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史講義(全兩冊)

第三節 第三節 第三節

內容介紹

《中華現代學術名著叢書:明清史講義(套裝共2冊)》系作者根據其在北京大學授學講義編纂而成,共作四編,前二編為明史,後二編為清史。明史始於開國,迄至南明,兼及李自成、張獻忠和建州兵事。清史也始於開國,至鹹同而止。《中華現代學術名著叢書:明清史講義(套裝共2冊)》於兩代政事大端、人物活動皆多具灼見明識,超越前人,且澄清了明清史研究中的許多疑竇。本講義至今被研究明清史者奉為圭臬。

作者介紹

孟森(1869~1937) 。
中國歷史學家。字蓴孫﹐號心史。江蘇省武進縣人。1869年(清同治八年)生於江蘇省常州府陽湖縣(後併入武進縣)。十四歲就學於當地名師周載帆﹐以應科舉之試。時孟森於制藝(八股文)外﹐開始著意於學術﹑政治﹑經濟諸方面的發展。嗣後又赴日本留學﹐進一步接受了西方近代學術文化和社會政治經濟思想的影響﹐並於其後撰寫翻譯了一些有關法學及經濟學的著作。中年時﹐孟森作幕廣西龍江兵備道﹐又為著名實業家張謇親近幕友。他留心於地方政治經濟現狀﹐曾參與了清末立憲運動。
清末民初﹐孟森逐漸脫離政治活動﹐開始專力於治史。1914年﹐他以“心史”之號發表《心史史料》第一冊﹐著重對清朝入關前的歷史進行系統研究。1930年﹐孟森受聘於南京中央大學﹐講授清朝入關前歷史﹐撰成講義《清朝前紀》。不久﹐復受聘於國立北京大學﹐講授《滿洲開國史》﹐編纂《明元清系通紀》。鑑於清朝入關後﹐諱言在關外曾臣於明朝的歷史﹐致使其入關前史事多有湮沒﹐孟森開創滿洲開國史的研究﹐著力對清朝入關前後的歷史資料進行發掘﹑梳理和考訂。此間﹐他還講授明﹑清斷代史﹐著有《明史講義》﹑《清史講義》﹐對史實進行考訂敘述﹐多有發明創見﹔所作評議﹐亦具精闢獨到之處。其中《清史講義》﹐在利用《清實錄》﹑《清史稿》的同時﹐又兼採檔冊及《朝鮮李朝實錄》等鮮為人用的史料﹐是一部水平較高的斷代史專著。他還先後發表明清史及其他斷代史論文近百篇﹐多收入《心史叢刊》﹑《清初三大疑案考實》中﹐另有少量未發表過的文章﹐1949年後由中華書局編入《明清史論著集刊》及《續刊》中。主要有:《清太祖起兵為父祖復仇事詳考》﹑《女真源流考略》﹑《橫波夫人考》﹑《海寧陳家》﹑《清世宗入承大統考實》﹑《太后下嫁考實》﹑《世祖出家考實》等。孟森治史在傳統方法上吸收了近代史論研究方法﹐開創了明清斷代史研究之先河﹐但他在立場﹑觀點﹑方法等方面均未超出舊時代的窠臼。1937年冬﹐孟森病逝於北平(今北京)。

作品目錄

上冊目錄第一編 總論第一章 明史在史學上之位置第二章 明史體例附明代系統表第二編各論 第一章 開國 第一節 太祖起事之前提 附群雄系統表說 第二節 太祖起事至洪武建元以前 第三節 明開國以後之制度 第四節 洪武年中諸大事第二章 靖難 第一節 建文朝事之得失 第二節 靖難兵起之事實 第三節 靖難後殺戮之慘 第四節 靖難以後明運之隆替 第五節 靖難兩疑案之論定 第六節 仁宣兩朝大事略述 第七節 明代講學之始第三章 奪門 第一節 正統初政 第二節 土木之變 第三節 景泰即位後之守御 第四節 景泰在位日之功過 第五節 奪門第六節 成化朝政局 第七節 弘治朝政局第八節 英憲孝三朝之學術第四章 議禮 第一節 武宗之失道 第二節 議禮 第三節 議禮前後之影響 第四節 隆慶朝政治 第五節 正嘉隆三朝之學術第五章 萬曆之荒怠 第一節 沖幼之期 第二節 醉夢之期 第三節 決裂之期 第四節 光宗一月之附贅第六章 天崇兩朝亂亡之炯鑒 第一節 天啟初門戶之害 第二節 天啟朝之閹禍 第三節 崇禎致亡之癥結 第四節 專辯正袁崇煥之誣枉 第五節 崇禎朝之用人 第六節 李自成、張獻忠及建州兵事第七章 南明之顛沛 第一節 弘光朝事 第二節 隆武朝事 附紹武建號 第三節 永曆朝事 第四節 魯監國事下冊目錄第三編總論第一章 清史在史學上之位置第二章 清史體例第三章 清代種族及世系第四章 八旗制度考實第四編各論第一章 開國 第一節 太祖 第二節 太宗 第三節 世祖第二章 鞏固國基 第一節 聖祖嗣立至親政 第二節 撤藩 第三節 取台灣 第四節 治河 第五節 綏服蒙古 第六節 定西藏 第七節 移風俗 第八節 興文教 第九節 盛明之缺失第三章 全盛 第一節 世宗初政 第二節 雍正朝特定之制 第三節 武功之繼續一——收青海及喀木 第四節 武功之繼續二——再定西藏 第五節 武功之繼續三——取準噶爾 第六節 武功之繼續四——取回疆 第七節 世宗兄弟間之慘禍 第八節 雍乾之學術文化(上)——禪學 第九節 雍乾之學術文化(下)——儒學第四章 嘉道守文 第一節 內禪 第二節 嘉慶間兵事一——三省苗 第三節 嘉慶間兵事二——三省白蓮教 第四節 嘉慶間兵事三——海患 第五節 嘉慶間兵事四——畿輔天理教 第六節 道光朝士習之轉移 第七節 鴉片案 第八節 鴉片案究竟第五章 成同之轉危為安 第一節 太平軍(上) 第二節 太平軍(中) 第三節 太平軍(下) 第四節 太平軍成敗及清之興衰關係 第五節 平捻 第六節 平回 附:俄還伊犁始末孟森先生學術年表述孟森先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