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力式撒嬌

暴力式撒嬌

暴力式撒嬌,是國際社會對因台灣學生反服貿協定而侵占“立法院”事件的稱呼,由於當事人多為青年學生,他們的這次行動也給台灣社會遺留下諸多不良影響,故被稱為暴力式撒嬌。該事件實質上是少數台獨分子鼓動下的一場陰謀。

由來

學生撤離“立法院”學生撤離“立法院”

2014年3月18日,台灣一些學生以反對“立法院”搞黑箱交易通過兩岸服貿協定為由“神奇地”占領“立法院”,一度還攻占“行政院”,台當局清場造成100多人受傷。4月10日傍晚,強行占領台灣“立法院”24天之久的一群學生全部撤離,這場運動曾引發“50萬黑衫軍走上台北總統府前的凱達格蘭大道”,衝擊整個台灣。被稱為“太陽花學運”的帶頭者都有綠營背景,整個過程中,民進黨“立委”為學生看守“立法院”大門不讓警方進入,“台獨”大佬或重金登廣告力挺,或赴現場支持,他們利用台灣年輕一代面對全球競爭的焦慮情緒,將運動推向“反馬、反中”,國際社會將這次運動視為一種“暴力式撒嬌”。

實質

台灣媒體分析,所謂的太陽花學運,實質是民進黨的台獨陰謀。如果民間版的監督條例通過,“形同台灣在法律上認定兩岸是兩國,這是一個潛伏的最大台獨陰謀”。

民進黨表現

反服貿學生代表林飛帆(中)4月10日步出台“立法院”議場。 反服貿學生代表林飛帆(中)4月10日步出台“立法院”議場。

撤離“立法院”時,學運兩名領頭者林飛帆陳為廷則被多名民進黨“立委”眾星捧月般迎走。消失多日的“議事錘”被放回桌上交還“立法院院長”王金平,附帶放了一本諷刺官場權斗的小說《官場現形記》。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總召集人”柯建銘聲稱,這場占領議場585小時的學生運動“足以牽動台灣未來走向,必將成為台灣歷史上偉大的詩篇”。

親綠的《自由時報》報導,“台獨”大佬李登輝9日“眼眶含淚”稱讚“太陽花學運”,聲稱學生將台灣帶到新的階段,是台灣的“第二次民主改革”。香港《大公報》稱,“台獨”大佬辜寬敏得知反服貿民眾強行占領“立法院”後,第二天凌晨就趕到那裡為“占院者”打氣,還宣稱“台灣有希望了”;連日來也有不少“台獨”分子進入“立法院”議場煽動“占院者”長期作戰。文章警告,近年兩岸經貿關係日益緊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步入正軌,大大壓縮了“台獨”的空間。現今台灣陷入挺服貿和反服貿的無休止爭議,正中“台獨”下懷。兩岸各界應提高警惕,防止“台獨”藉機還魂。

台獨實質

台灣商人符宜寧在《中國時報》上撰文以“甘心當台獨馬前卒”稱呼“學運分子”。民進黨“立委”黃偉哲的妹妹黃智賢政治立場不同於其兄,也不是親國民黨的知識分子,但她反對“反服貿”,她認為,反服貿團體“實際上是想推動台獨意識形態”,而“台獨會害了台灣社會”。她說,林飛帆與陳為廷兩人的“台獨”傾向非常明顯,林飛帆不滿20歲時就已在公開場合宣示“信仰台獨”,陳為廷更是在這長達三周多的占領中,不只一次地表達過他主張“台獨信念”。

中國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褚靜濤表示,雖然有些“獨派”勢力推波助瀾,但“台獨”難以藉此次運動膨脹。過去20年的經驗教訓表明,“台獨”的路子是走不通的,而服貿協定的每一條款也都是經得起陽光照射的,經得起時間考驗。

影響

救贖契機

台灣《工商時報》10日發表社論稱,學運退場是台灣集體救贖的契機。希望這一次太陽花學運所引發的階段性紛亂,就如同出疹子般,讓原先潛藏的各種偏差病灶逐一浮現。而後通過透明化的監督機制,找到自我療愈的方案,讓台灣不成熟的民主可以順勢“轉大人”,找回自信與競爭力。

產業危機

台灣《旺報》認為,學運落幕,島內產業的災難才開始。面對大陸與韓國FTA年底達成,而兩岸服貿、貨貿遙遙無期,島內企業恐爆出走潮,新一波掏空台灣危機即將上演,而產業界更憂心的是,這一波掏空,將是整個產業鏈出走,屆時,台灣將面臨“斷鏈危機”。

遺留問題

2014年4月10日晚,以反“兩岸服貿協定”為名的台灣學生離開了他們占據24天的“立法院”議場後。2014年4月10日晚,以反“兩岸服貿協定”為名的台灣學生離開了他們占據24天的“立法院”議場後。

1、“反服貿運動”留下的一地官司。

據台灣“中央社”10日報導,台北地檢署統計,林飛帆、陳為廷涉妨害公務、妨害自由、恐嚇、瀆職等罪,各遭民眾告發10案、9案,檢警近期將約談調查;民眾告發“總統”馬英九、“行政院長”江宜樺、警政署長王卓鈞,學運期間以武力驅離民眾涉重傷害罪;“立法院長”王金平、“副院長”洪秀柱、藍綠兩黨黨鞭林鴻池及柯建銘等人,因放任學生霸占議場被控瀆職

2、財物損失達一億新台幣。

台灣一名校長撰文稱,霸占“立法院”議場事件的財務損失粗估達1億新台幣,這筆賬不能迷糊。他稱,“政治立場與民意民粹都不許凌駕法律,這是底線!”

3、給民眾樹立“壞榜樣”。

台灣《聯合晚報》發表評論文章說,這次學潮引發社會階層、朝野政黨甚至政黨內部的對立,升高到極點,各方互信蕩然無存。太陽花學運看似逼馬政府退讓,但“人民占國會”的惡例既開,日後不管哪個執政黨都隨時面臨“民眾我最大”的挑戰,動不動會有人想“拆政府,占國會”。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