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義存錄

況《公羊》著不修《春秋》之文,《左氏》記河陽書狩之語,去聖未遠,必有所受。 其疑胡《傳》而信《左氏》,亦足破以《經》解《經》之空談。 而乃別出新奇,欲以孔子之言解《春秋》。

古籍簡介

《春秋義存錄》十二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四庫提要

國朝陸奎勛撰。奎勛有《陸堂易學》,已著錄。是編力破《春秋》一字褒貶之說,頗能掃《公》、《谷》拘例之失與宋儒深刻嚴酷之論,而矯枉過直,謂孔子全因舊史之文,然則所謂筆削者安在?所謂其義竊取者又安在?況《公羊》著不修《春秋》之文,《左氏》記河陽書狩之語,去聖未遠,必有所受。舉一二節可例其餘。乃謂除此數條之外,悉因魯國之成書。然則必如倪思之《班馬異同》字字著原本、改本,郭茂倩之《樂府詩集》篇篇分本詞入樂,而後信為孔子有所修改耶?其疑胡《傳》而信《左氏》,亦足破以《經》解《經》之空談。而乃別出新奇,欲以孔子之言解《春秋》。凡一切子書、緯書所引,不問真偽,一概闌入,已為蕪雜。至於其文與《春秋》無關,如《莊公八年》“齊無知”一條引《坊記》曰:“子云:君不與同姓共車”一節,又引《文言傳》“積善之家”一節,注曰“按前條之義為齊僖言也,後條之義為齊襄言也”,似乎孔子一生無一語不因《春秋》而發者,有是理耶?至於《僖公二十年》“杞子卒”一條引《論語》“子曰:夏禮吾能言之”一節,以合於《左傳》夷禮之說,而又注“案杞稱子《左傳》以為《經》夷之,不若《谷》注時王所黜之說為善”,是並駁孔義矣。全書大抵類是。是皆務高求勝之過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