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毛筆

明代湖筆已成為制筆業的主流。 除採用傳統的羊毫,狼毫、紫毫外,又有用貂毫、雞毫、虎毛、猩猩毛、胎髮等制筆。 就毛筆的製作,屠隆又在《筆墨紙硯箋》中首先提出以尖、齊、圓、健為筆的“四鐿”。

明代湖筆已成為制筆業的主流。在筆毫、筆桿的用料和製作技藝上都有新的發展。除採用傳統的羊毫,狼毫、紫毫外,又有用貂毫、雞毫、虎毛、猩猩毛、胎髮等制筆。明屠隆《考盤餘事》中載: “廣東番禺諸郡,多以青羊毛為主,以雉尾或雞、鴨毛為蓋,五色可觀。或用半孤毛、鼠須、虎毛、羊毛、鹿毛、羊須、胎髮、豬鬃、猩毛造者,然皆不若兔毫為佳。製作筆桿的既有樸實的竹質,又有名貴的檀木、花梨木及金、銀、玉、瓷、象牙、玳瑁等名貴材質。一些筆桿上還施以雕刻、鑲嵌、彩繪等工藝.成為精美的工藝品。就毛筆的製作,屠隆又在《筆墨紙硯箋》中首先提出以尖、齊、圓、健為筆的“四鐿”。這也就成了後人品評毛筆質量優劣的標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