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精神與馬克思主義哲學創新(第2部)

內容介紹

《馬克思主義哲學創新研究(第2部):時代精神與馬克思主義哲學創新》內容簡介:重點項目《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的堅持、發展與創新研究》的最終研究成果之一。立足於全球視野與中國實踐,作出了馬克思主義時代觀的新回答,提出了馬克思主義哲學創新的新思路。“從哲學高度看時代”、“從時代高度看哲學”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創新研究(第2部):時代精神與馬克思主義哲學創新》的主題;危機創新時代觀與綜合創新哲學觀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創新研究(第2部):時代精神與馬克思主義哲學創新》兩大焦點問題與核心理念,由此決定了《馬克思主義哲學創新研究(第2部):時代精神與馬克思主義哲學創新》內容的三個層次。
首先,闡明了改變世界面貌的三大時代潮頭,決定全球化命運的三個基本矛盾,新型文明難產期的六大危機,尤其是當代國際金融危機背後的全球資本主義普遍危機。其次,提出了走出危機的綜合創新之道,主張中國走“古今中外、綜合創新”大道,把科學創新、技術創新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制度創新、文化創新有機地統一起來,構成四大支柱,支撐中國到2020年率先成為21世紀創新型國家。最後,提出了哲學創新的全新思路,指出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當代化、中國化、系統化、大眾化的創新之道,成為中國創新的哲學奠基。這是一部闡發時代精神、把握時代脈博的創新之作,適宜關注時代精神、中國命運的廣大讀者閱讀。

作者介紹

王東,哲學博士,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全國重點學科、北大馬克思主義哲學教研室主任,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北大鄧小平理論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國辯證唯物主義研究會副會長,中國馬克思恩格斯研究會副會長,列寧思想研究會會長,文化哲學研究會會長,馬克思主義哲學史學會常務理事。從1992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發表論文200來篇,主要成果凝聚為10本書:“創新學五部曲”和“中國學五部曲”。專著《辯證法科學體系的“列寧構想”》一書,1992年獲第二屆吳玉章獎金,2000年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其他論著多次獲得北京大學和北京市科研成果獎,專著《馬克思學新奠基》一書提出的相關問題,被《光明日報》、《學術月刊》等評為2007年中國理論界十大熱點問題之一。

作品目錄

導論當代世界向何處去——時代主題與時代精神的七種提法辨析第一節“歷史終結”時代論第二節“文明衝突”時代論第三節“混亂失控”時代論第四節“反恐戰爭”時代論第五節全球化時代論第六節全面調整時代論第七節改革創新時代論第八節改革創新時代論的基本觀點第一篇改變世界面貌的三大時代潮頭第一章以勞動社會化為根基的經濟全球化潮頭第一節當今時代最大特徵:千年之交走向經濟全球化新階段第二節經濟全球化:一股最強大的時代潮頭第三節經濟全球化改變著人類存在方式第四節經濟全球化的深層實質:生產關係的國際化第五節經濟全球化的深刻根源:勞動社會化第二章以交往普遍化為根基的科技信息化潮頭第一節科學發展信息化第二節技術發展信息化第三節產業發展信息化第四節社會發展信息化第五節時代發展信息化第三章以信息網路化為根基的政治民主化潮頭第一節勞動社會化與經濟全球化呼喚政治民主化第二節交往普遍化與信息網路化呼喚新型民主第三節當代世界民主政治發展的新趨勢、新特點第二篇決定全球化命運的三個基本矛盾第四章經濟全球化與資本壟斷化的基本矛盾第一節全球性巨型跨國公司新發展第二節跨國區域經濟集團化第三節從私人壟斷、國家壟斷到跨國壟斷、全球壟斷第四節世界歷史上的第一個全球帝國第五節生產關係的國際化:全球範圍的兩極分化第五章政治多極化與單邊化的基本矛盾第一節從經濟上的全球壟斷到政治上的全球帝國第二節從“兩極對立”到“一超多強”國際關係體系新特點第三節“六瓣梅花”、“三國演義”式的世界格局第四節多極化,還是單邊化——國際政治新秩序的爭論焦點第五節必須建立國際關係民主化的新秩序第六章文化多元化與單質化的基本矛盾第一節從經濟全球化到文化全球化——世紀之交的爭論焦點第二節文化全球化的特殊複雜性第三節世界文化的單質化,還是多元化——文化全球化的兩種主張第四節多元對話,還是一家獨霸——文化全球化的兩種構想第五節文化的全球化與民族化——並行不悖的兩大趨勢第六節從生態多樣性到文化多樣性的價值理念第三篇新型文明難產期的六大危機第七章天人關係中的生態危機第一節當代生態危機的三大表現形式第二節生態危機的經濟基礎:近代工業化生產方式第三節生態危機的社會癥結:資本主義異化勞動第四節生態危機的思想根源:征服自然的主體性觀念第五節世界歷史上的第一次生態危機第六節滅絕之路,還是可持續發展之路第八章國際關係中的戰爭危機第一節戰爭危機的表現形式第二節後冷戰時代的歷史特點第三節當代戰爭的五大根源第四節走向戰爭的思想根源第五節走向永久和平的哲學探索第九章南北關係中的貧富分化危機第一節南北矛盾加劇的六個層面第二節全球化過程中的南北矛盾上第三節生產關係的國際化和兩極分化的國際化第四節開發中國家的貧困危機第五節南北矛盾激化的思想根源第六節激化對立之路,還是共同發展之路?第十章文明關係中的衝突危機第一節“文明衝突論”的理論張目第二節“9·11”事件:文明衝突危機加劇的歷史性標誌第三節文明衝突的重要根源——文化帝國主義與文化殖民主義第四節反恐戰爭及其意識形態化——文明衝突加劇的一個重要導火索第五節文化全球化等於文化單質化——文明衝突加劇的一個重要思想根源第十一章主體關係中的道德危機一第一節當代國際金融危機的背後是道德危機第二節戰爭危機後面的道德危機第三節生態危機後面的道德危機第四節自知者明,自勝者強——當代人類困境背後的道德自律問題第十二章義利關係中的價值危機第一節當代世界突出矛盾:萬能工具理性與狹隘價值理性第二節價值目標:道義論,還是功利主義第三節、人的觀念:單主體性,還是多元互動主體性第四節狹隘功利主義大泛濫第五節義利觀中的價值危機——全球問題、人類困境的深層哲學根源第四篇當代國際金融危機暴露的全球資本主義普遍危機第十三章當代國際金融危機向何處去——危機過程三個階段、五個特點第一節積蓄醞釀階段(1971一2006)第二節危機爆發階段(2007一2009)第三節走出危機階段(2010年以後)第四節當代國際金融危機的五大特點第十四章市場失靈,還是政府失靈——當代國際金融危機的深層根源探究第一節直接根源:美國房貸資本的泡沫化傾向第二節內在根源:金融資本、虛擬資本的過分膨脹的泡沫化傾向第三節政策根源:金融資本的自由化、全球化、信息化、泡沫化第四節體制根源:盎格魯一撒克遜式的金融自由化體制第五節理論根源:鼓吹私有化、市場化、自由化的新自由主義“華盛頓共識”第六節深層根源:從商品拜物教到金融資本全球帝國的普遍危機,從國內到國際的兩極分化第十五章當代金融危機實質新探:金融危機,還是普遍危機——現代資本主義的第五次普遍危機論第一節局部危機還是普遍危機——當代國際金融危機性質新論第二節近150年來的四次普遍危機——1856年,1873年,1929年,1974年第三節第五次普遍危機及其三個新特點——全面性、全球性、深刻性第五篇走出當代危機的綜合創新之道第十六章科學創新之道第一節從科學革命到知識創新——當代世界的研究軌跡第二節馬克思的科學觀第三節什麼是科學創新第四節現代科學創新的兩大階段第五節科學創新實質與發展模式新探——綜合創新論第六節兩大先鋒學科群的綜合創新——現代科學創新走向第七節兩大航程的綜合創新——現代科學創新的新特點第十七章技術創新之道第一節什麼是“技術創新”第二節改變世界歷史的十大技術創新第三節當代技術創新的新特點第四節當代技術創新的新目標——必須根本超越資本壟斷造成的“技術異化”第五節當代技術創新的新路徑第六節中國技術創新之新道路第十八章制度創新之道第一節現代西方制度創新理論軌跡第二節馬克思制度創新論的重新發現第三節自我毀滅還是制度創新——命運攸關的人類抉擇第四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制度創新第五節中國政治改革的體制創新之路——建立權力運行的人民監督機制第六節中國政治體制改革的新選擇、新道路第十九章文化創新之道第一節文化模式與文化戰略——國內外流行的六種觀點辨析第二節張岱年首倡多元文化綜合創新論第三節綜合創新是文化發展大道第四節綜合創新文化觀的六個要點第五節走全球化與民族化統一的綜合創新大道第六節中華文明綜合創新與現代復興的十大目標第二十章從單項創新走向綜合創新之道第一節人化:潛在的綜合創新第二節古代農業化:自在的綜合創新第三節近代工業化:自發的綜合創新第四節創造中國式的國家創新體系第五節綜合創造的創新機制第六節四元綜合的創新主體第七節多元綜合的創新體系第六篇馬克思主義哲學創新道路第二十一章馬克思主義哲學創新前提第一節必須確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馬克思主義哲學觀第二節必須堅持發展馬克思主義精神實質與基本原理第三節必須對蘇聯模式哲學教科書體系作出實事求是的具體分析第二十二章馬克思主義哲學創新根據第一節從歷史成就看馬克思主義哲學創新可能性第二節從歷史變化看馬克思主義哲學創新必要性第三節從問題現狀看馬克思主義哲學創新迫切性第二十三章馬克思主義哲學創新途徑第一節解讀模式創新第二節文本體系創新第三節文獻資料創新第四節中西馬綜合創新第五節哲學問題創新第六節哲學體系創新第七節教學體系創新第七篇馬克思主義哲學創新目標第二十四章創造馬克思主義哲學當代化新形態第一節“回歸馬克思”與“發展馬克思”的統一第二節創造馬克思主義哲學當代化新形態第三節馬克思主義哲學現代新形態的七條標準第二十五章創造馬克思主義哲學系統化新體系——列寧《哲學筆記》思想底蘊與當代意義新解讀第一節為什麼會提出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創新問題第二節探索唯物辯證法體系的“列寧構想”第三節六個片斷綱要構成的總體構想第四節列寧體系構想中包含的八條基本原則第五節建構唯物辯證法體系的骨骼框架第二十六章創造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新形態第一節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何以必要——中國特殊性的七個層次第二節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何以可能——五個契合點第三節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何以實現——七個層次結合論第四節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何以創新——重點抓住兩大歷史源頭、兩大時代潮頭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