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蟄存序跋

1930年代他主編的《現代》雜誌,引進現代主義思潮,推崇現代意識的文學創作,在當時影響廣泛。 施蟄存因早年與魯迅有過論戰,因而在1950年代至1970年代受到迫害,他也因此告別文學創作和翻譯工作,轉而從事古典文學和碑版文物的研究工作。 1980年代,由於現代主義思潮的重新湧入中國,他的文學創作才又重新開始受到重視。

內容介紹

目錄
《現代》創刊宣言
重印全份《現代》引言
《中學生文藝月刊》創刊的話
《文藝風景》創刊之告白
《文飯小品》發行人言
《現代詩風》創刊號卷首語——《文飯小品》廢刊及其他
《活時代》發刊辭
《詞學》第一輯編輯後記
《江乾集》卷首語
《江乾集》附錄“創作餘墨”(代跋)
《娟子姑娘》序
《上元燈》自序
《上元燈》再版自序
《將軍底頭》自序
《梅雨之夕》自跋
《善女人行品》序
《小珍集》編後記
《燈下集》序
《待旦錄》序
《中國現代作家選集·施蟄存》序
《文藝百話》序引
英譯本《梅雨之夕》序言
《沙上的腳跡》序引
《西遊補》題記
《晚明二十家小品》序
《金瓶梅詞話》跋
《北山樓詩》自序
《燕子龕詩》引言
北山樓增輯《燕子龕詩》跋
《唐詩百話》序引
《詞學名詞釋義》引言
《花間新集》總序
《詞籍序跋萃編》序引
《宋元詞話》序引
《雲間語小錄》序引
《十日談選》題記
《一九零二級》譯者致語
《婦心三部曲》譯者序
《域外文人日記鈔》序
《勝利者巴爾代克》譯者引言
《稱心如意》引言
《丈夫與情人》引言
《漁人》譯者題記
《火炬》譯者題記
《智慧帽》譯者題記
《榮譽》譯後記
編後贅語(沈建中)

作者介紹

施蟄存(1905年12月3日—2003年11月19日),中國現代著名作家、文學翻譯家、學者,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原名施青萍,筆名青萍、安華、薛蕙、李萬鶴、陳蔚、舍之、北山等。
type=text/javascript> 1929年施蟄存在中國第一次運用心理分析創作小說《鳩摩羅什》、《將軍的頭》而成為中國現代小說的奠基人之一。1930年代他主編的《現代》雜誌,引進現代主義思潮,推崇現代意識的文學創作,在當時影響廣泛。抗日戰爭爆發後,他曾先後執教於雲南大學、廈門大學、暨南大學和光華大學。1952年以後他任教於上海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施蟄存因早年與魯迅有過論戰,因而在1950年代至1970年代受到迫害,他也因此告別文學創作和翻譯工作,轉而從事古典文學和碑版文物的研究工作。1980年代,由於現代主義思潮的重新湧入中國,他的文學創作才又重新開始受到重視。
施蜇存一生的工作可以分為四個時期:1937年以前,除進行編輯工作外,主要創作短篇小說、詩歌及翻譯外國文學;抗日戰爭期間進行散文創作;1950年—1958年期間,翻譯了200萬字的外國文學作品;1958年以後,致力於古典文學和碑版文物的研究工作。施先生的小說注重心理分析,著重描寫人物的意識流動,成為中國“新感覺派”的主要作家之一。
施蟄存是一位很有個性的知識分子。他1930年代與魯迅論戰,1950年代拒絕在教學中援引馬列文論,晚年對社會也很關注,從不掩飾自己的想法。
鑒於在文學創作和學術研究上的貢獻,施蜇存曾被授予“上海市文學藝術傑出貢獻獎”(1993年)和“亞洲華文作家文藝基金會敬慰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