甸動物概況

托氏兔托氏兔
根據專家調查觀測在曹妃甸濕地主要發現3種中型獸類,[東北]刺蝟Erinaceus amurensis,黃鼬Mustela sibirica和蒙古兔[托氏兔、草兔] Lepus tolai,均為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

濕地介紹

濕地簡介

濕地濕地
濕地是位於陸生和水生生態系統之間的過渡性地帶。它廣泛分布於世界各地,是生物多樣性搖籃。它擁有強大的生態淨化作用,是地球上一種獨特的、多功能的生態系統,在生態平衡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與森林、海洋並稱為地球三大生態系統,被稱為"地球之腎"。1996年《濕地公約》常務委員會第19次會議決定,從1997年起,將每年的2月2日定為世界濕地日。
濕地是地球生態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物質生產、大氣組分調節、儲水及水分調節、空氣淨化、提供動物棲息地、教育與科研、海岸保護、觀賞遊覽等功能價值。面對當今世界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濕地的生態作用越來越得到各級政府部門的重視。

濕地的功能

濕地濕地
長期以來,濕地的價值不為人們所知曉,無論中國還是外國往往把濕地當作無用之地。芬蘭的濕地面積非常大,多年來開發出一整套技術和機械,將濕地轉變為農耕地和林地。中國東北三江平原的大片濕地被稱為"北大荒"。50年代,政府動員大量人力、物力、財力開墾北大荒,組建許多農場,進口大量機械,將濕地的水排乾,將"北大荒"變為"北大倉",獲得了大量農產品,但其長期的後果是周邊環境的惡化。1998年嫩江和松花江的洪水與此不無直接關係,為此黑龍江省政府已經決定,停止北大荒內的所有開墾活動,並將某些農耕地恢復為濕地,建立了一些濕地保護區。現代科學有充分證據證明濕地有許多非常重要的功能,它涉及人類的生存環境。所以保護濕地就是保護人類的生存環境。濕地功能和重要性,大體上可以歸納為:
生命的搖籃。科學已經證明,生命來源於水,所以濕地與生命是緊密相連的。
文明的搖籃。人類文明發源於大河,國外的尼羅河、底格里斯河、幼發拉底河、恆河、湄公河和我國的黃河都是人類文明的發祥地。
直接利用的價值。濕地出產了人類必不可少的直接利用產品,主要有:
水資源:飲用水、工業用水大部來源於濕地。地下水也與濕地息息相關;
濕地產品:主要有魚、蝦、貝、藻類、蓮、藕、菱、芡、泥炭、木材、蘆葦、藥材等。有人計算過,濕地的生產力高於非濕地。濕地動植物資源的利用還間接帶動了加工業的發展;中國的農業、漁業、牧業和副業生產在相當程度上要依賴於濕地提供的自然資源。
濕地礦產:濕地中有各種礦砂和鹽類資源。中國的青藏、蒙新地區的鹼水湖和鹽湖鹽的種類齊全,儲量極大。鹽湖中還富集著硼、鋰等多種稀有元素。中國一些重要油田,大都分布在濕地區域,對發展國民經濟意義重大。
能源:濕地中的泥炭是很好的燃料,此外水力發電是人類生活中的重要能源之一。我國水能蘊藏占世界第一位,達6.8億千瓦,有著巨大的開發潛力。
水運:水運是最古老也是最廉價的運輸方式,某些地方水運是唯一的運輸方式。中國約有10萬km內河航道,內陸水運承擔了大約30%的貨運量。
間接利用價值
流量調節:降雨時濕地可以吸納大量的水,乾旱時又能釋放水,這對於人民生活和生產是十分重要的。我國1998年洪災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沿江、河的濕地(湖泊)被開墾,從而大大地降低了調洪能力。
防止海水入侵:沿海地區入海的淡水減少時,海水會沿著江河向上擴展,嚴重時會影響人民的生活。天津市和上海市多次發生過海水倒灌,山東萊州至煙臺沿海因海水入侵造成4萬多hm2土地鹽漬化。
與地下水的交流:即補充地下水或來自地下水。這個功能十分重要,如果地下水得不到補充造成地下水位下降,會使地面沉降,危及人們的生活和生命安全。山東濟南的地下水能維持泉水的自噴,是人們休閒娛樂的重要場所。
營養物質的沉積:流水進入濕地後,其中的營養物質會因水流緩慢而沉積,成為濕地植物的養料。濕地植物可以被人們利用。濕地沉積的有毒物質可被分解,所以人們把濕地稱為地球之腎。印度加爾各答市利用濕地進行污水淨化,我國黑龍江省七星河的污水流經325hm2的蘆葦地後被淨化。
調節氣候:濕地對小氣候有影響。新疆博斯騰湖周邊地區比其他地方的氣候濕潤。人們發現,濕地是碳的匯,破壞濕地意味著濕地儲存的碳以二氧化碳的形式釋放到大氣中,造成氣候變暖,所以開採濕地中的泥炭必須謹慎。
生物多樣性:濕地物種十分豐富,蘊藏著豐富的遺傳資源。我國的濕地植物有2760種,其中濕地高等植物約156科、437屬、1380多種。從植物生活型方面劃分,有挺水型、浮葉型、沉水型和漂浮型等;有一年生或多年生植物;有的是草本,有的是木本;有的是灌木,有的是喬木。我國在濕地棲息的動物有1500種左右(不含昆蟲、無脊椎動物、真菌和微生物)。其中水禽大約250種,包括亞洲57種瀕危鳥中的31種,如丹頂鶴、黑頸鶴、遺鷗等;濕地是遷徙鳥類的必需的停歇地。僅在亞太地區,就有243種候鳥,每年沿著固定的路線遷飛,途徑57個國家和地區。以涉禽為例,每年春秋兩季沿中亞-印度、東亞-澳大利亞、西太平洋三條線路在南北半球之間進行上萬公里遷飛,途中必需在濕地停歇和補充食物。所以濕地(無論在哪一個國家)是全球生態系統的組成部分,任何一個國家的濕地狀況都會影響全球生態環境。魚類約1040種,其中淡水魚500種左右,占世界上淡水魚類總數的80%以上。我國著名水稻專家袁隆平教授發明的雜交水稻,其中一個遺傳材料是采自海南省濕地的野生稻;
文化遺產:世界上有些種族的文化和宗教與濕地不可分割,如菲律賓的棉蘭老島。我國太湖發現了新石器時期的文化遺址數百處。
保護海岸,防止侵蝕:熱帶和亞熱帶的紅樹林防止海岸侵蝕的作用最為明顯。我國廣東湛江沿海農民不但保護紅樹林,而且人工種植紅樹林,以保護他們的農田和水產養殖地。濕地植被還有防風作用。
生態功能:濕地是一個獨特的生態系統,它具有自己的物種、生境和自然過程。它的生態功能有待深入研究。
景觀價值:濕地具有巨大的景觀價值。風景區不能沒有水。桂林山水甲天下,沒有灕江就沒有桂林的美景。九寨溝的美景全在水。滇池、太湖、洱海、杭州西湖等都是著名的風景區。現在提倡生態旅遊、觀鳥等,濕地是最佳場所。
教育與科研價值:濕地生態系統特別是動植物群落的多樣性,在科研中都有重要地位,它們為教育和科學研究提供了對象、材料和試驗基地。一些濕地中保留著過去和現在的生物、地理等方面演化進程的信息,在研究環境演化和古地理方面有極重要價值。
濕地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人類必須與自然和睦相處,成為同舟共濟的夥伴。

濕地保護

曹妃甸濕地文化旅遊度假區曹妃甸濕地文化旅遊度假區
加強濕地公園建設管理。2014年新批建140處國家濕地公園(試點),驗收試點國家濕地公園20處,新增濕地保護面積760多萬畝。
自加入國際《濕地公約》,成為締約國以來,我國濕地保護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目前,我國有46處濕地列入了《國際重要濕地名錄》。自2014年開始,國家林業局對國際重要濕地生態特徵變化實行由低到高的黃色、橙色和紅色三級預警。2012年7月至2014年11月,我國開展了國際重要濕地的生態系統評價工作,成為首個對所有國際重要濕地開展生態系統評價的國家。評價結果顯示:我國濕地生態系統綜合健康指數為6.06,健康級別為"中";濕地生態系統綜合功能指數為7.00,功能級別為"好"。單位濕地價值為每年每公頃11.42萬元,全國濕地生態系統總價值每年達2668.31億元;其中濕地產品、休閒娛樂和環境教育等直接使用價值835.22億元,調節大氣、調蓄洪水和淨化去污等間接使用價值1715.42億元,生物多樣性價值64.47億元,生存棲息地價值53.20億元,分別占濕地總價值的31.30%、64.29%、2.42%和1.99%。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