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駕

晏駕

晏駕是古時帝王死亡的諱稱。《戰國策》和《史記》中都有此稱法。

基本信息

詞目

晏駕

拼音

yàn jià

引證解釋

古時帝王死亡的諱稱

《戰國策·秦策五》:“秦王老矣,一日 晏駕,雖有子異人,不足以結秦 。”

《史記·范雎蔡澤列傳》:“宮車一日 晏駕,是事之不可知者一也。”裴駰集解引韋昭曰:“凡初崩為‘晏駕’者,臣子之心猶謂宮車當駕而晚出。”

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河水五》:“明年,宮車晏駕,徵解瀆侯為漢嗣,是為靈帝。”

唐康駢《劇談錄·真身》:“先是真身到城,每坊十字街以甎壘浮圖供養。妖妄之輩互陳感應,或雲夜中震動,或雲其上放光,以求化資財。因此獲利者甚眾。及宮車晏駕,怗然乃定,諸坊浮圖,一時毀坼。”

宋陸游《南唐書·李貽業傳》:“ 烈祖晏駕,大臣欲奉 宋後臨朝…… 貽業 獨奮曰:‘此奸人所為也。大行常謂婦人預政,亂之本也。’”

《東周列國志》第一百三回:“今楚王病久不愈,一旦宮車晏駕,少主嗣位,而君輔之,如伊尹周公,俟王之年長,而反其政;若天與人歸,遂南面即真。此所謂‘無妄之福’也。”

陳白塵《大風歌》第一幕第三場:“父皇 晏駕多日,諸侯王尚未前來奔喪,何以慰父皇在天之靈?”

“死”的別稱

死人是一件悲傷的事,因此,遇到這種情景,人們都忌諱隨便說個“死”字,尤其當著死者的親屬面說個“死”字,是很不禮貌的,會使人更加傷感。所以,前人為死字創造了許多別稱,例如:

•崩:是稱天子之死。 (崩是自上墜下的意思)

•升霞:是稱天子之死(潘岳《征西賦》:“武皇忽其升遁。亦稱“登遇”)

•晏駕:是稱天子之死。

•薨:是稱諸侯之死。(古代二品以上的官員之死稱薨)

•卒:稱大夫之死。 (卒是終的意思)

•不得:是稱士人之死。

•壽終正寢:稱成年男子特別老年男子的正常死亡。(古時男子將終,臥於正廳東首,安鍵死去)

•壽終內寢:是稱成年女子特別是老年婦女的立含死亡。 (古時女子將終,仍居內寢,不必遷動)

•失怙:是自言父親之死。 (怙是依靠的意思,失怙就是失去了依靠)

•失恃:是自言母親之死。 (恃是依靠的意思,失持就是失去了依賴。《詩經》有“無父何怙,無母何恃”之句)

•殉:稱有所作為、追求理想、道義而捨生者。

•殉國:稱那些為國難、為國家民族利益而捨生者。 (文天祥作為民族英雄,人們稱他的死為“以身殉國”。)

•殉道:稱那些為國難和正義而捨生者。(《孟子·盡心》:“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無道,以身殉道。”)

•殉節:是稱那些為節義而捨生者。

•殉難:稱為國家或為正義而捨生者。

•遇難:稱因被迫害或發生意外而死亡者。

•被難:是稱因災禍或重大變故而死亡者。

•罹難:稱遭受災禍或疾病而死者。(推音黎)

•藏難:是稱領袖人物、革命志士遭受人為的災禍而死者。

•遇害:稱因意外之事而死者。(如因飛機失事和車禍死的)

•犧牲:是稱為了正義事業捨棄生命者。(如在戰場上最後戰死者)

•就義:稱為了正義事業被敵人殺害者。(就義,即成就義)

•逝世:稱一般成年人之死。

•去世:稱一般成年人之死。

•謝世:對一般成年人之死的雅稱。

•長逝:稱年高有德之人的死。

•百年:稱年高的長輩之死。

•遠遊:舊時稱老年人之死。

•登仙:舊時稱老年人之死。

•作古:舊時稱年長者之死。

•永別:稱親朋好友之死。

•分手:是丈夫稱妻子或妻子稱丈夫之死。(即分開之意)

•隕:是稱元帥、大將之死。(如將星隕落)

•溺:稱未成年人之死,亦稱找死者。

•夭:稱幼年人之死。

•困:古稱上等人物之死。

•餒:稱餓死者。

•羽化:古稱成仙為羽化,稱年高或尊長者之死。(蘇拭《前赤壁賦》:“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棄養:對父母去世的委婉說法(父母去世,子女不能奉養,鎖甜。棄養)

•遷化:謂一般人之死。 (《漢書·外戚傳》: “恕遷化而揚下令,魄放逸以飛)

•圓寂:是稱佛或僧侶的逝世。

•涅槃:稱佛之死。

•見閻王:謂做過壞事的人之死。

•上西天:含貶義,對做過壞事的人的死亡代稱。

其他對“死”的婉稱有:

百年之後、仙逝、仙遊、升天、上天、歸天、歸西、歸陰、老了、過去了、故去、過世、走、去等等。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