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欽法師

普欽法師

普欽法師,俗名潘榮堯,生於1905年,四川隆昌縣盤龍鎮人,是一位信根堅固、道心堅定、誓願宏大、真參實悟的高僧。他精進苦修,戒德精嚴,悲愍為懷,大喜大舍,以身示範,用自已短暫的人生,塑造了一位最圓滿的比丘的形象,成為佛門的光輝黃范。普欽法師於一九六〇年三月初九日安然示寂,身軟頂暖,面色如生,世壽五十五歲,於成都近慈寺火化。

基本信息

虔心入佛

普欽法師幼年,父母相繼去世,跟隨祖母相依為命。聰慧過人,入學能過目成誦。一日在家,偶然翻到先輩留下的佛典,如獲至寶,夜夜誦讀,從而產生出家的念頭。但每當向祖母提起,都遭到嚴厲拒絕,便一心稱念觀世音菩薩聖號,求得解脫。一天,仿佛是在夢中,得一點化,感動不已,準孫兒出家,上路時,滿含老淚,依依難捨,眼看孫兒冒著大雪,直奔峨眉山而去。曉行夜宿,一日來到山下,見報國寺就在眼前,興奮不已。因出家心切,又繼續向雷音寺前行。不覺天色已晚,風雪交加,道路溜滑難行。突然一聲巨響,撞在一棵大樹之上,掉進了深坑。

潘榮堯醒來,環顧四周,方知在坑底過一宿。衣服扯破掛爛,腳下的棉鞋草履和行包,都無影無蹤。他用力從深坑裡掙扎出來,耳聽響亮鐘聲,遙見雷音寺就在前方,便直向山門奔去。此刻,正逢小沙彌奉方丈之命,大開山門奔去。眼看一個冰凌雪人撲進了山門。忙引領入內,沐浴更衣,終於如願。1919年14歲時,潘榮堯在雷音寺依大明和尚披剃出家,賜名為欽,法號佛圓,願名大覺。1923年18歲時,在四川新都縣寶光寺從貫一和尚受具足戒。

雲遊參學

普欽法師受戒以後,一意以出諏生死為志,不務經懺,專事修持。學三民諸佛人苦行而入,以苦行為資糧,除累世之業障。普欽法師決心以苦行為基,大悲為願,期菩提之果。見法佛經云:“燃香一炷,宿業俱消。”“刺血為墨,折骨為筆,書寫經典。”遂發心每月以身肉燃香若干炷。上供十方諸佛,下濟六道眾生。每日禮拜大乘方廣等經典以消夙業。五年間,共禮藥師經七部,法華、金剛、心經、圓覺、楞伽等經若干部,身肉燃燈百餘盞,身上燃香百餘炷。

1927年,普欽法師到成都,大慈寺聖欽老和尚掌管四川省佛教會,被聘為四川省佛教會書記。在此期間,曾北朝五台、禮覲文殊。後承方德三居士資助,去江南參學,朝普陀、禮九華、去寧波拜阿育王舍利塔;從諦閒老和尚學天台四教義,受太虛大師器重,入閩南佛學院深造。後去福建鼓山參虛雲老和尚,直至上海浦東第會寺、龍華寺、杭州花塢和天台山、靈隱地等閉關。十餘年來,法比殊勝。後因抗日戰爭爆發,經江西武漢回成都,受根桑澤程和貢嘎活佛灌頂。並承太虛大師介紹,西渡雪嶺專求密乘。直到20世紀40年代末,共參拜九位活佛,得到藏傳佛教黃、紅、白、花各教派無上密法灌頂,證得許多殊勝果位。1945年農曆2月去四川通江縣大河壩講經,組織開發圓頂山茅蓬。在通江、南江、巴中三縣弘法前後四年,1947年在巴中縣成立中國佛教會四川省分會巴中支會,任支會主任,1951年到成都以醫濟世。

發十大願

普欽法師,1935年農曆6月15日,在上海浦東海會寺圓通關房內佛前,頂禮長跪,發十大行願:“南無上師,三寶慈悲攝受,弟子普欽,普為四恩三有法界眾生故,及我今生道緣難達目的故,決心今日(六月十五日)起至觀音成道日(六月十九)晚,再燃六燈。最後一燈。最後一燈之燈炷大如茶碗口,燃於心間,通宵繼明,將此身命供養上師、三寶,專為速滿弟子十大行願,即是:

第一大願,願我來世,行菩薩道,至成佛時,常如文殊智慧......

第二大願,願我一世,行菩薩道,至成佛時,常行觀音大悲......

第三大願,願我來世,行菩薩道,至成佛時,常修普賢大願......

第四大願,願我來世,行菩薩道,至成佛時,常發地藏大願......

第五大願,願我來世,行菩薩道,至成佛時,常為秘密主,護持諸佛密乘......

第六大願,願我來世,行菩薩道,至成佛時,常具法華經中所說六根莊嚴......

第七大願,願我來世,行菩薩道,至成佛時,常為世出世間大施主......

第八大願,願我來世,行菩薩道,至成佛時,常為無上醫王......

第九大願,願我來世,行菩薩道,至成佛時,常居護法位......

第十大願,願我來世,行菩薩道,至成佛時,為攝受濁世眾生故,願如釋迦世尊五百大願取娑婆。為攝受濁清淨眾生故,願如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取極樂......

伏願上師,三寶,於真際中,照知我心,憫我苦惱,念我愚誠,納我微供,滿我大願......”

發願畢,復念一首發願偈,表明捨身命供養三寶的大悲大願:

如來出世我沉淪,如來滅後我為人。

今將身命供三寶,為證菩提度眾生。

血書華嚴

普欽法師視佛法如生命,決心要以自己最珍貴的舌血書《華嚴經》,表達自己對佛法最崇高的敬意!當普欽法師在上海浦東海會寺圓通關房閉關修持,徐徐經行,到“三業”清淨,便緩緩坐下,靜默片刻,微睜又眼,略仰頭頸,翹起舌尖,輕頂上齶,用一根長約三寸的金針,刺向舌根部的兩條青筋,一針、二針、三針......刺出的鮮血滴入基手托著的金制小缽里,用針盡力周匝攪動,除去血筋,然後把缽放在桌上,端坐閉目,默默止靜。隨即展開宣紙,手執羊毫,畢恭華敬地平緩運筆,一絲不苟,專心用意,第一畫一字,都超越神韻。

《大方廣佛華嚴經》字型工正,大如核桃的正楷字,鮮紅光亮,奪目攝心。普欽法師所刺之血,不是手指血、身臂血、或胸前血,更不是心以下的血,而完全都是舌血。普欽法師燃心供佛以後,三玉加持,接受供養的全是質量上好的宣紙上。寫時既不滲透,又省血,且白裡透紅,格外顯眼。普欽法師舌血書《華嚴經》七年期間,除特殊情況外,每日必刺必寫,牙齒全部脫落,血液日漸減少後,有時刺舌根數十次竟無滴血。他便在佛前悲泣頂祀,懇求加持,再起刺血,出血已,又復恭敬書寫。

普欽法師自1935上在上海浦東海會寺發十大行願之後,血書《華嚴經》,先後在上海海會寺、龍華寺、杭州花塢和天台山閉關,後又返杭州靈隱寺,抗日戰爭爆發後經江西去武漢回成都,時間長達七年之久,到1944年冬月17日,終於在四川中江縣柏妙山寫經功成圓滿。法師為了慶祝這樁道業成就,決定在釋迦牟尼佛成道之日,臘月初八日,燃指供佛。

燃指供佛後,普欽法師即去康定,恭迎根桑澤程活佛,於1944年臘月下旬到達中江,印證他血書圓滿完成的全部《華嚴經》,總共八函、八十一卷。因字較大(核桃字),經書的體積亦增大,每十本裝一箱,共裝了八箱,是中國第三部稀有珍貴的血經法寶了。另外還血書《普賢行願品》、《藥師經》、《普門品》、《金剛經》、《彌陀經》等單行本佛經若干部。

闢建茅蓬

在中國佛教歷史上,有很多高僧大德,他們的道業成就,都是走的農禪道路,主張“自耕而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修行的人,非常珍視惜福,簡樸,心裡總是想到修福,如何才不折福,保持三業清淨。

普欽法師在完成血書《華嚴經》後,於1945年秋,帶領徒眾,向四川通江、南江、巴中三縣交界的圓頂山進發。二十世紀四十年代,這裡路斷人絕,通往山頂的一條三里長的小路,人稱九彎九倒拐,全被半人多深的茅草、荊棘覆蓋。法師領著三十餘人,持斧頭、鋤頭、鐮刀、背篼、籮筐等工具,在亂草荊棘叢中,苦戰七天,開通了這條斷絕了多年的陡坡路。普欽法師要求大家一定要惜福,衣食住行都要節儉,哪怕滴水,也不可以浪費。全年裡,夏天種地、冬天紡紗。每天白天勞動、早晚功課、誦經念咒、修法。在耕作、割草、推磨等勞動中,大聲唱念,法喜充滿。

普欽法師在圓頂山,同徒眾們同甘共苦,經常在勞動中講家禪、講密勒日巴苦行的故事。要求大家要以密勒日馬為榜樣,自食其力、自修、自耕、自種,苦吃、苦住、苦修,要吃得苦,經受得住磨難,才能消業障、了生死、證菩提、度眾生。他告訴大家,這次苦修,應是修學結合,以真修實證為主,通過苦行苦修,打下一生修行成就的基礎。四年來,參加者農禪苦修的三十多人,各自都有不同程度的道業成就。

以醫濟世

1951年,普欽法師從貢嘎山回到成都後,悲憫眾生疾苦,即刻投身於醫療事業。先後投了幾位老中醫參學進修後,便函開始面向社會行醫。在短時間內,治癒許多常見病、多發病、還奇蹟般的為患者治療了少疑難雜症。傳揚出去,每天來就診的人越來越多。每天從早到12點,有時要看100多號病人。

普欽法師對病人慈悲加持和精心診治,為慕名求醫的病苦眾生解除痛苦。盛傳普欽和尚醫術高明,什麼病都能治。以醫濟世,這便是普欽法師步入他的第八大願:“願我來世,行菩薩道,至成佛時,常為無上上醫王。”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普欽法師先後在成都武聖街十方堂、凍青樹街上全堂和祠堂街等處給病人治病;1957年到隆盛街市衛協中醫門診部診病例。普欽法師把修行融匯在治病當中。他經常對弟子說:“醫生要有清淨心,要有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我們給人治病,就是為解除眾生疾苦,既在利益眾生,又在弘法,你們在看病中要好好修行。一定要達到人我皆忘,要過到無施者、無受者、無所施之法,三輪體空這種境界。這樣,自利利他,於病人有益,於自己也有益。”普欽法師在上海閉關期間,得知居士馬寶森的母親病危,割下自己臂上一塊肉,以法加持給馬母合蘊含服用,以解危厄。這確非一般常人之所能及。

莊嚴示寂

1959年,普欽法師條自把全部血書《華嚴經》寄到北京中國佛教協會,裝釋迦牟尼佛舍利塔藏。其他法物也另作了安排,寮房裡顯得空空的。他平平靜靜地對弟子們說:“明年我就要走了。”

1960年農曆2月,在康定的弟子通宗師接到普欽法師的信,“通宗:自此以後,再不要給我寄錢財之物......願你抱定宗旨,不改前志,抓住本法,現生定能成就,多為人民服務。”通宗得知師父預知時至,雙淚俱下。

1960年農曆3月初9下午,肖妙文趕到成都里仁巷,師父躺在床上,上前輕聲叫:“師父!”不見答應,趕緊把脈,六脈俱無。普欽法師的遺體,一直身柔頂暖,面色如生。幾天后,送成都南郊近慈寺火化。火化後的骨灰呈五彩色,不計其數的小綠珠珠滿地滾動,能拾得起來的舍利子都是五彩色,呈不規則狀,半透明體,其中有三顆比黃豆還大,光滑潤澤,宛如玉石,還有淡藍色、粉紅色、白色,尤其有一塊直徑為四厘米左右的雪白色頂骨,呈現五彩色的絲狀紋路,紅綠色最為顯著。隨後,由弟子唐妙衷負普欽法師靈骨去五台山,厝於廣濟茅蓬普同塔內,留經後世作為真修成就的實證。普欽法師1960年農曆3月初9日示寂,世壽五十五歲。

[2] 四川旅遊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