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正

詞語信息

【詞目】明正
【拼音】míng zhèng
【釋義】
1、辨明。
2、公開懲處。

詳細解釋

1、辨明。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指瑕》:“若夫註解為書,所以明正事理。”
2、公開懲處。正,治罪。
東周列國志》第四回:“莊公曰:‘寡人籌之熟矣。段雖不道,尚未顯然叛逆,我若加誅,姜氏必從中阻撓,徒惹外人議論,不惟說我不友,又說我不孝。我今置之度外,任其所為,彼恃寵得志,肆無忌憚。待其造逆,那時明正其罪,則國人必不敢助,而姜氏亦無辭矣!’”《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一:“那親動手的奸徒,若不明正其罪,被害寃魂何時瞑目?” 明 談遷《國榷·卷八十五》:“登萊巡撫袁可立奏朝鮮廢立:但封疆要事,民力不給,即當遣使宣赦,播告彼邦,明正其罪。” 明 葉盛 《水東日記·看議何觀》:“盛因抹去冒頭所謂‘誣陷大臣,擅開邊釁’,及終所謂‘明正觀罪,以為進言虛妄者之戒’等語。”參見“明正典刑”。
3、見“明證”。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