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都新長征學院

於都新長征學院

於都新長征學院是經于都縣委、縣政府及相關教育主管部門批准籌建,集技能培訓和職業教育為一體的綜合性民辦職業學校。2009年11月開始籌辦,通過掛牌取得了44.99畝地。校園總占地面積29999m2,建築面積約18000m2,綠化面積8666m2.其中一棟5層綜合樓(集賢居),一棟5層教學大樓(博學堂),一棟6層學生公寓(靜若閣),一棟2層教職工食堂(真味樓)。共種植1999棵桂花樹,1棵羅漢松,6棵鐵樹,6棵楊梅樹,9棵榕樹,39棵香檀樹,9畝綠色天然菜地,6畝純天然果園。開設專業有:母教專業(學前教育)﹑服裝設計與工藝(唐裝)、計算機套用技術、民間廚藝與傳統農藝。2013年11月學校被中華全國總工會授予“全國職工教育培訓示範點”稱號。現已摸索出一條職業教育發展之路:育人為本﹑德育為先,以一本《弟子規》聖經寶典,全面貫徹三中全會“立德樹人”教育精神,落實縣教育局“先育人,後教書”的辦學理念,以人人是學生,個個是老師,處處是課堂為辦學特色,以人人能上講台,人人能進廚房,人人能下地乾農活,人人都擁有一技之長為發展導向,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踐行聖賢教誨,推進以德治校,實現教育發展。

教育理念

一﹑境教

1﹑2013年5月8日,校長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後,分期分批帶領老師學習中華傳統文化,11月15日正式把新長征學院校園重新布置,學校大門最顯眼的“孝親尊師”四個大字,時時提醒每位學生要感恩國家的培養護佑,感恩父母的養育之恩,感恩老師的辛勤教導,感恩同仁的關心幫助。
2﹑校園內每一處張貼的內容都是正能量,孝道文化隨時吸入師生的眼球,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吸取古聖先賢的智慧,薰陶老祖宗的教誨。
3﹑“禮正行,樂正心”,校園每天播放的音樂都是善樂,讓學生學唱《跪羊圖》﹑《感恩一切》﹑《生命之河》﹑《媽媽您辛苦了》﹑《我的中國心》,啟迪學生的心靈,陶冶學生的道德情操,讓每一位學生從心靈深處歌頌祖國﹑歌頌黨﹑感恩父母﹑感恩天下人,深深的知道今日的生活來之不易,要知恩﹑感恩﹑報恩!
4﹑全體師生統一穿唐裝,進一步增強民族自信心,讓每一位學生的言談舉止對得起自己身上的服裝,對得起自已的民族,對得起自已的國家!
5﹑學校操場中央安放“孔老夫子行教像”,每天早晨5點全體師生行三鞠躬禮,主動向老師問好,朝拜孔老夫子,從我做起,從我心做起,倡導尊師重道的傳統美德。
6﹑學校每月8-13日舉辦一期“中華傳統文化幸福人生公益交流會”,讓每一位學生能感受良好的學習氛圍,人見人互相微笑打招呼,行鞠躬禮。整個校園其樂融融,如同大同世界。
二﹑言教
1﹑要求人人都能背《弟子規》,默寫《弟子規》,達到力行《弟子規》,堅持讀誦《三字經》﹑《孝經》、《十善業道經》、《太上感應篇》等國學經典。
2﹑每天有一節德育課,老師講倫理道德,學生觀看《因果教育》﹑《孝道文化》等國學視頻。
3﹑“凡出言,信為先”,“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學校要求學生做到的老師必須先做到,如:每天早晨5點起床,晚上9點睡覺,全體師生一直堅持做到。
4﹑每天晚上6︰30—8︰00是師生晚課互動學習時間,學生總結一天的得與失,教師分析學生的對與錯,師生交流,知道以後該怎么做。
5﹑要求學生每月寫一封學習心得體會給家長,讓學生的壞習慣﹑壞習氣一個一個地減少,讓好的行為習慣不斷地養成,做到親師合作。
6﹑利用課間操時間小結當天的情況,讓學生時時覺悟﹑處處反省﹑天天成長。
三﹑身教
1﹑教師帶頭堅持學校的作息時間,早晨5點起床,半個小時內完成整理內務,學生觀摩教師的內務,教師觀摩學生的內務,體育老師帶操練習做太極八段錦。
2﹑每天一節德育課,教師先反省自已的得與失,對與錯,觸動學生的內心世界,反觀自照,讓師生都不敢犯錯誤,不再重犯錯誤。
3﹑每天有兩節專業課,教師先示範,學生模仿,效仿。特別是唐裝設計與加工專業,教師手把手教,對唐裝的設計、製作、加工、一針一線,一心一意,一門深入,長期熏修;幼師專業教師把《弟子規》的內容編成情景劇﹑小品﹑舞蹈﹑專業創作等情景交融,寓教於樂,倍受鼓舞。
4﹑每天一節勞動實踐課,進行吃苦耐勞教育。教師帶頭下地種植蔬菜水果,讓學生量力而行地乾農活,體驗回味自已父母的辛勞。一粥一飯來處不易,而且盡心去栽種每一菜一木,感受人與自然的和諧快樂,習勞知感恩。學生種的蔬菜,不施化肥,不打農藥,純天然綠色食品,完全足夠供應學校食堂。
5﹑每天的三餐飯師生統一排隊,讀誦感恩詞,吃自助餐,做到不浪費一粒米,不浪費一根菜,不掉一滴湯,吃完還喝“惜福水”,節約惜福,傳承福報,收穫吉祥。
6、每天有一位教師帶領5位學生進廚房做健康營養餐,讓學生學會做飯、炒菜,讓每一位學生學會了包包子、做饅頭,學會了做豆腐、炸米果,學會了科學搭配營養素食餐,從中領會父母養育子女的艱辛與苦楚,進一步提高學生對父母長輩的恭敬與孝順。
7、每星期一全體師生穿唐裝、唱國歌、升國旗,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8、每天第一次見面,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教師與教師都會微笑打招呼,行九十度鞠躬禮,進一步提升尊師重道的學習氛圍。
四、道德之花與道德之果
1、教師的變化:由原來的不理解、不支持,到觀望、半信半疑,到現在的心悅誠服,篤信力行。
2、學生的變化:由原來的心浮氣燥、狂妄到現在的謙虛謹慎、踏實,上網咖的同學不上網咖了,打架鬥毆的同學現在主動幫助別人助人為樂了,用手機上網玩遊戲的現在全部在學校不玩遊戲不用手機了。
3、學校變化:學校以前總認為學生不好教,認為現在的學生調皮,不好管理。到現在終於悟到:天下本沒有廢品,只是用錯了地方;天下本沒有不好的學生,只是我們用錯了方法;只要我們用好地方,用好方法,用心教用心做,世上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學校現在處處有人管,事事有人做,人人是學生,個個是老師,處處是課堂。
4、家長的變化:孩子沒有教好,家長以前只一味地怪學校、怪老師,怪班主任,現在明白了“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只有父母做好了,配合老師一起教育孩子,孩子是可以教好的。真正領悟到親師合作的莫大魅力
5、校園六大收穫:
(1)學校環境變得更加乾淨、整潔、漂亮、儒雅了。
(2)學生變得更加有禮貌、懂規矩,知書達理,變得更有智慧了。
(3)主動做好事的人越來越多、衛生有人掃、垃圾有人倒、內務自覺整理,好人變多了。
(4)學校學生再也沒有玩手機的了,更看不到學生上網咖了,變得更聰明了。
(5)校園裡再也看不到談戀愛的現象了,學生把精力主要放在學專業技能上了,變得更能幹了。
(6)自覺學習專業技能的能力提高了,專業素養也不斷提升了。終於悟到了學技術首先學會做人的重要性,變得更有涵養了。
面對變化與收穫,我們依然謙德。謙德讓我們保持了清醒的頭腦,讓我們不斷進取。我們做的這些工作還是剛剛開始,就顯現出神奇的效果,在這裡我們要非常感恩聖賢的智慧、老祖宗的教誨。事實證明,傳統文化有著強大的生命力,能夠與時俱進,綻放出時代的花朵。
一花獨放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我們已經感受到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無論自身還是學校都從傳統文化中受益頗深。我們開始把學校的理念和做法在社會上傳播開來,受到影響的人越來越多。傳統文化正以勢如破竹之勢迅速在全國蔓延。今天分享我們的體會和經驗,我們雖然有做的不到不周之處,但我們堅信道德的力量,堅信傳統文化的力量,希望社會各界人士都能積極行動起來,關注親職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從我做起,從我心做起,相信每位孩子定能成為社會有用之人,共同把我們的教育轉到成聖成賢的軌道上來,如果能起到這樣的作用,那將是善莫大焉!榮幸之至!

校園環境

於都新長征學院校園風貌 於都新長征學院校園風貌

學校坐落於於都楂林工業園內,交通便利。校內教學設施一應俱全。校園總占地面積近30000㎡,建築面積近18000㎡、綠化面積8600㎡。校園環境優美,學習氛圍濃厚。學校處處貼上有“孝親尊師、誠信待人”等為人處世的展板告牌。處處體現有“團結有愛,互幫互助”的溫馨氛圍。校內建有一棟30個標準教室的教學樓,一棟132個房間(均帶獨立衛生間和空調)的學生公寓,一棟五層的綜合辦公樓,一棟兩層的食堂。有一個400米的標準塑膠運動場。學校配備有教學計算機310台、縫紉機組50套、教學鋼琴32部。提供有舞蹈房、琴房、國學堂、三個計算機機房和三個多媒體教室等教學場所。還設有製衣間、菜園、德育教學展示廳、唐裝展示廳、素食茶點展示廳、圖書館、閱覽室等活動場所。學校食堂提供自助餐,以素食為主,由廚房負責人帶領學生種植蔬菜,烹飪美食。學校目前開設有四大專業,包括學前教育(母教班)、服裝設計與工藝、民間廚藝與傳統農藝、計算機套用技術等。

傳統文化

第一、德育教育現狀和反思
1、中國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經濟能量的釋放使中國的經濟總量和綜合國力取得舉世矚目的成績。這是舉世公認的。但另一面,環境污染、世風日下,人心不古,道德淪喪和滑坡也是一個不爭的嚴峻的事實。我們為改革成就付出的代價一個是環境,一個是道德。
2、中國現在最大的問題出在教育。中國教育現在最大的問題是缺“德”教育。重智育輕德育,重分數輕做人讓我們的教育培養出來的不是健康的人,健全的人,是殘缺的人,不完整的人,甚至是廢人。一句話,我們現在的教育培養出來的不是人,是考試機器和工具。(馬加爵,李天一,衡水培養出來的學生)
3、就校長個人經歷而言:擔任校長16年處理了眾多的問題學生,這些孩子的問題不是因為智力,而是因為不會做人,不是智商不高,而是情商匱乏。孩子不會做人,而所有的問題學生背後的家庭都是問題家庭,都是父母離異或家庭不和的。孩子的問題百分之百是父母的問題。父母的問題還是做人的問題,因為父母的父母沒有教給孩子做人的道理。所有的問題都出在我們幾十年的教育就沒有真正教給孩子如何做人。
在辦學期間,校長一直在反思我們教育的問題以及教育未來的出路。校長也一直在反省自己人生的道路和追求,自己作為一個教育者應該怎么做,能夠做什麼?
一個偶然的機會,校長接觸到了傳統文化,以孝道為核心的儒家倫理道德深深觸動了校長的內心。校長通過網路不斷地學習聖賢文化、觀看淨空老法師講經說法的視頻、不斷反思,明白了社會的悲劇歸根到底是人的悲劇,人的悲劇說到底是教育的悲劇,教育的悲劇最大的是偏離了聖賢的目標。我們教育者的責任在於讓孩子成人,最終成聖成賢。
在辦學期間,校長梳理了自己辦學的思路,治校的理念。閱讀了大量的聖賢教育的書籍。自己的人生境界有了充實提高,也清晰了自己在教育上的思路理念。並在生活中踐行聖賢教誨的思想。校長感恩母親的養育之恩,回家探望老人的次數越來越多;校長感恩妻子的賢惠支持,精心呵護恩愛的夫妻關係;校長力行聖賢教導,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篤行垂範,孩子們越來越聽話懂事。家庭關係的和諧讓校長的工作和事業有了無窮的動力,也給了校長在學校教育中踐行聖賢教誨的信念和信心。校長開始把好的想法和理念付諸實踐。
第二、以德治校理念和傳統文化
校長把以德治校放在治校理念之首,把中華民族5000年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厚德載物的思想糅合進以德治校之中,做出了探索和努力。
(一)以德治校辦學理念的依據
十八大確立的教育方針
堅持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黨的教育方針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
德是什麼?
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明確了當代社會最基本的價值取向和行為準則,涵蓋了人生態度、社會風尚的方方面面,體現了社會主義基本道德規範,體現了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優秀革命道德與時代精神的完美結合。社會主義榮辱觀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已經成為並將繼續成為引領社會風尚的一面旗幟。
十八大報告提出,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這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榮辱觀的最新概括。2001年黨中央印發《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涵蓋了社會主義公民道德行為各個環節,貫穿了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各方面,集成了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中國共產黨人革命道德和社會主義新時期道德的精華,具有很強的全面性和系統性。
如何貫徹落實立德樹人的教育任務。校長認為在我們還沒有找到有效的新時期大家都認同接受且喜聞樂見的方式方法前,我們不能不從幾千年優秀的傳統文化積澱的深厚的倫理道德中去尋找有廣泛社會基礎的且容易接受的現成的資源。
(二)中國優秀傳統美德
1、什麼是傳統文化:傳統文化狹義是指以儒釋道三大流派為代表的經典文化,核心是中華道德文化。
2、什麼是道德?道:逾時空的宇宙大自然運行規律——自然法則。德:遵循大自然運行規律生、存——做人行事
3、什麼是倫理道德:家庭、社會角色定位及行為規範
五倫八德:五倫: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
八德:孝、悌、忠、信、禮、義、廉、恥
“孝、悌、忠、信、禮、義、廉、恥”是做人的根本,也是我們的大成至聖先師孔子他老人家的德育內容的全部精髓。也是人生的八德:孝、悌、忠、信、禮、義、廉、恥。
孝:是孝順。孝順父母,這是為人子女的本份,孝順是報答父母養育之恩。往大的說,可以是對國家盡忠,這也是大“孝”
悌:是悌敬。是兄弟姊妹之間的,就是兄弟友愛,相互幫助。擴而充之,對待朋友也要有兄弟姊妹之情,這樣人和人之間才能消除矛盾,相互謙讓。
忠:是盡忠。盡忠國家,這是作國民的責任,就是要忠於祖國和人民。“忠”也是要忠於組織和自己的工作職責。
信:是信用。信用朋友,對朋友言而有信,不可失信用。將來到社會服務時,“言必忠信,行必篤敬”,說出的話,一定要有忠有信,不欺騙他人。所做的事,必須要有恭恭敬敬的態度,認真去做,絕對不敷衍了事。
禮:是禮節。見到人要有禮貌,我們應該遵守各種規定,遵紀守法(也包括禮貌),學生見到師長要敬禮,見到父母要敬禮,見到客人要敬禮。不但表面上要敬禮,心裡上更要恭敬,這是一個人的道德修養的體現。
義:是義氣。是說人們應該有正義感,要有見義勇為的精神,無論誰有困難,要盡力去幫助,解決問題。對朋友要有道義,大公無私助人為樂,絕無企圖之心。(當然這不是那種狹隘的“哥們義氣”,那不是義,那是愚昧而已。)
廉:是廉潔。有廉潔的人,無論見到什麼,不起貪求之心,沒有想占便宜的心,而養成大公無私的精神。
恥:是羞恥。凡是不合道理的事,違背良心的事情,絕對不做。人若無恥,等於禽獸一樣。“恥”也是自尊自重。孔子曰:“知恥近乎勇”,知道錯誤就去改過,為當所為,不也是勇的表現嗎!
4、道德的根本:孝
“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經》),傳統的中國文化就是孝文化。
5、道德的作用
“德者,得也”(《禮記》)
“大德者,必得其位,必得其祿,必得其名,必得其壽”(《中庸》)
“重積德則無不克”(《道德經》),道德是做人之本,立命之根,能量之源。是身體健康、生活幸福、事業有成、富貴吉祥的能量之源,缺失則人生無法圓滿。
6、教育的目標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7、道德的落實——學好《弟子規》做好中國人
(三)傳統孝道文化與當代道德教育的關係
我們完全可以吸取傳統孝道文化精華來推動當代道德教育
(1)、在孝道文化觀念層面
1、以孝德文化為始點,強化善良人性意識。人之初性本善
2、以孝德文化為始點,培養人們普世的人文關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3、以孝德為起點,培養人們正確的生命價值觀。“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珍惜生命
(2)、在孝道文化德行層面
1、加強家庭責任教育。“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孝經》
2、加強學校感恩教育。在學校開展感恩教育是當代教育的當務之急。
3、加強社會愛心教育。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第三、道德實踐和篤行
一、確立一個目標:聖賢教育
二、理順兩種關係
(1)校長、教師、學生三者之間的關係:本末關係
校長(末)——教師(本):全心全意依靠教職工辦學
教師(末)——學生(本):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成人、成才、成聖成賢。把每一個學生都培養成人。讓每一個學生將來走上社會都能立足,立於不敗之地。對每一個學生的一生負責。
(2)成人和成才的關係
成人(德育)——成才(智育)我們的目標是德智雙修
成人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礎,成才是成人的導引和提升,二者相輔相成,相互作用。在當前我們主張,先成人,後成才。成人重於成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