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坡村

簡介

時坡地處平和縣西部,毗鄰閩南第一高山——大芹山下,海拔在500-1000米之間,山高霧多,是琯溪蜜柚、白芽奇蘭產地之一。這裡年平均氣溫21.3℃,無霜期300天以上,年降雨量1900毫米,屬南亞熱帶氣候,土壤肥沃,有機含量高。全村逐漸淘汰種植水稻轉而種植蜜柚、茶葉、柑橘等。自種植果樹和茶葉以來全村經濟有明顯改善。

概況

福建省漳州市平和縣崎嶺鄉時坡村,位於崎嶺鄉東南部山區,東臨霞寨鎮,西接頂寨村,南依溪頭村,北臨彭溪村,距離省道公路6公里。下轄尖山坑、樹林腳、松柏腳、庵仔前、碗其、後科、角仔內、丁心坪、王厝、圳尾、半山、草仔坪等小組。全村人口五百左右。村民以石氏為主,還有龔、楊、林等姓。
由下石村(舊名黃竹坑、豐村)石氏來時坡村開基祖。
衛星俯瞰圖

歷史沿革

石氏來源

時坡石氏由下石村(舊名黃竹坑、豐村)石魁耀後裔來時坡村開基祖。據考證石魁耀有三子,長子石應宗於明萬曆三十年(1602年)前後舉家遷居福州南台,次子石應祖、三子石應臣後裔在黃竹坑及周邊的時坡村、頂寨村、彭溪村、崎南村、霞寨鎮聯榮村等地分衍。
石魁耀支系是福建同安石氏分支。同安石氏系唐末從北方遷入,自此閩中始有石姓(一說唐初已有石姓自河南固始隨陳元光入閩開闢漳州)。石氏遷入後,在高浦聚居十代,子孫繁衍。自五代至南宋二百年間,這一支石氏共出了十多位進士,發展成為閩南大族。
其昭穆序(字輩):
魁應一廷,爾元文士,長茂永安,
耕讀為本,詩禮傳家,恭行君子,
正心修德,學道愛仁,忠信篤敬,
貽謀繩武,顯祖榮宗,冠冕百世,
天祿萬鍾,錫禧衍慶,迪吉興隆。
其他姓氏。。。。(待補充)

基礎發展

2004年7月,時坡村鋪水泥路工程正式開工,這條道連線207省道,是時坡村連線外界的主幹道,以前時坡村主路為土路,在經過農用車、拖拉機等車輛的長期碾壓下,這條土路晴天走起來塵土飛揚,下起雨來路面坑坑窪窪,村民們出行極為不便,購銷運輸農產品的車輛出入更是困難。為了解決村民出行難的問題,該村和當地黨委政府一起積極爭取國家財政公益事業的獎補資金項目,並自籌措資金,對本村的村主路進行水泥路硬化,將水泥路修鋪到村民家門口。之後樓仔、碗其、圳尾等支路也相繼打上水泥路,村民出行難問題基本解決。

氣候情況

時坡村氣候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氣候溫和,平均氣溫21℃,年降雨量1500毫米左右,無霜期達330天,四季常青。雨季集中在3至6月。每年6至9月常有颱風襲來,最大風力達12級,颱風常來暴雨或大暴雨,造成山體滑坡等災害。由於時坡村地處山腰,海波較高,所以夏天也非常涼爽,悶熱天氣並不常見,到晚上氣溫下降睡覺必須蓋上被子才不至於感冒。

支柱產業

蜜柚

蜜柚是漳州平和縣的地方名果,是栽培柚類的名品。至今已有500多年的栽培歷史 ,早在清乾隆年間它就被列為朝廷貢品。它以皮薄多汁、清甜醇蜜、酸甜適中之優良品質而聞名古今中外也是春節前後許多消費者必備果品。內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及大量其他招牌營養素,是醫學界公認的最具食療效益的水果。
琯溪蜜柚花芽在9—12月份,3月中下旬初為紿花,盛花期為4月中旬前後,10月下旬果實成熟。

茶葉

時坡村民大部分種植白芽奇蘭,它是是福建烏龍茶里的新品種,因成品茶散發類似蘭花的香氣而得名。屬烏龍茶新良種,屬灌木型,中葉種,新梢白毫明顯,樹勢中等,樹冠半開張,分枝較稠密,著生部位較低:越冬芽萌發於3月下旬初,4月下旬末至5月上旬初可採制,在平和年芽梢可抽長四輪左右,有效生長期215-230天;育芽能力強,持嫩性強,產量較高,成年茶園年產乾毛茶300-50

旅遊

客仔尾(大尖山)

客仔尾海拔有一千米,整座山從西面看很寬,北面看則很窄好像毛筆尖,山頂最窄的地方僅一條路,兩邊都是懸崖峭壁,所以住在北的的彭溪村也叫它大尖山。秋天是遊覽客仔尾的最好季節,登上最高點,也就是廢棄的電視轉播塔屋頂,可以俯瞰崎嶺和霞寨大丘尾等地。

在客仔尾頂有一塊奇特是石頭,像是一個沙發,傳說是有仙人從對面的大尖尾山搬來當椅子的,現在這塊石頭被稱作為仙椅子。現在有人登上山頂必到這個椅子上做一下,體驗仙人的感覺。

蜜柚林

每年蜜柚花開的時候是游蜜柚林的最好時候,滿山遍野的蜜柚花香,

文化教育

時坡地處偏僻山村,民風淳樸,也是貧困自然村,是希望工程援助對象。在香港南九龍獅子會大力支持下於1996年建成了時坡村希望國小。
學校名稱:平和縣時坡村希望國小
時坡希望國小
申請時間:1996
所在地區:漳州市閩侯
學校地址:平和縣崎嶺鄉時坡
時坡村與閩南大多數民俗一樣,信仰佛教和道教。每年農曆正月初五,是一年一度天湖堂保生大帝出巡節日。人們用大轎抬著保生大帝,到十二牌各社(村)輪流巡視,持續7日。每到一社,鑼鼓喧天,彩旗飄揚,鳴炮響銃,熱烈歡迎。
巡視到時坡村是正月初八左右,家家戶戶備下祭品奉敬,以感謝保生大帝功德,祈求來年風調雨順,人壽年豐,國泰民安。是夜搭台演戲,神人同娛。到正月十二日,各社善信士女,身著節日盛裝,組成龍獅隊、彩車、鑼鼓隊伍浩浩蕩蕩歡送保生大帝回殿。
雖然很多老一輩很看重拜神祈福,但大多數年輕人只是當它是一種文化傳承,和一種信仰,是華人的優良傳統!而不是迷信,早在3000年前,我們的先人就有“敬天地,禮神明,拜祖先”的思想和祭祀活動。而這一思想和活動代代相承,又經過道教的繼承和發展,變得越來越鄭重,成為華人生活重要的組成部分。深深地影響到我們的價值觀。也形成了華人世界特有的文化現象:世界上凡是有華人的地方,就有神廟。凡是有神廟的地方,就有華人祭祀。
迎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