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河2

空間:空間就是該星球可建設的建築數量。 大型能量防禦罩:小型防護罩的改進。 毀滅者:毀滅者是戰鬥船艦中的王者。

遊戲信息

遊戲名稱:星際2
遊戲類型:策略
遊戲狀態:公測
更新時間:10-19更新至1.1.2
支持平台:安卓

遊戲資料

簡介
《星戰2》是一款科幻題材的策略類多人線上遊戲,你將從一顆星球(母星)開始你的帝國大業:通過建造資源設施,產出發展星球必須的資源;通過科技研究建造巨大飛船、超強的防禦。
你可以選擇無人占領的星球建立你的殖民星,它可以是從事生產的資源星,為主星提供資源;也可以是軍事星,以高速建造艦隊為目的。
在這個宇宙中,有與你志同道合的朋友,你可以和他組成聯盟。也有對太空海盜這個職業感興趣的玩家,你將與他鬥智鬥勇。
快加入我們!在這個浩瀚、紛繁、刺激的宇宙中追求名譽、財富並體驗冒險的快樂吧~

操作

本遊戲操作非常簡單,你只需要簡單的點擊相應的按鈕,再配合iphone的滑動功能。就能玩轉整個宇宙~

特色

暗物質:
遊戲中的通用貨幣。
暗物質是一種不容易獲得的稀有資源,在宇宙中,1暗物質可以兌換1000單位的金屬、晶體、重氫。並且一些無法用普通物資換取的道具和艦船,都能用暗物質購買。
聯盟:
聯盟是一個集體,這裡聚集了有著相同目標的一群人,他們可以互相幫助,聯合防禦敵人的入侵,聯合攻擊敵人的星球。更會在聯盟等級達到5級以後,讓聯盟成員在滿足科技條件的情況下製造終極艦船――死星。
戰鬥:
不同的艦船之間有快速射擊值,當某個艦船攻擊能對其造成快速射擊的艦船時,將有幾率增加攻擊次數。這樣的話,單純的數量型艦隊是不行的,你將要考慮每種艦船的配置,從而達到最低戰損。
探險:
每個太陽的16號坐標都是到達未知星球的通道,你只需要在艦隊編成時的坐標欄最後一格輸入16,就能出發探險。探險的時間越長,獲得的回報也越高,相對的危險性也越大。少數幸運的人會在探險中找到稀有的東西,比如暗物質。
用語
殖民:當天體物理科技提升時,只要你擁有一艘殖民船,就有機會殖民一顆無人星球,但是請注意,每2級天體物理科技可以多殖民1顆星球,最多8個殖民星球。殖民位置3和13的星球需要該科技達到4級。殖民位置2和14的星球需要該科技達到6級。殖民位置1和15的星球需要該科技達到8級。
探險:探險是將艦隊派遣到一個特殊的位置,每個太陽系裡有15個位置,可以容納15顆星,而16號位置是專門用於探險的,你可以把艦隊派遣到任何太陽系的16號位置進行探險。探險需要運用到天體物理科技,天體物理科技等級越高,可同時進行的探險艦隊數也越多,具體可以查看天體物理科技詳情。探險可以獲得資源、艦船,甚至暗物質,當然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事件,也許還會導致艦隊毀滅。
廢墟:廢墟是戰鬥後的殘留物質,廢墟的數量取決於戰鬥雙方艦隊的大小,幾乎是雙方艦隊資源構成數量總和的30%。
回收:當星球有廢墟時,可以使用回收船進行回收,廢墟的坐標和星球坐標一致,在選擇坐標界面時請點擊廢墟圖樣,以保證能正確進行回收。
召回:艦隊尚未到達目的地的時候,可以進行召回,當你點擊召回時,艦隊將立刻返航。
新手保護:當一個玩家的積分在5000分以下時,這個玩家就會處於新手保護階段
FS:由於玩家不可能24小時監控遊戲,當玩家下線時,在星球上的艦隊容易被其它玩家攻擊,因此玩家發展了一種技巧稱作Fleetsave(FS),FS是指玩家下線後,將艦隊載著資源派至別處,並設定時間至下次上線的時間,由於艦隊在飛行途中是不能被攻擊的,這段時間可以保障艦隊和資源的安全.
追秒:FS雖然能避免大多數的攻擊,但某些玩家會使用密集感應陣或通過對時間、資源產量和周圍星球狀態的觀察與計算來偵測你的艦隊返回時間,然後在艦隊返回後幾秒被攻擊,這種方式讓玩家沒有辦法躲避戰鬥,稱為“追秒”或“秒追”。
攻擊:普通攻擊實際上是攻擊對方的飛船和防禦,對方的飛船在飛行中是無法被攻擊的,所以如果你想消滅對方,一定要等對方的艦隊在星球上,你才發動艦隊攻擊。發動攻擊前,一般先要探測下對方的星球情況,看下自己的艦隊能否打敗對方,否則艦隊飛過去,可能白白犧牲掉
掠奪:攻擊對方星球,將對方星球的防禦與艦隊在6回合之內全部摧毀的話,就能掠奪該星球的資源,每次能掠奪到星球各資源總量的50%,當然,你也必須有足夠的空間來運送資源。
積分:玩家每消耗1000資源,就可以獲得一分(但是不包括艦隊活動消耗的重氫資源)。這些分數在建築物、科技、艦隊或防禦落成後才會加到玩家的積分中。而當這些艦隊或者防禦被摧毀時,將被扣除。
簡稱:戰艦簡稱:小型運輸船 簡稱 SC,大型運輸船 簡稱 LC,輕型戰鬥機 簡稱 LF,重型戰鬥機 簡稱 HF,巡洋艦 簡稱 CL/CC,戰列艦 簡稱 BB,戰鬥巡洋艦 簡稱 BC,轟炸機 簡稱 WB,毀滅者 簡稱 DD,死星 簡稱 DS; 防禦簡稱:飛彈發射器 簡稱 ML,輕型雷射發射器 簡稱 LL/SL,重型雷射發射器 簡稱 HL,高斯炮 簡稱 GC,中子炮 簡稱 IC,等離子武器 簡稱 PC,小型能量防禦罩 簡稱 SSD,大型能量防禦罩 簡稱 LSD;3圍:武器技術,防禦盾技術和飛船裝甲化技術
造月:在某一星球發生戰鬥,根據雙方艦隊殘留的廢墟數量,有最高20%的幾率產生月球。
溫度:從1號星球開始越往後溫度越低。重氫產量越高,太陽能衛星產能越低。
毀月:月球可以被摧毀,不過只有死星可以摧毀他,但是這十分的危險而困難,因為你的艦隊會被捲入月球毀滅時的爆炸中。
攻擊保護:玩家一天(24小時)只能攻擊同一個玩家6次。
空間:空間就是該星球可建設的建築數量。每提升一個建築等級,該建築會多占一空間。技術、艦隊、防禦(包含飛彈)皆不占空間。母星空間一律為163,殖民星大小則依機率分布。
防禦
火箭發射器:火箭發射器是一種造價低廉,構造簡單的防禦系統。源自簡單的彈道武器,它不需要特別的研究就可以建造。低廉的造價讓它適於對抗小型艦隊,但是隨著時間的消逝它也慢慢失去了作用。在後期它只能扮演為更強大的防禦系統攔截火力的角色。一般來說,防禦工事在系統狀況接近崩潰時會自動關閉,以 便有修復的機會。在戰鬥結束後,被摧毀的防禦設施有70%的機會被修好。
輕型雷射發射器:為了對抗在造船技術領域的巨大進步,科學家必須發展出一種新的防禦裝置,以便對抗裝備完善的船 艦和艦隊。很快輕型雷射發射器誕生了, 通過光子集中射擊能造成比彈道武器更大的傷害。另一方面,它的防護能力也被提升以對抗現代船艦的火力。為了不讓生產成本大幅上升,它的基本結構和火箭發射裝置 相比沒什麼太大的不同。因為它的性能價格比極高,從剛起步的帝國到強大的星際帝國,到處都能見到 它的身影。注意在戰鬥之後,有多達70 %的機會修復受損的防禦設施。
重型雷射發射器:重型雷射發射器是輕型雷射發射器必然的發展結果,它的結構被加強了。由於加入了新的材料,它的外殼被改造得具有了真正的抵抗力。同時它的能量系統和射控電腦也被改進,能在一個目標上釋放更多的能量,造成更大的傷害。注意在戰鬥之後,有多達70 %的機會修復受損的防禦設施。
高斯炮:和先進的核聚變技術,新型能量來源,超空間技術和進步的合金治煉技術相比,投射武器簡直就是快 報廢的老古董。但也因為能量技術的進步,讓它找回自己在新世紀中的定位:它的原理早在20和21世紀 就被熟知:粒子加速。高斯炮就是一座大型的粒子加速器,成噸重的炮彈被巨大的電磁場加速,這些炮 彈的出膛速度是如此之高,它燃盡了周遭空氣中的塵埃,后座力撼動大地。它的破壞力足以擊穿任何現 代的裝甲,防護盾被擊穿也不是少數例子。有時甚至能把目標直接打個對穿。
中子炮:這種技術在21世紀時就已存在,當時稱為EMP,也就是電磁脈衝。它有一個特性,脈衝能量會造成瞬間的突波,對電子設備造成嚴重的干擾,並把那些靈敏的電子設備摧毀。往日這類武器被搭載在炸彈或是火箭飛彈上,但隨著EMP領域研究發展的結果,現在這類武器可以被很簡單地改裝成火炮。中子炮是這 類武器中的佼佼者。密集的中子束可以破壞目標上任何未加防護的電子系統,並使得船艦上的防護盾產 生器不穩定,並不會造成實質上的傷害。各式艦艇中只有巡洋艦搭載了中子炮,因為中子炮的能量消耗 非常的巨大,在戰鬥中通常都是直接毀滅目標船艦,而不是癱瘓它的行動能力。
等離子武器:雷射技術目前已經趨向完美,離子技術也將到達它的終點站,這些現存的武器系統似乎再也沒有改進 的餘地。但是人們想到了一個主意:也就是把兩種系統合而為一。雷射被用來把重氫加熱到百萬度的高 溫,再利用研發離子技術所獲得的電磁場知識,來包裹這團可怕的等離子團。這青藍色的等離子球在飛 往目標的途中看起來是如此的賞心悅目,但是在太空船上的船員看來,這看來溫和的等離子團代表的是毀滅與死亡。等離子武器被看作是最可怕的武器,當然這項技術的代價也是高昂的。
小型能量防禦罩:在防護盾發生器足夠小到能裝備到飛船上以前,早就存在一種在星球表面裝備的大型的防護盾發生器。它把整個星球都罩了起來,並產生出一種力場,能在能量爆發以前把它們大量的吸收。小型的艦隊常常對這種小型防護罩束手無策。隨著技術上的不斷發展,防護盾也被不斷的強化。在後期人們還能將造大型的防護罩,它更加的強大。每種防護罩,在星球上只能各設定一個。在戰鬥結束後,被摧毀的防禦設施有70%的機會被修好。
大型能量防禦罩:小型防護罩的改進。它們使用相同的技術,但大型防護罩卻可以抵擋多得多的進攻能量。大型防護罩 的力場產生器在運轉時也比較安靜。在戰鬥結束後,被摧毀的防禦設施有70%的機會被修好。
攔截飛彈:攔截飛彈是星際飛彈來襲時的唯一防線,一顆攔截飛彈可以摧毀一顆星際飛彈
星際飛彈:星際飛彈專門摧毀敵方的防禦設施。被星際飛彈摧毀的防禦設施不會被修復。
建築
金屬加工廠:金屬加工廠提供星球所需的金屬,金屬被用於建造建築物和飛船以及科技研究。金屬礦容易獲取,消耗能量較少,但是它的使用量最大。(每級占用1空間)
晶體提煉廠:晶體提煉廠提供星球所需的晶體,晶體被用於建造建築物和飛船以及科技研究。晶體產量低於金屬礦,消耗能量也比金屬礦高。使用量一般。(每級占用1空間)
重氫分離廠:重氫是一種替代能源,常用於各類艦船作為燃料,由於分離難度大,所以產量非常低,消耗能量也非常大。(每級占用1空間)
太陽能發電站:太陽能發電站產出的能量(電)直接提供給金屬、晶體、重氫工廠使用,其他建築的能源消耗對於資源工廠來說可以忽略不計。(每級占用1空間)
核電站:核電站同樣產出能量,不過卻需要大量的重氫。如果重氫對你很重要,那么請適當建造。(每級占用1空間)
金屬礦倉庫:用來存儲金屬礦,倉庫等級越高存儲的越多。如果倉庫滿了,那么資源將不再增加,除非你使用資源或者提高倉庫等級。(每級占用1空間)
晶體倉庫:用來存儲晶體,倉庫等級越高存儲的越多。如果倉庫滿了,那么資源將不再增加,除非你使用資源或者提高倉庫等級。(每級占用1空間)
重氫儲存槽:用來存儲重氫,儲存槽等級越高存儲的越多。如果儲存槽滿了,那么資源將不再增加,除非你使用資源或者提高倉庫等級。(每級占用1空間)
機器人工廠:機器人工廠提供便宜且高效的機器勞動力用於基礎建設。每提升一級,建築物升級的速度都會有一定增加。(每級占用1空間)
飛船建造基地:飛船建造基地可以建造所有的太空船和星球防禦設施。當它等級提升時,建造速度也會隨之增加。如果星球上有納米機器人工廠,生產飛船的時間將大幅度減少。(每級占用1空間)
研究實驗室:研究實驗室負責研究各類科技,當一個星球開始研究某項科技時,其他星球將因為協調問題無法研究其他科技。(每級占用1空間)
聯盟太空站:聯盟太空站專門為盟友提供停泊、補給,擁有聯盟太空站的星球,盟友將可以進行聯合防禦,但是你必須為他們提供足夠的重氫。(每級占用1空間)
飛彈發射井:飛彈發射井用來存儲和發射飛彈。每一級的飛彈發射井可以儲存5枚星際飛彈或10枚攔截飛彈。飛彈可以混合儲存;一枚星際飛彈所需的空間可以放置兩枚攔截飛彈。(每級占用1空間)
納米機器人工廠:納米機器人事實上是一些平均大小為納米等級的微型機器人,它們可以從事普通機器人無法從事的精細工作,從而大大提高建築、飛船、防禦的建造速度。(每級占用1空間)
地形改造器:在這個建築物里生產著特別設計的奈米機器人,它們將創造出陸地,每一級提供5的建造空間。注意:當你建造了地形改造器後,它便不能被拆除。(每級增加5空間)
科技
能量科技:能量技術致力於發展能量系統和能量儲存技術的開發和研究,從能量技術上獲得的知識將成為研究其它特定技術的基礎。
雷射科技:雷射是高能量的光子束,具有指向性和絕佳的聚焦性質。雷射裝置的用途很廣泛:從導航陀螺儀,光學電腦或武器系統。雷射科技是大部分艦船武器和雷射炮台的前置條件。
中子科技:中子武器技術基於將高加速的中子光束投射在目標上,依靠目標物帶電荷的本質,可以造成巨大的傷害。中子炮和艦船武器均需要該科技。
超空間技術:超空間技術提供了大型戰艦和空間傳送點進行傳送所需要的基本技術,超空間引擎則是在此基礎上發展而來。
等離子科技:等離子是由帶正電荷和帶負電荷的離子所組成的流體,利用磁力技術,這些帶電的粒子被包裹成“球狀”以便發射。大型艦船和等離子武器需要此技術。
燃燒引擎:燃燒引擎是最古老的引擎類型,適合於小型船艦。小型和大型運輸艦,輕型戰鬥機,回收艦和探測器在燃燒科技每提升一個等級時可以在基礎值上增加10%的速度。
脈衝引擎:此種推進系統所用的燃料是核融合爐生產能量後產生的垃圾,可以用較少的燃料消耗量獲得較高的速度。重型戰鬥機、巡洋艦、轟炸機、殖民船在該科技提升時,每級在基礎值上增加20%速度。
超空間引擎:通過對時間和空間的彎曲從而使船艦周圍的空間進行壓縮,從而使飛行的距離減少。每升一級提高戰列艦、戰鬥巡洋艦、毀滅者、死星的基礎速度30%。
空間探測技術:星球探測技術主要是研究資料感應器和智慧型裝置與知識,以供探測資料並防止外來的探測器進行探測。這項技術的等級越高,就能從其他帝國的行星獲得更多資料。探測器探測資料的多寡,主要取決於自己和對手的探測技術的差距。自己的技術等級越高,就能獲得更多資料且被發現的機率也越低。傳送的探測器越多,就能回傳更多訊息-但此舉也大大提高了被發現的機率。提升空間探測技術也可以得知關於接近自己星球的艦隊資料: - 高出對方等級2可以看到艦隊總數; - 高出對方等級4可以區分出艦隊內有哪些種類的船艦; - 高出對方等級8可以分辨各種船艦各有幾艘。
計算機科技:計算機技術研究用來提高計算機的計算能力。每提升1級就能增加1條艦隊航線,這就意味著攻擊次數變多,運輸次數變多,你的發展變快。
天體物理科技:該科技使得我們可以涉足於探索深層外太空的更深入研究。這些進展可以使用在宇宙拓展更多的殖民地。每2級該科技,可提供一個額外的行星殖民位置。並且特定等級可增加遠征航線,遠征航線一般用來進行探險。
跨星系科研網路:星際間的互聯設施,每提升1級,可以將多一顆的星球的研究實驗室併入研究計畫,從而提高研究速度。但是加入的實驗室等級必須滿足該科技需求才有效果。增加的順序是實驗室等級由高到低。
引力科技:此科技唯一的目的就是為死星提供毀滅性武器。它需要極大的能量,只能通過大量太陽能衛星來實現。
裝甲技術:為了保證艦船存活率,增加結構強度而誕生的科技。每提升1級,艦船裝甲在基礎值上增加10%。
武器進攻技術:武器進攻技術主要研究武器對能量的使用方式,讓其發揮更大的威力。每提升1級,武器攻擊力在基礎值增加10%
防禦盾系統:防禦盾系統用來在你的船艦周圍產生防護性的粒子護盾。每提升一個等級可以為防護盾增加10%的效率。等級提升增加了護盾能量總額,使它在崩潰前能夠吸收更多的能量。防禦盾裝置不僅被使用在船艦上,在行星防禦罩上也能見到它的蹤影。
船艦
輕型戰鬥機:與它薄弱的裝甲和火力相比,輕型戰鬥機在戰爭中扮演著一種支援性的角色。憑著它們的靈活度,速度以及數量,輕型戰鬥機常被用來保護那些較大而笨重的船艦(俗稱炮灰)。使用燃燒引擎。
重型戰鬥機:在輕型戰鬥機的改進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用傳統的推動技術已經不能滿足要求。為了提供新型的戰 斗機更好的靈活度,脈衝引擎第一次被使用。使用了高價值的材料,雖然提高了費用和複雜度,卻也提 供更多的可能性。使用脈衝引擎,可以提供武器和防護盾系統更多的能量。強化過的機身結構和更強悍 的火力,使得這種戰鬥機比它的前輩更有威脅性。(也是炮灰) 使用脈衝引擎。
巡洋艦:隨著重型雷射炮和離子加農炮被運用在戰場上,戰鬥機陷入了一個困境。在這些新型的防禦系統前, 無論怎么提升武器強度和裝甲,戰鬥機依舊無法與其對抗。 因此人們決定發展一種新的船艦,它要有更 高的火力和防護。巡洋艦就此誕生了。戰鬥巡洋艦的裝甲大約是重型戰鬥機的3倍,火力強2倍。它的速 度也是所有船艦中最快的。對於中度的防禦沒有比他更好的武器了。巡洋艦幾乎統治了整個宇宙有100年 。不幸的是,隨著高斯加農炮和等離子發射器等新型防禦設施被開發出來,戰鬥巡洋艦結束了它的輝煌歷 史。由於武器系統效能適合,現在巡洋艦仍被用來對抗大量的戰鬥機中隊。 使用脈衝引擎。
戰列艦:戰列艦是艦隊的脊樑。它的重型防護,高速,超大的裝載空間使得這種船艦被公認為是最優秀的船艦 。戰列艦的優勢在於建造時不需要重氫,這在防守星球時非常有利,但是一旦進行進攻,它的重氫消耗將有可能讓你吃不消。 使用超空間引擎。
戰鬥巡洋艦:這艘戰艦是有史以來研發出的最先進戰艦之一,對敵方來襲的艦隊來說簡直就是死亡艦艇。是絕對的戰列艦殺手!
轟炸機:轟炸機專門用來摧毀星球上的重型防禦裝置。拜雷射引導系統之賜,等離子炸彈被精確的投擲到它們 的目標上,對行星的防禦系統造成毀滅性的傷害。當超空間引擎提升到等級8時,轟炸機將可以換裝成該 型引擎並且提升速度。
毀滅者:毀滅者是戰斗船艦中的王者。由離子-等離子及高斯加農炮構築而成的多重武器方陣搭載在能快速反應的炮台上,使它擊中戰機的機率高達99%。因為毀滅者巨大的體積限制了活動能力,使得它跟戰鬥艦艇 比較起來更像是移動式的堡壘。由於火力驚人它所消耗的重氫也同樣巨大。
死星:死星裝備了一門巨大的重力粒子炮,只需要一擊就能夠摧毀幾乎任何東西,甚至是月球。它需要無比巨大的能量,以致於它幾乎是由能量產生器組成的。死星的大小限制了它的航行速度,使得它無比緩慢。
小型運輸艦:小型運輸艦是星際間最常見的運輸工具之一,可以裝載5000單位的資源,當脈衝引擎研發到5級時,小型運輸艦將會換裝此型引擎,並增加速度。
大型運輸艦:大型運輸艦是星際間最常見的運輸工具之一,可以裝載25000單位的資源,使用高效燃燒引擎。
殖民船:殖民船是特殊設計過的船隻,擁有厚重的裝甲,允許帝國開拓並殖民到新天地。它將用來對新的星球 資源的提供,能整個被分拆然後被重新利用,以建造一個全新的世界。
回收船:太空戰鬥的規模越來越龐大,在單一次戰鬥中總有著成千上萬的船艦被摧毀,產生的船艦殘骸卻白白 被放棄。普通的運輸艦無法收集這些珍貴的資源,甚至於無法接近。通過防護技術的發展,產生了一個 新的艦艇種類,有了它的幫助能把巨大的流失的資源回收。 回收船的大小與大型運輸艦相仿,但額外搭 載的防護裝備占據了一些可用空間。因此,回收船的可用儲存空間被限制為20,000。
間諜衛星:小巧靈活的探測器,搭載高效能的推進機構,它能夠提供遙遠的星球上的信息。使用先進的通訊系統 ,這些探測器可以從極為遙遠的地方回傳蒐集到的情報,在抵達目標行星的繞地軌道後,探測器會運行軌道一周以蒐集情報,此時它們很容易被發現。為了節省空間縮小體積,防護盾和武器被放棄了。只要一被發現,探測器通常會因為薄弱的結構而被摧毀。不能完整的獲得情報時,建議增加間諜衛星數量。
太陽能衛星:太陽能衛星裝備了太陽能電池,是構造簡單的軌道衛星,它會把蒐集到的能量傳回到星球的地表上。這些能量使用特殊的雷射光來傳輸。太陽能衛星的效率取決於太陽光線的強弱。它的價格低廉,安裝簡單,這些衛星因為提供了地面建築所需的電力而廣為人知。不幸的是,這些衛星在戰鬥時極易被摧毀。太陽能衛星的產能受星球溫度影響,溫度越高,產能越大。引力科技所需的大量能源基本只有靠太陽能衛星的數量來積累。
事務官
地質學家:增加資源產量
工程師:增加能量
技術專家:減少艦船建造時間
建造專家:減少建築建造時間
科學家:減少科技研究時間
空間學者:增加存貯空間
防禦學家:減少防禦建築建造時間
偵查專家:增加偵查等級
指揮官:增加艦隊通道
將軍:增加艦船速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