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錦裕

施錦裕

施錦裕,男,1926年出生於廣東省饒平縣施厝村,現任泰國錦裕盛集團公司總裁,他是首批在泰國建立玻璃實業及其服務業的創業者,也是全力回饋社會的家國孝子,得到中泰兩國一致褒獎,成就卓然,美名遠揚,曾榮獲“三類指揮官最崇高白象令”和“泰國最崇高皇冠五類成員”徽章。 1991年,他偕同夫人陳玩娟女士回唐認祖歸宗,得知家鄉變化巨大,可村集體經濟還比較落後,民眾福利未能得到妥善解決。施先生看在眼裡,急在心頭,萌發了造福桑梓興資辦學的念頭,立志要在有生之年,為改變家鄉面貌規劃捐資辦成三件大事。

捐款經歷

1991年9月:450萬人民幣建錦裕學校;

1995年4月:50 萬 人民幣建村老人福利院;

1996年9月:150萬人民幣建村水泥大道;

1996年3月:100萬人民幣擴建錢東衛生院;

1996年2月:50 萬 人民幣建錢東小公園;

1997年1月:34 萬 人民幣改善學校辦學條件;

1998年5月:4 0萬人民幣建錢東鎮標;

1999年6月:100萬人民幣建錢東運動場;

2000年7月:3 2 萬人民幣支持學校評“達標學校;

2003年2月:4 5 萬人民幣支持學校評”縣一級學校“

捐款詳述

尊師重教 興學育才

施先生想到做到。在當地黨政的密切配合下,經過一番籌劃易地新建了學校。新校舍初建、改建共二期工程,總造價人民幣計450多萬元。家鄉人民永遠記住施錦裕先生慷慨解囊,無私奉獻的功績,把原“施厝國小”更名為“錦裕學校”,並樹碑立傳,使其千古流芳。

錦裕學校於1992年春竣工並投付使用。新校舍落成以來施先生無時不惦記著學校的發展變化。“建校不易,養校更難”。但他視校如家,下決心把”錦裕學校”辦得更加興旺發達。因此不管生意多忙,每年都要抽出時間回國親臨學校,和學校領導、教師們交流,了解辦學情況、學生學習情況,徵求學校行政意見,親自規劃投資學校各項配套設施,關心師生的實際利益,解決獎教獎學及師生校服等經濟問題。

1997年,東南亞一帶發生了“金融風暴”,施先生所經營的生意遭到嚴重衝擊,一度出現經濟危機,而當年施先生對學校的資助依然一文不少,按原計畫資助16萬元。去年印度洋發生“大海嘯”,施先生建在泰國沿海邊的“玻璃廠”也被大水沖毀,廠內機械設備,財產嚴重受損,但施先生照樣按計畫調撥18萬元資助學校。

2000年,施先生得知學校要爭取評上縣“達標學校”,又主動擠出資金,添置新課桌椅。全面更換修繕教室,宿舍門窗,一律換上美觀實用的推拉窗。同時購建學校檔案櫥,電腦速印機,圖書閱覽室配套等幾項投資折合人民幣32萬多元,進一步改善了辦學條件,順利被評為“縣達標學校”。

2003年,隨著學校辦學效益的不斷提高,學校申報縣“一級學校”,施先生更是熱心支持,一方面資助興建“多媒體電教室”;一方面安排修建學校大門,圍牆這二項工程總投資額又高達人民幣四十五萬元。經過師生們的共同努力,現“饒平縣一級學校”也已掛上了牌。

施先生十五年如一日,一如既往,傾注滿腔熱情興資助學,僅捐資辦學一項就投放 927.5萬元。

學校現有十二個教學班,在校學生452人,教職工26人,校園占地面積8100平方米,建築面積4800平方米,配備了多媒體電教室、電腦速印室、廣播室、儀器室、教師會議室、大禮堂(內設舞台,五百多座位)。校園綠樹成蔭,布局合理,分教學區、教師宿舍區、運動區。

施先生為該村開闢了這塊肥沃的育人基地,意在寄望辛勤的園丁樂於耕耘,全體師生沒有辜負施先生的殷切期望。學校在上級教育部門的直接領導和村政大力支持下,在施錦裕先生的長期扶持下,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以德治校,依法治教,德育領先,素質教育為本,教學為中心,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逐步健全和完善內部管理機制,努力改善辦學軟硬條件。以“知禮、誠信、勤奮、創新”為校訓,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短短几年來為各類學校輸送了一批批可造之材。

尊老敬賢 興建“福利院”

“尊老敬賢”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施先生計畫辦的第二件事,是興建村老人福利院。

他知道,本村三千多人口,老年人就有二、三百人,多數老人與兒孫們同居一室,缺少個人活動的空間。要想讓本村的老年人歡度晚年,就得有一個老年人集中活動的場所。因此,他與村里聯繫,得到支持,選擇村中心地點,於1995年投資人民幣五十萬元興建起村“老人福利院”,配套了“潮州大鑼鼓”、“潮樂器具”、“床鋪、桌椅、茶具”等配套設施。本村老年人,閒暇之時,都聚集到“福 利院”,“品茶聊天拉家常、彈唱奏樂和弦詩”不亦樂乎!

村“老人福利院”興建以來,施先生每年不忘寄來活動經費,多次百忙中抽出時間回國與村老人們歡聚。

鄉親們無不交口稱讚,都說“施錦裕先生是本村老年人的福星”。

修建大道 造福村民

施先生要辦的第三件事就是重修村大道。1991年,當他第一次偕同夫人乘車駛入村惟一的大道時,就被那崎嶇狹窄、顛簸不堪的感覺所啟發“故鄉的路,該重修了……!”

幾經周折,終於在今年初,又完成了他多年的心愿捐資人民幣150萬元,先生出錢眾出力,把原村道加寬鋪平成“水泥”大道,大道兩旁還架設了路燈,整個村莊,夜如白晝,煥發異彩,鄉民無不拍手稱快。

施先生熱戀故土,赤子之心撲在改變家鄉的面貌上。但也不忘本鎮的福利事業,當他得知“錢東人民醫院”要擴建時,自願捐出人民幣一百萬元;“錢東小公園”、“錢東運動場”、“錢東鎮標”等幾項建設,都有施錦裕先生助資的豐碑記載。

15年來,施先生總計在大陸捐資辦福利事業,累計1400多萬元。施先生的功德,大陸鄉親稱讚不已,當地政府也予以高度評價,於2004年被潮州市賦予“榮譽市民”的光榮稱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