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主義

普世主義

既代表活力又意味著穩定的普世主義原則是帝國的基本力量之一,也就是說,帝國應當平等地對待不同的人和不同的民族。這種態度能夠將各被征服的民族和個人納入帝國核心,從而不斷擴大帝國的權力範圍,超越最初的民族基礎。被這一體系所同化的人群規模不斷擴大,因為它允許被統治者將自己重新定義為統治者。在被征服者的眼中,征服者最初的暴力轉變成寬宏大量。

普世主義是哲學上的一個分支,它強調普遍的事實能夠被發現且被理解。在倫理上,普世性就是指能夠套用在所有人身上的價值觀或事物。這種思想存在於許多宗教或哲學體系之中。普世主義最早出現於宗教、神學和哲學概念上的普世(universal,意為適用於所有的、通用的)。

羅馬的勝利,雅典的失敗,其主要原因並非是軍事能力的不同,而是由於羅馬公民權的逐漸開放以及雅典公民權越來越封閉。雅典人仍舊是一個由血緣關係決定的種。從公元前451年開始,要想成為雅典公民,其父母雙方必須都是雅典公民。羅馬人的民族意識起初一點也不比雅典人差,但是,隨著羅馬不斷擴張,其公民的範圍也不斷擴大,逐漸包括了整個拉丁語區的居民,全義大利的居民,最終囊括了整個地中海地區的居民。公元212年,卡拉卡拉敕令賦予帝國所有自由民以公民權。羅馬的大部分皇帝也都是來自外省。

我們也可以列舉其他的例子來說明,普世主義的體系可以通過平等地對待不同民族和不同人民來削弱後者的軍事潛力:中國是當今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從來沒有哪一個國家能像中國那樣將如此眾多的人口集中在一個統一的國家權力之下;第一個阿拉伯帝國閃電般的迅速發展,一方面是由於伊斯蘭的極端普世主義,另一方面也是由於征服者強大的軍事力量以及羅馬和帕爾特國家的解體。在當今時代,經濟上非常脆弱的蘇聯帝國也是建立在對不同民族平等相待的基礎上的,這從根本上說似乎是俄羅斯民族的特徵,而不是共產主義意識形態上層建築的特徵。法國在其人口下降之前,在歐洲確實可以算是一個真正的帝國,它也是按普世主義的規則運作的。在最近失敗的帝國中,可以舉納粹為例,納粹的失敗是因為其種族中心主義禁止將被征服群體的力量補充到德國本身的力量中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