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國安會

日本國安會

日本國安會“國家安全保障會議”將由首相安倍晉三任主席,常設由首相、內閣官房長官、外務大臣、防衛大臣組成的“4人會議”,以及增設“國家安全保障局”。 而“國家安全保障局”則被認為是“國家安全保障會議”的核心。 “國家安全保障局”作為“國家安全保障會議”的事務局,將以首相官邸為中心,負責制定中長期安全戰略,並及時處理危機管理工作。

日本國安會

日本國安會
“國家安全保障會議”將由首相安倍晉三任主席,常設由首相、內閣官房長官外務大臣防衛大臣組成的“4人會議”,以及增設“國家安全保障局”。“4人會議”將定期會晤,研討日本中長期戰略性問題,制定涉及外交和安保問題的基本方針,如有需要,“4人會議”還將擴大為由財務大臣、國家交通大臣、國家公安委員長內閣成員參加的“9人會議”,就涉及日本國防外交的重要事項進行審議。而“國家安全保障局”則被認為是“國家安全保障會議”的核心。“國家安全保障局”作為“國家安全保障會議”的事務局,將以首相官邸為中心,負責制定中長期安全戰略,並及時處理危機管理工作。

組織結構

六大部門

安保局將執行“6大部門321體制”,即6大部門的頭把交椅分別按照防衛省占據3個、外務省占2個、警察廳占1個分配;部門設定方面,分為“總括”“戰略”“信息”“同盟·友好國”“中國·朝鮮”“其他地區”六大部門。
  • “總括”部門負責整體協調,為安保局的核心部門,準備起用防衛省官員。
  • “戰略”部門負責制定日本外交與防衛政策基本方針的“國家安全保障戰略”和防衛力量建設的基本方針“防衛計畫綱要”,決定起用防衛省官員擔任一把手。
  • “信息”部門負責整體管理和分析政府機關在國內外收集到的外交與防衛領域的相關信息,一旦有戰事和緊急事態發生,將這些匯總的信息提交給NSC以便制定應對措施。日本政府所掌握信息的綜合分析是由“內閣情報調查室”負責,考慮到這點,決定由派遣到“內閣情報調查室”的警察廳官員擔任信息部門的首要職位,確保全保局與“內閣情報調查室”信息共享。
  • “同盟·友好國”部門負責強化與美國澳大利亞等“友好國家”之間的合作。
  • “中國·朝鮮”部門專管中國和朝鮮事務。
  • “其他區域”部門負責偵探收集中東非洲恐怖活動徵兆的相關情報。

負責人員

日本“國家安全保障會議”是在借鑑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的基礎上產生的,職能與其相當。
安倍已經任命內閣官房參事谷內正太郎擔任安保局局長,首相助理礒崎陽輔出任國家安全保障擔當助理。總管事務的審議官由曾任第一次安倍內閣首相秘書官的外務官僚林肇和防衛省地方協力局次長前田哲擔任。負責整體協調的“總括”部門為核心牽頭部門,準備起用防衛省日美防衛合作科長增田和夫。“戰略”將啟用防衛官僚赤瀨正洋,他曾擔任過沖繩防衛局企畫部部長及沖繩高級協調官,是“沖繩問題通”。“其他地區”將啟用防衛省宣傳科長伊藤茂樹,“情報”將啟用警察官僚、現在正被貶內閣情報調查部的白井利明。“同盟·友好國”將啟用在美使館負責安保方面工作的船越健裕,“中國·朝鮮”將啟用負責日美安保條約的科長鯰博行。

會議啟動

日本國安會
2013年12月4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副首相麻生太郎,官房長官菅義偉,外務大臣岸田文雄,防衛大臣小野寺五典5人,在首相官邸召開了首次國家安全保障會議。日本國家安全保障會議正式啟動,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主持會議,並圍繞中國劃設防空識別區交換了意見。
日本政府2013年12月4日還決定,將把中國劃設防空識別區一事作為應對課題寫入《國家安全保障戰略》。
官房長官菅義偉在2013年12月4日的記者會上表示:國家安全保障會議將採取兩周開一次的頻率,圍繞外交和防衛問題進行討論,並得出基本結論,充分發揮司令塔的作用。他還稱,明年1月將在內閣官房新設60人規模的國家安全保障局作為實施該法案的直接機構,並由首相身邊的輔佐官擔任保障局負責人。將劃分為負責美國、中國和朝鮮等地區局勢的6個小組。今後將以外務省、防衛省和警察廳為中心,同時將招募自衛隊人員和民間人才,力爭建立超過100人的體制。
日本國家安全保障會議為閉門會議,日本政府僅對會議內容做了簡單闡述,具體內容並未向媒體公開。此前國家安全保障會議相關法案出台時,曾引發在野黨普遍憂慮,擔憂該會議提高了首相官邸在外交和安保方面的決策權,但缺乏第三方機構對其加以監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