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斑叉鼻魨魚

星斑叉鼻魨魚

中文名:星斑叉鼻魨英文名:starry 學名:Arothron 星斑叉鼻魨橘色的身體布滿了深色的斑點。

中文名:星斑叉鼻魨
英文名:starry Puffer
學名:Arothron stellatus
最小水族箱尺寸:1500升
飼養難度:困難
飼養要求:鹽度 1.020-1.025;酸鹼度 8.1-8.4
性情:一定攻擊性
水族箱最大成體尺寸:100厘米
珊瑚兼容性:危險
食物要求:肉食
主要產地:印度洋
種屬:四齒魨科
星斑叉鼻魨橘色的身體布滿了深色的斑點。屬於大型的四齒魨科魚。在水族箱中不會超過60厘米,但在野外,能長到120厘米。缺少臀鰭,但學會了用胸鰭划水。遇到危險的時候,星斑叉鼻魨可以通過膨脹自己的身體自我保護。當膨脹時,它的棘刺也會豎起來,阻止被掠食者吃掉。它的一部分肉是有毒的。牙齒是像鳥喙一樣的結構。1500升以上裸缸飼養,會吃到在缸中發現的無脊椎動物。當用網撈時,星斑叉鼻魨會膨脹身體,建議用容器移動它。星斑叉鼻魨的食物包括各種動物性餌料,提供硬殼蝦供其磨磨不斷生長的牙齒。夜行,因此很少在白天能看到它活動。
星斑叉鼻魨 A. stellatus (Bloch et Schneider);Starryblowfish
背鰭11—12;臀鰭11;胸鰭18—20。體長為體高3.2—3.3倍,為頭長2.7—2.8倍;頭長為吻長1.7—1.9倍,為眼徑8.9—11.3倍。體長橢圓形,前部粗圓:尾柄短,側扁。頭稍大,吻圓鈍。無鼻孔,每側有深叉狀皮質鼻突起。口小,前位;上下頜各具2喙狀牙板。星斑叉鼻魨的身體除唇部及尾柄後部外,全體均被小刺,小刺伸出皮外。側線發達。背鰭1個,位於體後部;臀鰭與背鰭相似;胸鰭寬短;尾鰭截形。體背面及兩側黃褐色,密布許多黑色小圓斑,斑間距一般小於斑徑,腹面無斑點,僅在胸鰭基底後下方具1—2較大黑斑,肛門周圍黑色;各鰭灰黃色,尾鰭上具灰黑色小圓斑。體長可達1065mm。分布於印度洋、太平洋;我國產於南海、台灣海峽。星斑叉鼻魨為熱帶海洋底層魚類。肉食性。星斑叉鼻魨為有毒魚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